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建成的它竟成西湖一景!引得名人雅士紛至沓來……

民国时期建成的它竟成西湖一景!引得名人雅士纷至沓来……

民国时期建成的它竟成西湖一景!引得名人雅士纷至沓来……
民国时期建成的它竟成西湖一景!引得名人雅士纷至沓来……民国时期建成的它竟成西湖一景!引得名人雅士纷至沓来……

放廬又稱黃莊,位於南山路湧金門外瀕湖處,之前曾為杭州老年公園茶室所在地,現重建一新,為南宋“湧金樓”的再現。

杭州著名的“清平山人”徐映璞在《放廬記》中曰:“陸如島,水如環,舟出於湖,車及於市,有橋、有閘、有堂、有樓、有園、有石、有奇花異鳥、資生之具具焉。爐有香、甌有名、壁有畫、插架有經、倚床有劍、適性之具亦具焉。雖地不逾畝,而千傾湖光、兩峰雲影,盡來眼底,畫意詩情、茶香書味,往來奔放於明窗淨几之間。”

民国时期建成的它竟成西湖一景!引得名人雅士纷至沓来……

民國十三年(1924)冬,辛亥革命老人黃元秀歸隱西湖,準備建一幢樓屋,與對湖的白雲庵遙遙相對。他拿出多年積蓄,委託上海的潘劍求工程師設計圖紙。後黃元秀為私宅取名“放廬”,寓意有二:一是開放門戶,集天下為公者振興中華;二是放生西湖。“放廬”的匾額由國畫大師吳昌碩題寫,懸掛於客廳。而門聯則是黃元秀親筆所書:“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個定才是腳根” 。

民国时期建成的它竟成西湖一景!引得名人雅士纷至沓来……

放廬坐南朝北,為磚木結構的三開間三層樓房,建築面積300餘平方米,青磚實疊,地板鋪面,坡頂琉瓦,迴廊曲折,中西合璧。一樓為客廳,二樓是居室,三樓設佛堂。樓前有園,園中有橋,橋名“瑞文”。瑞文橋一側立有黃元秀題寫的“西湖放生”石碑,另一側豎有一塊高大的太湖石——瑞雲石。

民国时期建成的它竟成西湖一景!引得名人雅士纷至沓来……

放廬建成後,成為西湖一景,各界名人雅士之所,革命家、政治家、書法家、畫家、佛學家、拳家、劍客紛至沓來,聊古論今,談天說地,故而有人稱放廬為據點,為畫室、為武館、為精舍,可見其影響之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