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仁,收回武漢和漢口租借的民國外交奇人!

1926年底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北伐革命運動,革命勢力迅速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 1927 年元旦,武漢人民舉行慶祝北伐勝利的活動,租界的負責人英國當局派出軍隊鎮壓,造成中國人員死傷。群眾衝進漢口、九江英租界, 宣佈將其收回。武漢國民政府隨機迅速接管了兩地。英國公使在1927年1月6日派代表赴武漢對此事進行交涉,而國民政府也希望通過談判使英方承認既成事實即中國收回武漢和漢口的租界。

陳友仁,收回武漢和漢口租借的民國外交奇人!

北伐軍到武漢

第一,初步談判,重大進展。中國外交部長陳友仁負責交涉任務。一 開始時,英國談判代表自因為有軍艦而態度蠻橫強硬,居然要求國民政府退還租界。陳友仁隨即表示,如果按照英方的要求處理,那麼就沒有辦法來平息民眾的憤怒情緒, 就不能很好"保護"英國人,因此有必要以新的狀況為依據收回租借。此後,雙方經過多次談判達成基本協議,由國民政府收回漢口英租界,成立中國的市政特別區,設管理委員會,華人四名, 英人三名,委員主席必須為華人。

陳友仁,收回武漢和漢口租借的民國外交奇人!

第二,風雲突起,強勢收回租借。不甘心失敗的英國急忙從本國和印度徵調 1.2 萬名 軍人向中國進發,同時照會美國政府,希望共同出兵保衛上海租界。陳友仁聞訊異常氣憤,拒絕在已達成的協 議上簽字,並於 1 月 30 日發表對英宣 言。陳友仁在宣言中表示,英國軍隊公然派軍隊在上海集中,在這種情況下, 中國政府不得不將其視為是一種威脅行為。"際此時期,簽訂協定,是 受威嚇而答覆也。此種答覆,必非真實 之意思表示,故所籤之協定,亦決不能 發生效力。" 陳友仁拒絕簽字使得英國政府當頭不知所措。

陳友仁,收回武漢和漢口租借的民國外交奇人!

陳友仁

1927年2 月10 日,張伯倫在倫敦發表演時說英國軍隊"將駐紮於租界之內,除非有嚴 重之事發生,必不越租界範圍而行動"同時還宣佈除自在途中的軍隊和即將在上海登陸的軍隊外,其他調自地中海及英國本土的軍隊將改而在香港集中不得前往武漢。面對英國的退讓,陳友仁並沒有掉 以輕心,他再次向英國軍隊登陸和駐 扎公共租界的行為提出強烈抗議,提出新的解決方案"漢案之協議,乃根據漢口現在之 新情形事實而定,故不能作為將來解 決他處英租界或別國租界問題之前例也。"陳友仁和英國簽署了漢口和九江英租界協定,自此,兩地正式收回。 漢口和九江租界的收回給各國列強 很大震懾。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陳友仁也被人們譽為"革命外交家"。

抗日戰爭期間,陳友仁被日軍俘虜,並押解到上海。汪偽政權希望陳友仁出任官職,陳友仁寧死不屈。1944陳友仁去世。他死後,中央人民政府陳友仁的遺骸安葬在八寶山公墓,是對其一生的愛國行為最好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