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与龙子凤女,就只差一样!

熊孩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有人这么讽刺。

最近网上流传各种各样涨姿势的熊孩子图片视频,自然引起众人各种围观,难道熊孩子是天生的?天生就活该被这样围观?父母不管不教,旁人不理还踩,“接班人”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熊孩子与龙子凤女,就只差一样!

“这兔崽子不管怎么骂,怎么打,就是特么的不长进。

“他想要什么老子都买给他,但就是不听话。

“唉!生活压力大,工作忙真的顾不上孩子。”

“拿钱自个玩去,别来烦我打牌。”

“你看看人家比你还小,又懂事听话学习成绩都是数一数二,你……”

“离婚了,我自己一个人带娃也不容易。”

“唉,我们都老了,带孙子真的难,这娃可怜啊!”

一份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统计显示,认为中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主要有教育方法存在问题,过分溺爱,或简单粗暴;离异现象增多;价值观念变化(比如用金钱,物质代替教育);父母教育培养孩子的观念不良(比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调查研究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工作忙,忽略对孩子的正确引导;2.望子成龙心切,额外施加压力;3.过分关心,纵容;4.对孩子评价失度,没有一分为二评价。

熊孩子与龙子凤女,就只差一样!

归根结底,没有用心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不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都在自以为是的教育,孩子万一有出息了,就居功自傲,以为自己教育对了,孩子要是没出息,也不会认为责任在自己身上,只会说是老师没教好。

孩子也是人,没有沟通,没有交流,谈什么教育?

华中师大心理学院的一份调查显示,孩子最讨厌父母的行为是:将自己与其他孩子相比较(47/100);随便动自己的东西(37/100);父母动手打自己(27.1/100);在别人面前指责自己(27/100);自己做的事都得不到认可(31/100)。

做为家长的我们可能都做过这些令孩子们反感的行为,其实在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这种现象近些年代都在循环着,将心比心,这种不对等,不尊重,真令人讨厌。当初的我们不也懒得听父母的话吗,在他们眼里我们只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啥时候有我们的话语权。代沟自然顺势而生,越成长代沟越大,成为鸿沟天沟的都有。熊孩子与龙子凤女,就只差一样!

不尊重,不对等,谈何沟通?所以我们叛逆,所以我们成为了“熊孩子”。

“爸爸,月亮为什么跟着我们走?”

“妈妈,小朋友说:我不跟你玩了的话。”

“爸爸,我们在地球上吗?幼儿园也在吗?小朋友也在吗?……”

“爸爸,别的小朋友吃棒棒糖,为什么我不能吃?”

“妈妈,我为什么不能和小朋友一样的裙子,拎一样的包包?”

“爸爸,陪我玩沙沙好吗?”

……

孩子们问我们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时,正在烧烟请神搓牌,抠鼻扣脚玩手机,思维穿越意淫的我们是怎么把孩子打发走或吼走的。就这块料的我们还想指望孩子有出息,是不是没睡醒呢。

人才分三种: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有才无德。

自家人知自家事,我就一肉体凡胎,不敢奢望孩子有多大出息,有多大富贵,甚至没文化也行,只要有点教养,懂点礼貌,有点原则底线,哪怕这三样刚好及格也就行了。

想把孩子教及格,首先得自己先及格,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崽打地洞。熊孩子与龙子凤女,就只差一样!

只有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说各种各样的就算是不靠谱的话题,才能走进孩子心里,才能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才愿意把心里话和我们说,我们才能及时引导,纠正孩子偏离的观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放哪都适用。我们也希望别人对等,尊重,耐心地与我们沟通交流,所以孩子们也一样且更加需要!

吃瓜群众应该也承担一些责任,特别是那些家庭破碎的熊孩子或者是留守儿童,他们需要更多的勾通和关爱,而不是嘲讽,可怜,看不起。爱的环境让人温暖,让人有爱,也就熊不起来。

教育孩子的基础是沟通,对等、尊重的沟通让孩子向龙子凤女进化。

别等孩子成了熊孩子,甚至成为问题少年,才来拿'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操蛋的话来推脱责任。

欢迎留言讨论!

——End——

心正事顺有感所写,丢砖请到各平台搜心正事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