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似乎有神奇魅力!來往這裡的人都是文人雅士……

它似乎有神奇魅力!来往这里的人都是文人雅士……

北山路上的老建築有屬於自己的故事,現存的幾乎都上了歷史建築保護名單,且大部分已做保護性修繕,似乎很少留作民居。但今天說的位於北山路69-71號的集藝樓確是一個例外。

它似乎有神奇魅力!来往这里的人都是文人雅士……

這是座建於20世紀30年代的磚木結構、鋼窗蠟地的兩層西式小樓。小樓依山面湖,坐北朝南,佔地0.5畝,建築面積280平方米。

和不少北山路上的建築一樣,這幢建築也見證了當時文人雅士在此地的相聚和離別。著名作家史莽(原名葉遐修)於1954年搬入此樓,這位生於杭州的文人,自入住此樓後,藏書藏物、收集資料甚豐。他讀書不輟,研究寫作不斷,被譽為“杭州才子”。自取樓名“集藝樓”,並請沙孟海先生書寫了橫幅。

它似乎有神奇魅力!来往这里的人都是文人雅士……

小樓經常有文人相聚,以文會友,有物共賞。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自與史莽認識後,相見恨晚,相知甚深。每次陪毛澤東來杭或在浙江搞調研時,必抽暇至小樓相聚,笑聲朗朗,歡快異常。

它似乎有神奇魅力!来往这里的人都是文人雅士……

上海市美術協會主席、美術館館長方增先更是小樓的常客。當時他還在浙江美術學院任教,逢休息日即來小樓聚談,曾讚歎地說:“杭州數北山街最美,北山街數你這小樓最幽雅,樓上臨窗,一杯龍井茶,師友談心,真是一大快事”。小說《豔陽天》的插圖就是方增先借居小樓創作的。

此外,像賀敬之、柯巖夫婦、沙孟海、黃源等都是小樓的常客,也是史莽的莫逆之交。賀敬之曾有詩贈史莽,曰:“君居對林逋,彼孤此不孤。鶴杳羽信頻,爝傳《苦鬥》書。”此詩可謂是對集藝樓和史莽先生的生動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