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肥城玉都觀,從北王村搬來的歷史古建

美麗山東鄉村遊帶您遊遍美麗山東。本期和各位讀者朋友來到山東肥城。肥城地處山東中部、泰山西麓,因西周時肥族人散居於此而得名,西漢設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史聖”左丘明故里、“商聖”范蠡隱居之地、“武聖”孫臏屯兵之處,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佛桃之鄉”。其中玉都觀作為歷史文化古蹟在當地也有非常高的地位。

泰安市肥城玉都觀,從北王村搬來的歷史古建

玉都觀俗稱呂祖廟或呂祖壇,是肥城規模較大,建築雄偉的道觀之一。玉都觀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尚存前後殿及普化寶壇。原址在桃園鎮北王村,因年久失修,破壞嚴重。1992年肥城市委市政府決定遷至市區南龍山腳下,按拆遷前所繪圖紙,原樣重建,1994年建成。玉都觀有三大藝術成就:一是書法楹聯,二是雕刻藝術,三是壁畫藝術。

前大殿五脊頂,單飛簷,環廊式,20根石立柱支撐簷面。石柱刻有多副真、草、隸、篆體楹聯。各具風彩,利落遒勁。大殿建在高1米、長14.3米、寬11米的蓮花石砌成的臺座上,周圍飾花鳥蟲獸浮雕;外牆雕畫《西遊記》神話故事圖案。構圖新穎,變化萬千,刀法細膩,工藝精湛,獨具特色,是一座壯觀的石刻藝術。

泰安市肥城玉都觀,從北王村搬來的歷史古建

玉都觀殿下一圈的石柱上均刻有對聯,書體包括楷書隸書篆書

泰安市肥城玉都觀,從北王村搬來的歷史古建

殿內的高浮雕盤龍石柱

泰安市肥城玉都觀,從北王村搬來的歷史古建

泰安市肥城玉都觀,從北王村搬來的歷史古建

泰安市肥城玉都觀,從北王村搬來的歷史古建

玉都觀的石刻藝術

泰安市肥城玉都觀,從北王村搬來的歷史古建

肥城特產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肥城桃被譽為“群桃之冠”,迄今已有 1100多年栽培歷史,1995年,肥城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佛桃之鄉”。

“孔莊粉皮”產自王莊鎮東孔村,起源於明末清初,以“純、色、感”俱佳成為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名吃。

“肥城桃木雕刻”始於隋唐,發展於宋,興盛於明清。以肥城境內獨有的肥桃木為原材料,以傳統平面浮雕為基本雕刻技法,由刀法嫻熟、經驗豐富的匠人手工精雕而成。2013年,“肥城桃木雕刻”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准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河岔口鴨蛋是汶陽鎮河岔口村的特產。2016年,河岔口鴨蛋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准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土特名產

潮泉牌蘋果生長於翦雲山前,色澤豔麗,果形秀美端正,含糖量高,爽口芳香,個大品優,風味獨特。

孫樓、前寨子大櫻桃 孫樓大櫻桃,生長於潮泉鎮北部山區孫樓村櫻桃園,被稱為“春果第一枝”。安駕莊鎮前寨子村盛產的 1800畝大櫻桃暢銷全國 13個省 30多個大中城市。

王晉甜瓜為歷史悠久的土特名產,已有 16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王晉流域分佈著紅色沙土,是種植甜瓜的理想土壤,所產甜瓜皮色光亮,外形美觀,不易裂果,含糖量高,肉質細膩,甜脆可口,口味鬱香,富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

空杏寺香椿儀陽街道空杏寺村栽植香椿已有千餘年曆史。空杏寺村四面環山,空氣清新,水土俱佳,極宜香椿生長。所產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色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近年來,空杏寺人利用水土優勢,對香椿芽綠色食品進行試驗推廣,開發擴種幾百畝,成為全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柳溝茶1970年從南方引進,在潮泉鎮翦雲山柳溝林場試種,經過多年精心培育,逐漸適應了北方的土質、氣候等條件,形成了本地特點。經相關部門驗證,柳溝茶具有咖啡因含量高、葉子厚、茶色濃、耐衝等特點。飲之芳香可口,頗受人們的青睞。

汶香附產於汶河北岸的香附稱“汶香附”。汶香附的特點是“莖塊肥大,瓤色潔白,冰碴,質優,味厚”。汶香附在中草藥中被譽為“地道藥材”。

風味名吃

演馬莊熟牛肉起源於清朝嘉慶年間,已有 280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採用陳氏祖傳藥料配方,精心選用1~ 2歲上好魯西黃牛之精肉作原料,巧用歷時近三百餘年的老湯及傳統制作工藝,其牛肉微紅透亮,味香爽口,鹹淡適宜,色味獨具一格。

大辛莊犬肉大辛莊犬肉為市內傳統風味名吃之一。因其色澤褐紅,肉香味濃,鹹淡適口,佐酒特佳,故久負盛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湖屯、莊頭豆腐皮 湖屯豆腐皮製作始於明初,迄今已有 600多年的歷史,主要分佈於肥城西北部的湖屯鎮西湖西村等 20多個村莊,系祖傳手藝;莊頭豆腐皮起源於明崇禎年間,迄今已有近 400年的歷史,主要產於邊院鎮韓家莊頭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