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之馬生序,「博士菜」之精華,又名「黴乾菜」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煜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餘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餘,譔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餘勉鄉人以學者,餘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餘者哉!

東陽博士菜是東陽特色菜,俗稱:"黴乾菜"。據說在浙江東陽,黴乾菜又稱博士菜,貧窮的東陽學子就吃黴乾菜造就了數量眾多的博士群。美其名曰:"博士菜"。

黴乾菜簡階:黴乾菜用雪菜又名【九頭芥】醃製後,再切細曬乾而成的,這是我們金華東陽特色菜,俗稱:“黴乾菜”。在我們東陽,黴乾菜又稱博士菜,貧窮的東陽學子就吃黴乾菜造就了數量眾多的博士群。美其名曰:“博士菜”。學習勤奮、刻苦,“黴乾菜”精神代代相傳。 以前讀書沒有食堂,都是自己帶菜,黴乾菜通過醃製和曬乾,可以存放長久,我讀書的時候也吃,只是菜裡會有很多很多的五花肉,越蒸越香,越蒸越好吃,每次總是先把瘦肉吃了,等到後來肥肉的油也都熬出來了,不油膩就吃肥肉,最後乾菜也會很香,味道也特別的好。金華特產酥餅裡面就是乾菜肉做的,所以百吃不厭,外脆裡香,通過烘烤,香氣四逸。

2 配料:新鮮五花肉、黴乾菜、醬油、糖、各種配料。

黴乾菜肉,看上去黑得冒油的乾菜, 傳統“黴乾菜”配以金華火腿、等佐料炒。一股香氣撲鼻而來。黴乾菜果然名不虛傳,其中的味道是我無法形容的,一點淡淡的苦澀味而後是沁人心脾的香味,令我至今難以割捨。有機會來金華的朋友,記著也一享口福哦!

3黴乾菜肉主要原材料就黴乾菜和肉兩樣,但因為肉的種類很多,各種肉配合黴乾菜的做法又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肉口味也不一樣。黴乾菜肉裡面最有名的要屬黴乾菜扣肉,但是個人並不推薦做這個菜,因為一是這個菜的工程很大,不適合家常小炒。二是這個菜很嬌貴,一般廚師也不一定能做得好,往往費了一番工夫,最後肥肉部分味道不錯,但瘦肉部分卻硬得要命。

  我推薦的是黴乾菜煮肉,做法很簡單,配齊黴乾菜和前腿肉(或者五花肉)即可,加入各種調料,放入鍋中一起煮,水放得多一點,一般來說,中途還要加一次水,第二次加水後火可以小一點,燜燒。配料嘛根據個人口味,這邊加糖的比較多。最後起鍋即可。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黴乾菜煮肉第一次吃不完,多蒸幾次,味道更佳。所以不要狠命的去吃黴乾菜,把肉吃完,買新肉放進入再煮。

  肉菜最怕的是油膩,黴乾菜煮肉卻是肥而不膩,即使是五花肉、扣肉這樣的肥肉。用黴乾菜蒸(煮)出來的肉肉汁鮮美,入口爽滑,肉體極嫩。喜歡吃肉的朋友不妨一試。

紅燒肉如果吃到最後覺得油膩也可以加入黴乾菜稍邊炒,吃的時候蒸食即可!

金華酥餅裡面就是乾菜肉,然後放烤爐裡烤松翠,味道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