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艦隊對比,我們輸得不冤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後,日本積極擴充軍事實力。特別是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的失敗,使明治政府決定向英國定購了扶桑、金剛、比睿三艦。


1883年制定八年造艦計劃。決定每年投資三百三十萬日元,計劃建造大艦五隻、中艦八隻、小艦七隻及魚雷炮艦共三十二隻。八年間,共投資二千六百萬日元。明治政府為解決建船資金間題,除了增加稅收,還發行海軍公債。

甲午中日艦隊對比,我們輸得不冤

雖然恨,但是不得不承認他比光緒強!

後期,明治天皇為了解決海軍軍費不足問題,以身作則,節食縮衣,減少內廷開支等辦法籌集軍費,終於在1892年,成功購買了當時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艦“吉野”。 日本海軍在炮火和速度上壓倒北洋海軍。

甲午中日艦隊對比,我們輸得不冤

清朝北洋艦隊

日本聯合艦隊


鐵甲艦

4

1

-3

巡洋艦

6

20

14


魚雷艦

12

6

-6


炮艇

6

7

1


其他

6

6


火炮

約260

約380

120

魚雷

約49

約58

9


總噸位

約42000

約57500

15500


馬力

約50000

約100000

50000


速度

12.4

14.5

2.1


兵力

約3400

約6600

3200


從比較表中可以看出,日本聯合艦隊比北洋已隊的實力強得多。除鐵甲艦和魚雷艇,北洋艦稍佔優勢外,其餘皆處劣勢。如總噸數日本艦又竟比中國多達一萬五千餘噸,馬力多一倍,兵了也幾乎多一倍。

甲午中日艦隊對比,我們輸得不冤

日本的火炮更是在數量和速度上佔絕對優勢。比如吉野號共配備炮火三十四門,不僅舷側炮多,又多為速射炮,還是採用無煙火藥。反觀北洋艦隊配備的炮卻很少速射炮,十二公分的速射炮連一門也沒有。多為後裝炮,使用的是有煙火藥。甚至還出現彈藥不足和以次充好。戶部即停止購買外國軍火,北洋艦隊許多炮彈還內裝泥沙。由此可見,北洋艦隊大大弱於日本聯合艦隊。英國海軍年鑑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之所以取得“黃海之戰的勝利歸功於速射炮”。

致敬那些為國捐軀的北洋海軍將士,戰敗的責任不應該是你們來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