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突然發現,買房跟炒股很像。

貌似每個人都是專家,每個人都有內幕,就是沒有什麼人去看公司,看項目。

每個人都在等待利好,每個人都想抄底,結果機會來了敢下手的又有幾個?

沒入場的說這就是一場通天大騙局,入場的覺得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結果你來我往,連個靠譜的數據都沒有。

結果別人薅完了羊毛,套現離場了很多人才開始拍大腿。

都想回到過去,都覺得自己只是運氣差了一點點跟能力無關,都覺得自己生不逢時……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你距離所謂的房產思維到底有多遠?問題出在哪兒?你應怎麼辦?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不要總以為自己買了一套房子就是住到天荒地老再也不換了,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房子很結實,你也要考慮到以後小換大,舊換新的居住升級。購買產品,一定要以投資的眼光來選擇。

出發點不對,跑再快也沒用,你怎麼換車?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最能反映市場真實現狀的永遠是親自參與,二手房的價格是以賣得掉為準,新房價格則是以買得到才算。你覺得市場火爆,掛上你的二手房試試能不能賣得掉。你覺得鄭州的房產市場轉冷了,那你就覺得你願意買的房子去問問價格和樓層,看看合適的房子有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多,那麼好選。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有些人買房子,總是覺得這也沒有那也不好,感覺配套太差,卻沒想過什麼都有的買不起,而現在沒有等兩年後交房又是一種什麼狀況呢?你總覺得目前自己的工資低可是未來呢?別總抱著等跌的心裡去買房,就算是跌,猴年馬月才能跌。跌多少?

鄭州房價八千漲到一萬六,再降兩千算不算降?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看開發商或者ZF的規劃,一切都是很美好的,但是這一切都具有不確定性,別孩子一出生你就把他婚房都準備好了。你所謂得稀缺物業新風格新材料高大上戶型,可能過幾年就是落後的產物了,根本沒必要。是剛需,你就盯著眼下,哪裡上班方便有學校靠近地鐵就是哪裡,綠博的環境是好但是你等不起也跑不起;即使是投資,也儘可能的投資未來4-8年能有個確定結果的區域,變現最終還是剛需接手的。

有個人告訴你那裡二十年以後絕壁很牛,你不扭頭走幹嘛?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房產圈有個很牛叉的奇怪現象:無論你說房價必漲還是房價必跌都有人歡呼,前提是你不能加什麼限制性條件。邏輯就那麼幾個,要麼就是房價不跌中國就完了,要麼就是房價必漲因為土地是稀缺資源,連個城市標準都不區分,我老家鄲城的房價跟北京能比嗎,真是夠夠的,唯一一個說話感覺還靠譜點的泥石流,揮揮灑灑萬字長文結果看不了有個卵用。

如果他們有這麼牛逼的能力還用得著滿世界打滾求活動碼字?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見的多了,總想吐槽兩句。買房子帶朋友參謀沒問題,但是前提是你要明白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手裡揣著20萬首付,拉著一土豪去看房,專往洋房大平層樣板間裡看真的沒用,是兩房住著憋屈,小三房住著不寬敞,這個我們都懂。可是最後呢,大多數朋友給出的建議都是他們自己的標準而已,不是你的。

如今價格漲了,他們會不會給你補差價?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辛辛苦苦上班才賺了幾個錢,你看看那誰誰誰買了兩套房啥都沒幹,你看看身價幾百萬了都。加上一些媒體的不負責任宣傳,貌似買個房子就能等著漲,大賺一筆走上人生巔峰。可是事實上,炒房,從始至終都是一個技術活。人口,經濟,政策,交易手續稅費等等等等,一點誤差就能砸手裡,不要只見人吃肉不見人捱打。

不說打工了,你真覺得炒房比創業容易?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總有一部分人,特別是最近一波來鄭州買房的三四線城市土豪,特別喜歡全款買房。咱們不說攢著攢著價格漲了,就單單說那麼多人出著高利息求爺爺告奶奶找銀行都弄不出來房貸這麼低成本的資金啊,稍微懂點理財就能把這個成本給覆蓋掉,而且越有錢的人越願意首付越低越好,月供越久越好就是因為這個。

18年你鄭州拿1萬工資和08年拿1萬工資,那是一個概念?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坐在鄭大一附院病房裡旁邊的人都在討論坐在的房價,焦慮無處不在。你說要漲就一定有人看跌,幾乎沒了旁觀者。08年說要金融危機了,開始看跌,結果呢?12年又來一次,一些城市的人為了退房售樓部都給人砸了,也不知道當初杭州那些一萬多退房者看著如今那房子五六萬的均價有沒有罵娘。

說實話,如果房價真的降了,沒買房子的你會買嗎?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無恆產者無恆心。從來沒有一個行業能像房產行業一樣受到政策如此嚴密的調控,衣食住行關係到大眾民生。所以政策永遠要凌駕於樓市之上,只要想出招問題都不大,但目前的問題是政策的態度。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所以,看經濟看需求區別對待,雖然都是親兒子,可也有親疏遠近之分。所以要學會區分城市,定義好自身的需求,房住不炒沒錯,可是因城施策也是關鍵不是。

最捨得花錢給政策的,不是親生的難道還是撿來的?

鄭州買房怪事10談丨拆姐兒

買房這事兒不是炒股票,因為不是賭博,不需要逆向思維。

你需要做的就是發現自身或者眾人的需求,滿足他就行了,看數據跑市場就是最好的老師。

區域靠譜不靠譜,結合規劃看看落實情況和推進速度;項目靠不靠譜,看看工地,查查項目官方規劃數據大多數還是比較準的,不要純粹看沙盤。你說你做不到,可是誰又不是天生的專家,個人覺得這個東西應該比股票簡單多了。

無外乎就是多少快慢早晚的問題。你覺得一個項目靠譜,買了,漲了三百和五百區別不大,只要你沒看錯,當下欠你的早晚給你補回來。

儘可能避免犯錯,大多數時候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