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深圳四年了,你跟老家的同學有什麼差距嗎,還能聊些什麼呢?

一年又一年,又回到深圳來搬磚了,儘管在家裡還沒呆夠,但我的內心告訴我,不來深圳還能怎樣呢,畢竟是要掙票子的呀,每一年回家都會對家鄉給予厚望,希望家鄉發展的越來越好,可回到家,物質是便的越來越好,但人心卻變了,今天來聊一聊,畢業4,5年了,我們在一線城市的跟留在老家的有什麼差距呢?

來深圳四年了,你跟老家的同學有什麼差距嗎,還能聊些什麼呢?

我們先從物質上說起,老家縣城裡的親戚哥哥姐姐,目前工資是2000到3000,花銷呢,人情往來,吃穿用度,樣樣也不少,尤其是人情往來,是一項你不得不支付的費用,全是熟人,總不好不來往吧。

吃穿用度,在這個信息傳達迅速,攀比風氣日盛的社會,在哪裡恐怕都一樣吧,吃的,穿的,樣樣都要好,如果吃飯的話,去父母家裡吃可能會省一點,但大多數年輕人是不和父母住在一塊的,這麼粗略一算,就算工資3000,能存1000恐怕都需要精打細算了。

來深圳四年了,你跟老家的同學有什麼差距嗎,還能聊些什麼呢?

再說說我在的城市深圳,來深圳已經有四年了,工資的話按8000到9000左右算,個人認為有資格說一下這裡的花銷和人情,這裡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南來的,北往的,走走停停,這裡的人能夠快速的交朋友,能快速的玩在一起,氮素,吃喝玩樂行,談錢不行,在深圳,能借給你錢花的都是真愛啊,所以說這裡的人情往來比較淡薄,如果真的要花銷,也是同事之前必不可少的禮金,200元足矣,這200元可能是打了水票了,先不說你結婚與否,萬一離職了,這錢就當做慈善了,所以深圳的禮金和利是,都是很少的。

來深圳四年了,你跟老家的同學有什麼差距嗎,還能聊些什麼呢?

一般說自己在大城市,別人都會說那裡的花銷很高吧,是的,是有些高,但不是所有的都高,主要的花銷這就是房租,而我認識的很多年輕人都是合租的,環境沒有你們想的那麼不好,都是小區和公寓,平攤下來,就1000左右,居住環境都是小區房,跟家裡的差不多,只是個人空間變小了,要學會與室友相處,吃穿用度,個人感覺,深圳的吃喝跟很多省會城市差不多,前提是如果你不是經常吃太貴的,一餐的價格和省會城市差不了太多,而且吃的也不差,穿的話,都是去淘寶吧,價格都是一樣的,這樣算下來,在深圳是能存一點錢,但前提是你花錢不要大手大腳,如果花的厲害,恐怕一月幾萬都不夠。

來深圳四年了,你跟老家的同學有什麼差距嗎,還能聊些什麼呢?

在說說想法上,有的時候在群裡跟老家的朋友聊著聊著,話就聊散了,他們可能不會理解,你為什麼離家那麼遠,能掙多少錢,那麼累幹什麼,大城市壞人那麼多,而有的時候,在我失意時也會考慮這個問題,到底問什麼?有的人會認為老家這麼大,怎麼就找不到一份工作,怎麼就幹不了呢?老家能找到工作,也能幹,也能餬口,但是這遠遠不夠,在我的東北老家,從小生活了20年的地方,我知道,老家的有發展的工作,能掙錢的工作從來都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家子女的機會,而真正的機會都是那個圈子的給來給去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哪裡都一樣,為什麼不趁年輕走出圍城,看看外邊的世界呢?

來深圳四年了,你跟老家的同學有什麼差距嗎,還能聊些什麼呢?

而老家的朋友也不會理解,我今天上班解決了一個工作上的問題,又多了一個興趣,又交了一些從不認識的朋友,知道了以前讓我感到驚訝的改變,原來就發生在身邊,這些對生活的衝擊,遠不是安穩和享受能給我帶來的。大城市到底給我們能帶來什麼,我們把我們最寶貴的時間和青春留在這裡,這裡會給我們同樣的回報嗎?

來深圳四年了,你跟老家的同學有什麼差距嗎,還能聊些什麼呢?

而我想說的是,等你到了30歲之後,物質的滿足遠遠不夠,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自我認知和自我提升,怎麼在這個社會有尊嚴且有價值的存在,而金錢就是你實現這些的附屬品,而大城市,可以做夢,可以給你無限想象,當然在階級固化的今天,大城市的階級固化更為嚴重,但是隻要奮鬥過,總不會太差的,至少比原來的你好,至少你曾經也敢做夢,至少你得到了更好的自己。

最後我想說,不是來一線城市就是正確的,也不知在來家生活就是沒追求,但是不管在哪裡,都需要認真的對待自己,不虛度光陰,就對得起自己的匆匆歲月,在哪裡都甘之如飴就是最好,最後送上我前一陣去香山寺的大雄寶殿看到的一句話,此心無障是菩提,到處能安皆樂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