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南斯拉夫擊落F117隱形戰機?


圖注:F-117“夜鷹”戰鬥機

據資料顯示,在北約聯軍轟炸南聯盟的過程中,擊落美軍F-117隱身轟炸機的,很可能是南聯盟防空部隊裝備的SA-3防空導彈。

該防空導彈又被稱作S-125,綽號“伯朝拉”或“小羚羊”,該型防空導彈於1961年首次公開,上世紀50年代末裝備蘇軍。S-125在蘇聯早期防空導彈中屬於“小傢伙”,發射重量約950千克,採用兩級設計(包括一級助推器),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S-125當時的定位是中程中低空防空系統,作為S-75中遠程高空防空系統的有效補充和搭配,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要地防空之用。從現在角度來看,到了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它已經是一款明顯落後的導彈型號,特別是飛行速度慢、機動性差、電子對抗能力差的弱點極為突出。

F-117隱身戰鬥機作為美國第一代隱身戰鬥機,採用了多面體全向隱身技術,理論是在外形上將飛機做成許多個不同角度的平面,以實現對探測雷達波的多方向反射,最終達到極大減少主要方向上雷達波反射強度,降低飛機RCS雷達反射截面積的目的。該飛機的RCS達到0.025平方米,不但低於F-35,而且其在非正面的隱身能力,甚至還要強於F-22戰鬥機。

那麼F-117為什麼能被南聯盟的落後防空導彈擊落呢?

首先,F-117的隱身存在弱點,而這恰恰被南聯盟的雷達捉住了。F-117採用的隱身塗料,是第一代鐵氧體隱身塗料,該塗料具有吸波頻率窄的缺點,只對特定窄頻率區間雷達波吸收效果好,對其他波段雷達波吸收效果很差。加上F-117本身的隱身,主要針對的是釐米、分米波段,這就使得南聯盟原本定位精度差的老舊米波預警雷達,反倒起到了發現F-117的奇效。

當南聯盟的米波雷達,通過獨特的米波頻率屢屢發現F-117的時候,南聯盟防空部隊並未急於出擊,而是耐心尋找戰機。經過多次反覆探測,南聯盟防空部隊的指揮員發現,美軍的F-117每次轟炸任務,都採用一條較為固定的航線,這條航線覆蓋空域較窄,有利於南聯盟的防空導彈系統的引導和照射雷達集中覆蓋一個方向(防空雷達的照射往往集中在某個方向),當摸清楚F-117的管用航線和行動規律後,防空導彈埋伏作戰有了可能性。

其次,美國空軍在前期轟炸非常順利的情況下,也稍有大意,在早期轟炸中,美軍為執行任務編隊配備大量的隨隊戰術電子戰飛機,壓制南聯盟防空系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南聯盟老舊防空導彈電子對抗性能特別差,根本無法對電子戰飛機的壓制做出有效回應。在一段時間過後,美軍判斷南聯盟的防空系統遭受毀滅性打擊,已無還手之力,此時戰術電子戰飛機的出動頻次有明顯下降。而且F-117表現出的隱身能力,被美軍認為獨步天下,根據此前戰例,認為南聯盟根本不可能發現它的蹤跡,這也是F-117被伏擊的重要原因。

在F-117執行任務當天,依舊採用慣用的航線出擊,很快就進入了南聯盟防空導彈的伏擊圈範圍,此時防空導彈處於極佳射擊位置,而米波雷達給出了大致的目標打擊範圍,此時S-125突然發射,憑藉著其優異的中低空攔截性能,在F-117的巡航飛行高度接近飛機並爆炸。S-125的戰鬥部較大,同時高爆破片戰鬥部的高速破片殺傷範圍大,破片很快擴散並破壞了F-117戰鬥機,使得其被擊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F-117的隱身技術缺陷;美軍輕敵,判斷失誤,對F-117戰術使用存在問題;以及南聯盟防空部隊出色的準備和伏擊作戰組織,是F-117“夜鷹”墜落的主要原因。


兵工科技


悟空問答 簽約作者“迷彩先生”為您解答:

美國F117被南聯盟導彈擊落,這符合中國一句相當有哲理的話:世界上有最鋒利的矛,也必有最堅固的盾。在上個世紀,美國的F117的確可以稱之為世界最鋒利的“矛”。

美國之所以是世界頭號霸主,是與它的軍事科技分不開的。F117就是美國高科技武器的代表作,這是世界上第一款隱形戰鬥機,是美國空軍的驕傲。F117是從80年代開始就服役了的。雖然它的體積非常大,機長超過20米,寬度有13.2米,高度接近4米,但它能被雷達捕捉到的面積低於0.025平方米,換句話說就是對於當時的防空雷達來說,F117飛過來僅相當於一枚棒球大小,極難被雷達發現,隱身性能沒的說。只是它唯有一個弱點,就是飛行速度較低,最大隻有0.9倍音速。

F117之所以在空襲南聯盟時如此猖狂,一是在於以上這些性能無可比擬,二是在於它在當時所有北約戰機裡面的戰果獨佔鰲頭。比如它的出動架次只佔所有戰機的2%,但有約40%的戰略目標都是被它擊中的。可以說有“F117一出,誰與爭鋒!”的自豪感。

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萬萬沒想到,讓它在南聯盟的折戟沉沙的卻是一枚不起眼的前蘇聯制薩姆13地對空導彈,況且按說這種導彈已經一種極為落後,快要被淘汰掉了。這種導彈其它性能還好,但缺點很致命,作為導彈僅有2倍音速,而且攻擊距離極短,最遠只有15000米,15公里而已,最重要的還是它是指揮受令於一種老式雷達,這種雷達只有紅外輻射尋的探測功能。而F117正好具備防紅外雷達探測的性能。所以薩姆13導彈根本是無法尋找到F117的,但為什麼還是被它擊中了呢?

之前已經說過,北約部隊裝備最先進的武器容易輕敵,南聯盟部隊在面臨常態化轟炸之後也基本掌握了北約的打擊規律,特別是夜間活動規律,在結合相關情報信息後南聯盟部隊得知美軍當天不會出動徘徊者電子戰鬥機作為掩護,當晚共出現4架F117在貝爾格萊德上空。

南聯盟部隊使用的是蘇聯製造的SA-3導彈,使用P-18遠程搜索雷達,這是一種相當老舊的雷達,在VHF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米波雷達,正好因為這是一種非常老舊的雷達,北約部隊在戰爭初期就已經適應了,反正你打不著我,所以也沒有成為第一打擊目標。該雷達最遠探測距離為180公里,F117這種第一代隱身戰機,主要針對當時火控雷達和搜索雷達最常用的UHF波段進行隱身設計和優化,對VHF這種米波雷達隱身效果並不是太好。所以比較容易暴露在P-18的雷達波下被擊落。

但也有解密說法是,原來是某個為南聯盟撐腰的東方大國(不便說明)在貝爾格萊德秘密裝配了一種激光反隱身系統的新型雷達裝置,而且裝置還在那裡隱藏得比較多,形成了一個“激光柵欄”日夜向外發射著激光射線,一旦有激光射線被某物擋住,就會立即被捕捉,然後被跟蹤,再會生成精確打擊指令。有很多說法,中國雷達之父王越首次向人們披露的中國雷達技術的研發情況。他說,當年中國導彈部隊首次擊落美國高空偵察機的時使用的是他所在的西安786所研製的火控雷達。

總之,F117如何折戟沉沙已然成為歷史,各說其詞,總結戰爭經驗才是關鍵。

闕興明/文


迷彩先生


根據美國當時躲過一劫的飛行員報道,在f117被擊落之前,沒有收到任何的被雷達鎖定的報警,就連紅外線接近的警報也沒有收到,究竟是什麼導致f117被擊落,在當時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謎團。

美國軍隊排除了當地有高射炮的可能,而且當時f117被擊落的高度絕對不是高射炮可以到達的。也不可能是被戰鬥機給擊落的,因為戰鬥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東西,當時的人員根本就沒有看到戰鬥機的出現,而在f117被擊落戰敗投降之後,這一切都真相大白了。美國之後徹底的調查了這件事情,發現f117被擊落竟是因為即將過時的SA3地對空導彈。SA3是依靠無線電指令制導的落後導彈,按理根本不對現代北約飛機構成威脅,更不可能被SA3在毫無警告的狀態下擊中,當SA3導彈飛過來時即使是極其落後的警告系統都能立即捕獲到它的制導波束,發出導彈來襲警告。

但是,美軍的f117被擊落卻的確是因為SA3,從f117被擊落的殘骸中取出的彈片明白無誤的顯示那就是SA3的彈片,在f117被擊落的現場附近還發現了1發SA3的彈體殘骸,搞笑的是,距離f117被擊落地區最近的SA3導彈陣地也在50公里外,而SA3的最大對空射程才30公里,也就是說F117當時根本不在南軍SA3陣地的射程內,而南軍的SA3作戰紀錄,當時也沒有朝那個方向射擊過什麼目標,那麼這枚SA3是哪來的?

經過雙方對比了作戰紀錄後,這才搞明白這枚SA3的來歷:原來在當天夜晚,除了F117以外還有美軍的F16機群攻擊,這批SA3正是抵抗F16空襲發射的。然而由於北約飛機的干擾,南軍所發射的SA3全部偏航,無一擊中目標,陣地還遭到了轟炸損失嚴重,F16投彈完畢後揚長而去,而發射出去的SA3在失去動力後不久相繼自毀,南軍防空陣地也開始進行設備搶修。誰也不知道有1枚SA3並沒有在規定時間自毀,這樣就沿拋物線飛行到了對空射程以外,成了1發地對地導彈。

湊巧的是,在這枚地對地導彈下落途中F117正好就飛到了SA3的下落彈道上,不知是自毀系統此時遲發火正好動作,還是彈上近炸引信還在工作,這枚無動力下落的SA3在1架F117上方爆炸了,落下的彈片擊中了這架F117,其中一個彈片打穿了飛機發動機的油路導致f117被擊落,所以美軍飛行員沒有得到導彈瞄準告警,飛機上探測導彈尾焰的紅外線告警裝置也沒有發現導彈接近飛機,美軍飛機莫名其妙就被打下來了。


問歷史


1999年,F-117就被蘇聯的薩姆3導彈擊落,這種導彈來自1980以前的技術,號稱對雷達隱身的F-117恰恰被蘇式防空導彈擊落。隱身戰機為何會被擊落,一個關鍵在於沒有電子戰機護航,F-117被擊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在F-22的多次模擬對抗中,在沒有電子干擾護航情況下,被擊落的概率明顯增加。南斯拉夫擊落F117隱形戰機也是美軍自大的一種表現,行動中不帶電子干擾機,同時飛行線路固定,也被南斯拉夫防空導彈捕捉到了規律,這也說明隱身戰機不是不可戰勝的,而是打下隱身戰機需要技巧。

最近一次隱身戰機出現疑似被擊落事件要數F-35I戰機遭遇S-200防空系統干擾,這次空襲的是敘利亞大馬士革附近的防空陣地,之所以沒有派F-15就是這個原因,用F-35I戰機測試下空襲防空導彈陣地的效果,因為F-35I戰機是隱身的,對付S-200防空導彈也不是問題。結果就很明朗了,兩架F-35I戰機就這麼直奔S-200陣地,以色列稱這次空襲非常成功,成功摧毀了防空陣地。但是有分析認為F-35I戰機是被S-200防空導彈擊傷了。

即便F-35I戰機沒有執行空襲任務,而是被鳥撞了,也是一個大新聞,但是以色列空軍沒有提早說。簡單分析可以得知,F-35I戰機很有可能被S-200擊傷了,因為S-200戰鬥部為70公斤破片殺傷,即便導彈沒有命中目標,破片也會干擾目標。如果F-35I戰機真的被S-200擊傷了,那勢必會影響到美國出口F-35戰機。


軍情瞭望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沒什麼了不起,誤打誤撞而已。

1999年3 月 27 日,一架夜鷹F117隱形轟炸機,在科索沃戰爭中被擊落。 F117在當年是最為先進的隱形轟炸機,從1989年進攻巴拿馬開始已經使用了10年,經歷3次大規模作戰,從沒有損失。事後分析,認為F117是被S-125“伯朝拉”防空導彈擊落的。S-125是一種相當老舊的導彈,為六十年代蘇軍的制式裝備,本身沒什麼了不起。美國方面分析,之所以F117被擊落,不在於導彈,而在於塞爾維亞人的雷達。塞爾維亞人使用的是一種,從捷克購買的雙基雷達:“維拉”無源探測雷達系統。

F117採用的早期隱形技術,就技術上來說並不完備。

它具有尖銳的角度和很大的後掠角,可以有效將雷達電磁波向其他方向散射。眾所周知,雷達工作原理是發射電磁波然後接受,從而定位敵方目標。現在接受不到電磁波,自然雷達就不能正常工作。

以上的理論都是侷限於單基雷達,雙基雷達就不受這種限制。何為雙基雷達?簡單來說,就是接受和發射系統不在一起,分別獨立運作。

以往F117將雷達波散射以後,單基雷達是不可能發現目標的。但雙基雷達由於接受和發射不在一起,散射的雷達波正好又被接受系統發現,從而形成定位。

換句話說,F117在雙基雷達面前,其實不是隱形的。

不過,發現F117和追蹤定位F117也不是一回事。當時捷克的雙基雷達,也不具備鎖定F117的能力。

但F117過於輕敵,在投彈時因不明原因,曾短期暴露自己,正巧被雙基雷達鎖定。

南軍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使用S-125“伯朝拉”防空導彈在雙基雷達引導下,將這架隱形轟炸機擊落。

這次擊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複製的。

F117從80年代參加實戰,到2006年退役,執行了無數次飛行任務,也就被擊落了這一架而已。

可以說,作為第一代隱形戰機,F117是非常合格的。


薩沙


喜歡軍事歷史的朋友拜託點擊紅色字關注

當年南斯拉夫擊落美國的F117隱身戰機後,為了保密,一直沒有對外公佈。而且派出了特種部隊去尋找殘骸,因為害怕自己的隱身科技被洩露。



南斯拉夫擊落F117,證明了隱身戰機並不是無懈可擊的,當時的用的是米波雷達,而且還是用的一款老式的薩姆導彈。這也說明了F117這類隱身戰機,在沒有電子戰飛機的輔助下,其隱身效果是不佳的。

而且這件事情導致了一次非常惡劣的事情,那就是美國轟炸了中國大使館。其實仔細想想,美國為什麼那時候選擇得罪中國,而且大使館可是一個國家的主權象徵。美國赫然轟炸,導致了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降到了冰點。

而這其中和那架被擊落的F117估計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在對南斯拉夫的作戰行動中,除了丟臉外,最大的損失就是那一架隱身戰機。在這之後的二十年裡,不少國家在隱身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今中國的殲20已經飛上天空,大使館被轟炸的事件也註定將不在出現。


小司馬遷論史


1990年的海灣戰爭,F117又是“斬首”又是轟炸,真是如入無人之境,給全世界各國空軍以極大的震撼。可F117玩自在了,後邊的預警機、預警雷達和地空導彈的弟兄們可是給忙壞。由於F117太過優異的隱身性能,指揮部無法發現它,導致F117很多次遭遇盟軍地空導彈的照射和掃描,甚至遭到來自於盟友陣地地空導彈和高炮射擊。幸虧那會兒沒被自己人打下來,要不然到時候的笑話可就鬧大了。

您想想,不可一世的F117沒被敵人蹭下一根毛,反而讓自己人給打翻了。這要傳出去美國空軍臉還要不要。為了不鬧笑話,戰爭期間只要F117出任務盟軍指揮管們就得讓某個方向某個航線保持淨空,從而避免F117被誤傷、誤懟。再到了後來的波黑戰爭,F117單打獨鬥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了,F117的獨狼模式讓其他隊友的無法有效的對它進行支援和護衛,更別提F117“踹門”後戰果的迅速擴大了。然後在1999年的南斯拉夫,F117不滅的神話被老舊的薩姆3導彈終結了。


迷彩虎軍事



轟炸南聯盟行動中,南斯拉夫取得最大成就就是擊落了美國的隱身戰機F117,這讓美國隱身飛機不再這麼自信,也給了美國沉重一擊,那麼這架F117是怎麼打下來的呢?

第一就是F117自己找死,F117以為憑藉著自己隱身前期很漂亮的完成了任務,但是他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從來都是一條航線走到底,不變航線的。這就被南斯拉夫埋伏了,早就等著你來呢!


第二隱身飛機是隱身是相對的,只是讓雷達變成了近視眼,探測距離大幅度降低,但是可以探測到的。當F117進入埋伏陣地就被雷達鎖定了。

第三米波雷達對隱身飛機探測有奇效,探測距離較毫米波雷達反而要好

第四F117雖然隱身,但是幾乎沒有機動動作,一旦被抓住只能送人頭


因為這些原因,F117被擊落也屬於正常現象,那麼被擊落對世界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就是打擊了美國的士氣,還有就是墜落的F117碎片散落一地,世界人民都去撿這個東西,美國隱身塗料就變相公佈給世界了,這個對美國影響是最大的。還有就是給世界總結了一次打隱身飛機的經驗,米波雷達從此又被重視起來了,原來隱身飛機也不是真的隱身,還是可以打下來的,這些美國人絕對很鬱悶!


都市農夫1號


如何評價? 從當時事件發生的節點來看,無疑,是轟動,是打破神話,對於南斯拉夫人民來說也是鼓舞,是一次頗具意義的“勝利”。但,轉眼這麼多年過去了,後來南斯拉夫危機的“結局”我們都看得清楚了,這個國家的命運在風雲變換的國際大潮中已難以自己左右。包括,這次擊落F-117的戰果在內,危局中南斯拉夫人民的抗爭最終,… 都成空。

這次(蘇制)防空導彈擊落(美製)隱身戰機,的確是打破了“隱身”的神話,但在技術發展的大趨勢下,這樣的戰果並不能否定隱身戰機性能上的獨到之處,也無法逆轉隱身時代的到來。這只是成為了隱身戰機發展的初級階段中的一次“失敗”,更多的是經驗與教訓,促進戰鬥機隱身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特別是在著1999年的兩年前,F-22首飛,B-2入役。

後來,F-22就近乎是二十年的孤獨求敗,成為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唯一代表。B-2同樣是如今唯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這種唯一,恐怕全球也只有“後來者”的東亞某國才有可能與其比肩。二者的“隱身組合”,對任何一個國家的空防都是壓力,都是最高難度。這樣的組合,假設出現在了當時的南斯拉夫,薩姆防空導彈家族更是毫無招架之力。

而且,後來的阿富汗反恐戰中/伊拉克戰爭中,B-2都擔負了美軍空中打擊的“急先鋒”角色,憑藉隱身優勢率先對地面的核心關鍵性目標重點“關照”了。至於,F-22這款標杆性的四代機戰鬥機,通過“紅旗軍演”等,在與各型三代機的對抗中顯露殺機,空戰中取得了壓倒性優勢。

因此,以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F-117曾被擊落,真的就是隱身技術大潮中的浪花一朵,無關技術發展的大方向。


攔阻著艦


重要的是雷達,就我知道的是本朝在50年代同時上馬了兩彈一星和雷達,到60年代,兩彈一星相繼出成果,雷達雖有突破,但是成效不大,這期間打下過美國黑鳥,直到80年代,雷達有了大突破。後來美國有了F117,兔子就一直想找機會測試自己的雷達。美國轟炸南斯拉夫,兔子乾脆把雷達搬到大使館去,果然準確打下了F117(要不然J20還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才上天),雖然大使館被美國人報復炸了(你們以為美國會無緣無故去炸人家大使館?毫無軍事價值,還會引起國際爭端),但是還是划算,所以我兔心悶聲發大財(這是某腦殘教訓香港某體的話)。再後來有了量子技術,兔子的雷達更是遙遙領先,這也是米國一直忌憚我兔的一個原因,也是我兔敢明目張膽在東海劃飛行識別區的底氣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