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就差那么几次恍然大明白

人与人之间,就差那么几次恍然大明白

恍然大明白,其实就是突然接触到一个概念或者一种认知,一下觉得相见恨晚,并迅速把这种概念或认知根植骨髓,随后的为人处世全部都按照这个来,并且笃信不疑。

大明白的内容其实早就在人的骨子里头,只是没有被激发出来。不少人活的浑浑噩噩的,多数是心里边没有定性的东西,今天觉得这个有理,明天觉得那个不错,总是不知道该坚持什么该规避什么。

人本身是需要顿悟的,恍然大明白也是有方式的。有很多古话,比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语惊醒梦中人”、“醍醐灌顶”、“相见恨晚”等等,都是一个人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个提点自己的人或提点自己的书。想发掘自己一直无法勘破的东西,首先要拓展自己的视野。你只认识一类人,那么你的圈子就那么点儿能量,你只看一类书,那么你的思维模式始终就那么几个。

人与人之间,就差那么几次恍然大明白

恍然大明白改变的是一个人的认知,一个人会通过多次顿悟获得成长。大灾大难通常会让人大彻大悟。武侠小说里,一个人想打通任督二脉,不是也得受尽折磨吗?所谓姜还是老的辣,说的就是他们顿悟的次数多。

人要想活的不累,其实就是多听多看,获得几个自己深信不疑的信条,然后至死方休的坚持,小心的拿捏着里边的分寸。久而久之就会有迅速的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做事不拖泥带水,交友不瞻前顾后。

我们看到很多淘气的孩子长大了都很有出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顿悟这块有天赋,天生就知道自己要坚持什么东西,并且比较固执和胆大。他们哪怕是干坏事儿,也在路上走的慷慨激昂,一点儿不怕别人说闲话。相反一些唯唯诺诺的人,做什么事都过分在意外界的看法,做好人差点意思,做坏人还差点意思。

人与人之间,就差那么几次恍然大明白

人和人的差别,根本其实不是智商,更多的是天赋和环境。这个天赋指的是认知天赋,这个环境包括了家境、父母的认知层级等等。在好的环境下,人恍然大明白的机会会因为良性的引导增多。

好的环境指的不是舒适的环境,而是善于激发的环境。“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是环境让孩子对承担这个事情早期有了顿悟,富裕家境的孩子,他的朋友圈也让他们对“强强联合”有了更早的认识。

前两天看到一个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方式的故事,说一个初中女孩儿因为早恋,被父亲打断了尾巴骨。而高明的父母的做法是给女孩儿请假,带她出去旅游,充分的见识了世界,回来之后女儿反而看不上原来的男孩儿了。其实这也是一种顿悟,告诉孩子,你的视野有多大,你站的有多高,你就能看见多好的风景。生活,远不止眼前的苟且。

人与人之间,就差那么几次恍然大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