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恨袁世凱原因,還原袁世凱的抗日政策!

一,(在朝鮮抗日)1884年12月,甲申事變,袁世凱聯合其他駐朝將領在來不及請示的情況下采取果斷行動,挫敗了開化黨和日本勢力的政變圖謀。在圍攻王宮解救國王的過程中,直接和日本軍隊兵戎相見,日軍被迫撤退,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出走仁川。袁世凱的對日態度就是

"示以必戰,則和局可成;示以必和,則戰爭必開。"因此受到李鴻章等人的器重。日本人則對他恨之入骨。

1885年11月,袁世凱全權處理在朝鮮的相關事務。為抵制日本對朝鮮的經濟滲透,袁世凱擴採取了增建華商會館、擴充租界以及盡力招徠華商等措施,中國對朝鮮的商品輸入額在短短時間內,,從佔朝鮮外國商品輸入中的19 %上升到45%。袁世凱的強硬態度使得日本人一直對他恨之入骨,把他看作侵略朝鮮的最大障礙。 日本人恨袁世凱原因,還原袁世凱的抗日政策!

二,(聯合英美抵制日本)日俄戰爭以後,日本的勢力嚴重威脅到中國的主權,袁世凱採取聯合英美抵制日的政策。在東北地區引入英美等國的資本對抗日本。1907年,袁世凱的親信徐世昌和唐紹儀等人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分別掌任東三省督撫。徐世昌和唐紹儀等人在東北努力抵制日本的滲透與侵略,,想方設法對抗日本要修改安奉鐵路的要求。到 1910年1月,在美國的支持下,提出東北鐵路中立計劃。所以,當他被迫下野時,日本浪人川島浪速建議清朝大臣把他殺掉,以便剷除後患,由此可見日本人對袁世凱的仇恨之情。

日本駐華公使伊集院就認為:"當袁內閣成立之際, 我之對清關係, 無疑將比滿人政府更加困難。"在袁世凱北上就任內閣總理大臣途中,日本浪人川島浪速糾合部分日本軍官策劃暗殺,但都沒能成功。日本人恨袁世凱原因,還原袁世凱的抗日政策!

三,(靈活的外交手段)辛亥革命時期,袁世凱的策略很明確,在和談中主要依靠英國的支持和幫助,但是又向日本放出煙霧彈迷惑日本,表示願意接受日本出面調停。1911年12月2日,袁世凱向日本方面表示:“此時能否考慮由日本人向革命軍方面首腦人物探詢意向,並進而通過日本人進行折衝?"他還表示:"日本方面如果能公開表明僅由日本一國獨自調停,當然更好。"日方對此非常重視,認為由此"加強袁世凱等對我國之信任, 實為得策"。但在實際上,袁世凱正在通過英國積極運作停戰與和談,對日本的調停根本不打算接受。日本方面得知南北停戰談判正在英國駐華公使的主導下正在進行, 而自己卻被排除在外, 自然十分懊喪。

在政體問題。日本方面先是主張保持清廷, 後來又變為主張君主立憲,並且堅持這一主張。因為如果實行共和制,能夠做總統的只有袁世凱,而在日本方面看來"袁世凱能否如約行事, 根據以往情況,尚不能完全置信"。換言之,日本認為袁世凱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最大障礙。日本人恨袁世凱原因,還原袁世凱的抗日政策!

四,(無可奈何二十一條)。1915年1月18日,日置益拜見袁世凱時,當面將二十一條交給他。袁世凱知道中日實力差距,不敢斷然拒絕。他召集外交總長孫寶琦、曹汝霖和徐世昌、段棋瑞、梁士詒開會。接連討論三天, "親將條件原文,逐條逐節,以硃筆批註,分別駁議,以為交涉步驟,其第五號末批雲:'各條內多有干涉內政,侵犯主權之處,實難開議'。等字。"在他的指示下,中國的代表儘量拖延談判的時間,以爭取國內輿論的支持和英美等國的援助。在袁世凱的授意下,中國的談判代表不僅將會談情況故意洩露給國內的報館,而且顧維鈞、陸徵祥等人將二十一條和會談情況向英美等國家傳達並將談判信息向英美新聞媒體透露。從而給日本方面造成極大的壓力,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日本方面對袁世凱的做法相當不滿, 但是英美的介入也使形勢變得複雜。最終日本採取一定的讓步手段迫使中國屈服。日本向中國外交部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接受除第五號部分內容外的經談判修正後的二十一條全部內容。在此情況下,袁世凱政被迫接受。

雖然接受了二十一條,袁世凱內心也實有不甘,表示要臥薪嚐膽。袁世凱在國務會議上悲憤陳詞:"為權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是何等痛心!何等恥辱!無敵國外患國恆亡,經此大難以後,大家務必認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為奇恥大辱,本臥薪嚐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舉凡軍事、政治、外交、財政力求刷新,預定計劃,定年限,下決心,群策群力,期達目的, 則朱使所謂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或可尚有希望。若事過境遷,因循忘恥,則不特今日屈服奇恥無報復之時,恐十年之後,中國之危險更甚於今日,亡國之痛,即在目前。"14日,袁世凱就二十一條問題向全國官員提出要求"日'以亡國滅種'四字懸諸心目,激發天良,屏除私見,各盡職守,協力程功"讓人聽來是何等的悲憤與何等的激昂!

縱觀袁世凱一生,拋開晚年稱帝這一愚蠢的行為,單就看他的對日軍事和外交舉措,日本人是痛恨袁世凱的,袁世凱確實可以說是"日本的一個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