「長虹臥波」如今這橫跨錢江的倩影,當年竟是從這六大方案中脫穎而出!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之江大橋,即錢江七橋,東與彩虹大道相接,西與杭新景高速公路及繞城高速相接。

江中主橋為雙塔空間索麵鋼塔鋼樑斜拉橋,採用拱形門式索塔。全長1724米,兩個主塔高約97米,主橋長478米,分三個橋孔。其中主孔跨徑為246米,兩邊的橋孔均為116米。工程於2008年12月開工,2012年底建成通車。

大橋的建成,不僅改善了車輛通過杭新景高速公路進出杭州主城區的交通狀況,而且為杭州“旅遊西進”提供交通保障。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設計之初,之江大橋有六種橋型方案。方案一“錢塘之門”:主通航孔橋採用空間雙索麵雙塔斜拉橋,主塔為“門”式鋼橋塔,引橋為變截面連續梁。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方案二“飛雁弄潮”:江中東西兩側各對稱佈置一空間雙索麵無背索斜拉橋,主塔為傾斜式A形混凝土橋塔,引橋為變截面連續梁。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方案三“玉立錢塘”:主通航孔橋採用空間雙主纜自錨式獨塔懸索橋,橋塔形如良渚文化玉器造型,引橋為變截面連續梁。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方案四“之江帆影”:主通航孔橋採用空間雙索麵獨塔斜拉橋,橋塔造型設計融入船帆的元素,引橋為變截面連續梁。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方案五“潮頭揚帆”:主通航孔橋採用單索麵三塔部分斜拉橋,橋塔為混凝土結構,三個索塔猶如三面風帆,寓意杭州由“西湖時代”揚帆駛入“錢塘江時代”。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方案六“巨龍戲潮”:採用滿布江面連續鋼桁拱-梁組合體系,全橋呈跌宕起伏的波浪形態,形如一條蜿蜒曲折的鋼鐵巨龍,在波濤洶湧的錢塘江大潮中嬉戲。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长虹卧波」如今这横跨钱江的倩影,当年竟是从这六大方案中脱颖而出!

最終象徵杭州未來的“錢塘之門”的方案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