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就差那麼幾次恍然大明白

人與人之間,就差那麼幾次恍然大明白

恍然大明白,其實就是突然接觸到一個概念或者一種認知,一下覺得相見恨晚,並迅速把這種概念或認知根植骨髓,隨後的為人處世全部都按照這個來,並且篤信不疑。

大明白的內容其實早就在人的骨子裡頭,只是沒有被激發出來。不少人活的渾渾噩噩的,多數是心裡邊沒有定性的東西,今天覺得這個有理,明天覺得那個不錯,總是不知道該堅持什麼該規避什麼。

人本身是需要頓悟的,恍然大明白也是有方式的。有很多古話,比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語驚醒夢中人”、“醍醐灌頂”、“相見恨晚”等等,都是一個人在生活當中遇到一個提點自己的人或提點自己的書。想發掘自己一直無法勘破的東西,首先要拓展自己的視野。你只認識一類人,那麼你的圈子就那麼點兒能量,你只看一類書,那麼你的思維模式始終就那麼幾個。

人與人之間,就差那麼幾次恍然大明白

恍然大明白改變的是一個人的認知,一個人會通過多次頓悟獲得成長。大災大難通常會讓人大徹大悟。武俠小說裡,一個人想打通任督二脈,不是也得受盡折磨嗎?所謂薑還是老的辣,說的就是他們頓悟的次數多。

人要想活的不累,其實就是多聽多看,獲得幾個自己深信不疑的信條,然後至死方休的堅持,小心的拿捏著裡邊的分寸。久而久之就會有迅速的判斷能力和篩選能力,做事不拖泥帶水,交友不瞻前顧後。

我們看到很多淘氣的孩子長大了都很有出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在頓悟這塊有天賦,天生就知道自己要堅持什麼東西,並且比較固執和膽大。他們哪怕是幹壞事兒,也在路上走的慷慨激昂,一點兒不怕別人說閒話。相反一些唯唯諾諾的人,做什麼事都過分在意外界的看法,做好人差點意思,做壞人還差點意思。

人與人之間,就差那麼幾次恍然大明白

人和人的差別,根本其實不是智商,更多的是天賦和環境。這個天賦指的是認知天賦,這個環境包括了家境、父母的認知層級等等。在好的環境下,人恍然大明白的機會會因為良性的引導增多。

好的環境指的不是舒適的環境,而是善於激發的環境。“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是環境讓孩子對承擔這個事情早期有了頓悟,富裕家境的孩子,他的朋友圈也讓他們對“強強聯合”有了更早的認識。

前兩天看到一個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方式的故事,說一個初中女孩兒因為早戀,被父親打斷了尾巴骨。而高明的父母的做法是給女孩兒請假,帶她出去旅遊,充分的見識了世界,回來之後女兒反而看不上原來的男孩兒了。其實這也是一種頓悟,告訴孩子,你的視野有多大,你站的有多高,你就能看見多好的風景。生活,遠不止眼前的苟且。

人與人之間,就差那麼幾次恍然大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