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鴻新:一個讓她三十年艱辛苦尋的救命民警

時間沖刷不走記憶的齒輪,30年雖然過去了,但是,孫女士腦海中一直縈繞著那樣一段回憶:1985年9月份某天晚上7時左右,在“黃石碼頭”躉船上有兩位“好心人”將自己從長江裡救出的畫面,時隔30年,孫女士時刻沒有忘記兩位救命恩人,一直在苦苦尋找,終於在2015年5月份的一次偶遇,讓孫女士激動的說不出話來......那一天,讓孫女士長達30年苦尋恩人之路有了眉目。

燕鸿新:一个让她三十年艰辛苦寻的救命民警

燕鴻新(近照)

跨越“鬼門關”,從此人生喜奔幸福路9月的黃石,總是沉浸在夏日的滾滾熱浪中,氣壓出奇的低,讓人被壓的喘不過氣來,在那個無風的夜晚似乎預示著要發生什麼;9月的黃石傍著湍急的江水,在炎炎夏日中圈出一絲微涼,伴著江邊的微風,蚊子嗡嗡的亂竄,周遭的環境除了昆蟲的私語,彷彿還有一位花季少女的哭啼聲;9月的黃石隨著太陽的落山,地面溫度也逐漸消散,江邊散步的人們也越來越多,當時的他們風華正茂,談天論地,聲音隨著江風飄散到聲波所能觸及的每一個角落,黃石港口集團的值班職工燕鴻新和另外一位水手長劉家喜在隱約中聽見了有人在江中掙扎的呼救聲。於是,記者將從這裡開始追溯30年前的這段往事…… “酒越陳越香,情越久越濃。”1歲時父母離異,之後便跟著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就在1985年,最疼她的奶奶也扔下了她,離她而去,與世長辭。此時的她百感交集,生無可戀,心情極其低落,獨自一人來帶江邊,想一了百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江水將要奪取她花季生命的時候,兩位好心人毫不猶豫的跳入江中將她救起,這兩位好心人其中一個才18歲,他就是燕鴻新,另外一個年長,40歲左右,叫劉家喜。“當時我清晰的記得這兩位恩人,其中一個姓燕,另外一個姓劉”孫女士如是說。得救後,經燕鴻新和劉家喜的努力與這位跳江女孩的親戚取得聯繫,之後女孩便回到自己的燕磯老家,以做裁縫為生。後來結婚生得一兒一女,全家到河北承德做生意,剛開始時還要養育兩個孩子上學,處處都要用錢,起步階段異常艱難,孫女士和丈夫憑著能吃苦、一心過上好日子的決心,努力打拼。值得欣慰的是孫女士的兒子和女兒都非常爭氣,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某名牌大學,並被某大型外企看重,派到外國從事某項具體工程;女兒成績也很優秀,順利考入大學,本可進入公司或單位工作,但是考慮到父母的年齡和家庭瑣事無人照料就留在了父母身邊幫襯父母打理生意。憑著一家人的精心經營,生意也逐漸走上正軌,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買了新房、新車。

就在2017年,孫女士接到了一個喜訊,兒媳婦有喜了,“立馬從河北迴到鄂州照料兒媳婦坐月子,當時激動的心情無法形容。孫女士看著自己的孫子這樣說。”孫女士的兒媳婦也很優秀,是本地公務員,工作體面、穩定。沒過多久女兒也傳來了喜訊,孫女士又添了一個外孫。現在孫女士全心在家帶孫子,女兒、女婿幫老伴打理生意。兒子有出息,兒媳工作體面穩定,50歲的孫女士已經是三代同堂了,可謂是生活美滿如意,家庭和睦健康。每當想到這裡,孫女士就會滿含淚水,因為孫女士心中還有一個心願沒有圓,那就是找到當年救自己的恩人。“沒有他們當年將我從江中救起,那還有我現在的幸福生活?”孫女士如是說。

燕鸿新:一个让她三十年艰辛苦寻的救命民警

工作中的燕鴻新

銘記大恩情,30年耿耿於懷不敢忘“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被救起的那一刻,孫女士就銘記兩位恩人,一直不敢忘記,一得空便在腦中想起。結婚後孫女士一家人背井離鄉遠赴河北承德求生,因為生活的壓力和繁雜的瑣事使得孫女士無暇親身找尋當年救自己的兩位恩人,但是,歷經30年油鹽醬醋的洗禮,30年無情歲月的變更,30年內心深處深深的自責,隱藏在孫女士心中的“梗”終於在2015年5月份的一天得以“疏通”,也圓了孫女士心中的願望。 得知自己要當奶奶了,孫女士喜出望外,立即趕回鄂州,悉心照料兒媳“坐月子”。安頓好後,孫女士內心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來都來了幹嘛不去當年自己跳江被救地去尋找自己的恩人?說時遲,那時快。孫女士憑著當時的記憶來到黃石港口集團,孫女士心想,經過30年肯定有了很大變化,經過多方走訪打聽,各種渠道調查。然而,事與願違,由於單位改制的原因很多員工早已不再原單位,30年後的今天讓孫女士感覺有力無處使,內心百般糾結後悔,恨自己為什麼不早點來尋找自己的恩人,孫女士內心深深地自責,無奈之下只好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獨自回到鄂州。孫女士回到鄂州後也沒有停止對恩人的尋找,不停地打電話託人幫忙問詢,“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沒過幾天,孫女士的電話突然響了,一看號碼歸屬地是黃石,孫女士暗示自己應該有了線索,果然蒼天不負有心人,果真有了線索,對方告訴孫女士人是沒有找到但是找到了一個電話號碼。孫女士立即撥通這個電話號碼,對方聽上去50歲左右,語氣和藹,孫女士一提30年前被救的事情,電話對面的這位師傅遲疑了一會,30年過去了早就將此事拋之腦後,沒過一會整理了一下思路,就一五一十的把經過講述給孫女士聽,孫女士此時激動地說不出話來,確認電話對面的就是當年救自己其中一個人-燕師傅。孫女士立即詢問當年救自己的另外一個恩人-劉師傅。“因為體制改革的原因,很多員工早已不在一處上班,但是我答應孫女士盡力幫助聯繫上劉師傅。燕師傅在電話裡這樣說。”至此,孫女士心中的願望算是圓了一半,於是找尋恩人劉師傅的事便由此開始了。 2017年6月份的一天,孫女士的電話鈴聲突然響了,一看是燕師傅,孫女士放下手中的活趕忙接通了電話,“當時又高興又傷心,高興終於圓了自己心中的願望,傷心劉師傅早已與世辭別,孫女士自己說。”此時此刻,孫女士再也安奈不住自己的心情,立即隨同燕師傅來到劉師傅家中,找到劉師傅的兒子和孫子,並看到劉師傅的遺像,用手機拍照留個念想。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能命運就是這麼安排的,太完美的結局可能顯得不太真實,略帶瑕疵可能更讓人記憶深刻。至此,“我心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下來。孫女士這樣說。”

燕鸿新:一个让她三十年艰辛苦寻的救命民警

生活中和同事們在一起的燕鴻新

傳遞正能量,共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美”字古來有之,一直作為正面形象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存在著種種不“美”的一面,譬如:“摔倒老人扶不扶?”、“誠信問題”、“信任危機”等,一度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切實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有利於進一步促進社會的良好風尚的形成,有利於更好的發揚和繼承前輩留下來的精神結晶,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傳遞社會正能量。那麼,結合到實際生活、工作中我們該怎麼做呢? 加強自身各方面素質建設。十九大報告指出“打鐵必須自身硬”。“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在現行社會的大背景下,如何讓自己在紛雜的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淨土?如何鍛造為高素質人才成為社會發展,祖國建設的棟樑?成為我們青年一代眼前最為急迫的問題。個人覺得,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從各方面學習吸納別人的優點長處,常懷謙虛之心,好學之意;其次善於引導別人做有益於社會進步,傳遞正能量的事,讓自己周邊的朋友都愛上正能量的事,並主動為之;最後作為個體也可以利用網絡,比如在朋友圈發一些充滿正能量的照片、語句、鏈接等。加強正面人物的典型塑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隨著社會的發展,湧現出一大批充滿正能量的人物,比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種的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一心致力於祖國教育事業的盧永根教授;“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尋路,紮實工作,廉潔奉公。”的廖俊波;“日出高原,牛滿山坡;家在玉麥,國是中國。”的卓嘎和央宗等等。他們只是千千萬萬個典型人物的代表,他們的事蹟感人至深,耐人細細品味,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奮鬥的意志品質,從正面傳遞了正能量。推動社會正能量揚帆起航。推動社會的進步不是哪一個人的事,而是靠全社會共同努力、共同奮鬥,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同時筆者所講述的真實故事可能也只是許多個的一個,同時也值得肯定的是,正是歷經30年後還能被髮掘出來就是筆者覺得這個故事最為珍貴之處,最值得學習之處,也是成稿的初衷。

三十年一轉眼過去了,可能在我們的一生中還有一個30年,甚至更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一萬零八百的每個日日夜夜裡可能還會發生著這樣或那樣感人的故事,但是三十年的那天就是一個座標,記錄著時間的軌跡,記錄著孫女士苦尋恩人的心路歷程。心願已圓,路在腳下,一切還是如往常一樣,好似一切都未發生,今天的路正在進行,明天的路也將要來到。

(中國警事網整理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