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172 篇 原 創 主 文-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上回我們說到素素和老邁一行人,4臺裝逼車自駕中亞兩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探親”,一路都是打招呼的節奏,各種風光大片,各種人文美圖,各種的“毒”!

今天,我又來“放毒”啦,給大家講講他們在後兩個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見聞......

聽說行程的尾段,把素素“嚇尿”了?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自駕中亞四國手繪地圖。製作@自駕地理

可以說中亞是個旅遊沙漠,因為關於它的旅遊資訊很少,政府對外宣傳也很少,加上籤證困難,中亞這個概念對很多人來說都很陌生,甚至不知道中亞具體指哪裡。

(知道的同學可以再次溫習下)中亞地區,在地理上是指西至裡海,東到中國,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羅斯的廣大區域。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五國地理位置。製圖@自駕地理

而根據長期佔據這片區域大部分領土的前蘇聯官方定義,中亞僅指其四個加盟共和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蘇聯解體後,中亞地區成了亞洲中部現已獨立的五個,以“斯坦”命名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以及烏茲別克斯坦的總稱(此定義暫未得到全世界範圍的認可)。

也正因為中亞長期被世人遺忘,當你有幸來到這裡,會發現這個近在咫尺、恍然陌生的地方竟與我們有著如此緊密的歷史、地理和文化聯繫,也擁有亞洲最有趣、最隱秘的人文風情...

1.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第一篇遊記中說到咱們4臺中國牌照車:衛士、陸巡、牧馬人、發現,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一路“裝逼”,俘獲不少中亞粉絲,特別是衛士和牧馬人(在當地極少見),車主老邁和廖原青像明星一樣,每天都忙著跟當地人合影...

這不“裝逼過度”,很快“報應”就來了,在即將離開吉爾吉斯那一天,一不小心,牧馬人陷在黑湖邊上的溼地裡!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救援成功後,髒兮兮的牧馬人成了“拍照景點”...

陷車過程中牧馬人的轉向助力泵壞了,只好到奧什口岸修理,一開始還擔心這個人口少的邊陲口岸,不知能否修好,特別是更換備件......

沒想到當地老師傅的手藝讓我們大跌眼鏡!全程手工修復:解體、更換滑片、排除故障...修好後竟比美國原廠的更好用!

可見這批前蘇聯培養的修車師傅,就是動手能力強!同時這裡滿街跑的老爺車,也讓他們練就了一身好本領!

2

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五個國家中人口最多的(3024.1萬),與哈薩克和吉爾吉斯的遊牧民族不同,由於烏茲別克介於兩條流域之間——阿姆河錫爾河。

即使身處克孜勒庫姆沙漠,也發展出發達的灌溉農業,是定居式的

農業大國,也因棉花種植業發達,被稱為“白金之國”。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阿姆河、錫爾河是中亞的兩河,地位猶如中東的幼發拉底、底格里斯河,中國的黃河、長江。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兩河之間的文明走廊,歷經2000多年的歲月洗禮和戰爭摧殘,還保留許多引人入勝的古城與恢弘的歷史建築,這些文化遺產與絲綢之路迷人而血腥的歷史,深深糾纏在一起...

塔什干,烏茲別克的首都,意為“石頭城”,中國唐代時將其列為西域諸國之一,曾被稱為“石國”。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斯坦國們的首都都在邊境線上

說到這裡要科普一個概念:昭武九姓。漢初,匈奴破月氏(zhī),迫其西遷,以河西昭武(今甘肅臨澤昭武,張掖附近)為故地的月氏部落遂向西逃亡,進入中亞粟特地域(今錫爾河與阿姆河中游之間澤拉夫善河流域一帶),他們征服當地土著,形成若干城邦後,沒多久就被嚈噠(yàn dā)統治,還一度被迫改姓溫(溫那沙)。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粟特-索格狄亞那地形圖

嚈噠衰落之後,各城邦重獲獨立,複姓昭武,形成以康國為首的諸粟特城邦,其中有安、曹、石、米、何、史、穆、畢等國,統稱“昭武九姓”,西文稱之為“粟特”(Sogdians)。

後來部分接受突厥及唐朝的統治,八世紀國亡於大食(阿拉伯帝國),此後其國人大部分逐漸突厥化、伊斯蘭化成為今日中亞烏茲別克人的一份子,小部分餘眾則散入塔吉克人之中。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穿越千年時光之門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塔什干最大的清真寺——哈茲拉提伊瑪清真寺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此次中亞之旅的未解之謎:為啥他們特意把老邁從便利店喊出來一起合照?問嚮導,嚮導也一臉蒙圈...

此後老邁多了一個“頭銜”:回籠覺教主!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對烏茲別克人來說,抓飯是至高無上的美食,慕名來到號稱“中亞第一”的

抓飯中心,味道真的不錯,就是油稍微重了點...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撒馬爾罕,烏茲別克的舊都及最輝煌的城市,隋唐時期被稱為“康國”。它是中亞最古老的聚居地之一,關於撒馬爾罕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善於經商的粟特人把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輪美奐的都城。

公元前3世紀,當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攻佔該城時不禁讚歎:“我所聽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只是撒馬爾罕要比我想象中更為壯觀。”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樞紐城市,撒馬爾罕坐落在中國、印度和波斯的十字路口,給它帶來了貿易和手工業者,但重要的戰略位置也使它飽受戰火的蹂躪。

1219年,它曾是花剌子模帝國的新都和文化中心,直到1220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攻陷,變成一片廢墟,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建築,是由後來的帖木兒大帝所修建。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這座與羅馬、雅典、巴比倫同齡的古老城市,古蹟建築群訴說著帖木兒帝國的故事,其中最絢麗堂皇的建築,要數列基斯坦廣場,裡面存有清真寺、神學院、陵墓和天文臺。

當年帖木兒的大軍,不僅推翻蒙古人在撒馬爾罕的統治,還橫掃波斯、印度、高加索和阿塞拜疆,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帖木兒帝國版圖

1370年,帖木兒定都撒馬爾罕,發誓要讓撒馬爾罕成為亞洲之都。他把從亞洲各地劫掠來的珍寶,堆積在撒馬爾罕,把每個城市最精巧的工匠帶到撒馬爾罕,為我們留下了今天所能看到的最輝煌的宮殿和清真寺!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神學院穹頂上閃閃發光的是黃金,看得見摸不著...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夠豪華吧...

布哈拉 ,這個名字乍看很陌生,但其實它是《新唐書》中記載的“安國”,布哈拉曾派遣使者向唐太宗進貢禮物,它還是阿凡提的故鄉及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故事的“發生地”。

位於澤拉夫善河三角洲畔,沙赫庫德運河穿城而過的布哈拉,建於公元前1世紀,與撒馬爾罕一樣都是中亞歷史名城。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布哈拉古城

作為古絲綢之路一個重要的節點,它見證了古老商道在歷史上的繁華與衰落。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經過2500多年曆史的沖刷,是為數不多的完好保存絕大多數建築物的古城,有“城市博物館”“絲綢之路活化石”之稱。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卡揚宣禮塔,14層紋飾各不相同,塔頂的16個窗口可俯瞰全城。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1993年,布哈拉老城中心,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來到歷史悠久的布哈拉老城,邁老師又忍不住“開課”啦~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風格各異的民居木門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穿行在古鎮的小巷中,能更接地氣地感受布哈拉的歷史氛圍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老城內的巴扎,刺繡、絲織品、地毯、木刻等,本土手工藝琳琅滿目,彷彿回到中古時代...

3.

離開布哈拉,自駕中亞四國之旅就進入了最後階段——塔吉克斯坦。

話說塔吉克斯坦,應該是中亞五國中最有“辨識度”的,因為塔吉克斯坦的主體民族塔吉克族是中亞五國中唯一的非突厥人種,屬於伊朗語族的穆斯林,具有波斯和雅利安血統,是白種人。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也許正是由於長相不同,所以備受周邊國家的排斥吧,塔吉克斯坦是

五國中最窮的,人均月收入不足200美金。塔吉克也是五國中國土面積最小的,境內山地和高原佔了93%,其中約有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之國”之稱,山地風光美到讓人窒息...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杜尚別,塔吉克斯坦的首都,咱們的攝影師丁十三出發前,興奮地說這個名字聽上去很洋氣!後來知道竟是“星期一”的意思,瞬間幻想破滅...(據說最初這裡只是一個小村莊,因每個星期一有集市,周邊的居民紛紛來此趕集而得名)。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美貌的塔吉克小姑娘,歐洲人的“窮親戚”...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看得出塔吉克是信奉伊斯蘭教的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從杜尚別到卡萊洪布,沿M41進入帕米爾谷地。ps.M41帕米爾公路,其風光名氣不輸咱們的G318和美國66號公路,我們下期再給大家講解。

離開杜尚別,沿澤拉夫善河谷,翻越範恩山脈,我們就進入這趟旅程最艱苦也最難忘的——傳說中世界最危險的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位於帕米爾高原南端興都庫什山脈北段之間的一個山谷,是一條著名的跨國通道,連接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這個突兀的匹諾曹鼻子,是當年英俄大博弈的產物。

它北依帕米爾高原南緣與塔吉克斯坦相鄰,南傍興都庫什山脈東段,與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爾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歷史上,瓦罕走廊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公元641年,唐玄奘騎著古印度王贈送的大象,通過瓦罕走廊,翻越明鐵蓋達坂,踏上了返回長安之路。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主堡向喀喇庫爾河向前10公里,就能看到著名的明鐵蓋達坂,河谷深處海撥4700米的坡上,立有“玄奘取經東歸古道”紀念碑。

千年後的今天,彷彿歷史重演,我們一行人開著4臺越野車,踏上這條古道。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難以想象的是,走廊沿途的小村莊,學生的校服如此時尚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這條荒僻的河谷,也是騎行者和摩旅者的天堂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穿越瓦罕走廊和帕米爾高原,需要辦理“特別通行證”

穿越在塔國和阿富汗邊境的河谷,路異常地爛,全程搓板280公里,各種武裝力量巡邏期間倍感走廊形式嚴峻。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一條河將阿富汗和塔吉克分開,圖中鐵橋連接兩國,塔國有限的邊防軍主要精力用於防範毒品越境。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河的對岸,就是阿富汗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孩子,你是阿富汗?還是塔吉克?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沿途各種不明武裝,獨特的打招呼方式很嚇人吶...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沙石搓板路

也許是大家看見軍火都慫了,走這一段的時候基本都是“末日狂奔”,老邁的衛士水箱都給顛爆了。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再一次見證前蘇聯技工的“修車大法”

一路穿越到帕米爾高原,也就意味著我們踏上回家的路...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事實上這趟中亞四國之旅,我們玩了將近一個月,也只是走馬觀花而已~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左一:攝影師丁十三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如果你也來了,不妨找找我們留下的痕跡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中亞四國之旅的探秘者

這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地區,無論是哈薩克和吉爾吉斯的熱情好客,烏茲別克光榮而厚重的歷史,還是塔吉克無與倫比的山地風光,鮮有遊客,極具異域風情。

除此之外,你還有可能發現中亞一些獨特且古怪的特質...

這裡的一切都那麼隱秘而令人著迷,等著已經厭倦熱門旅行地的你來一一探索...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驚險回國路:狂奔在瓦罕走廊,與阿富汗只隔一條河|自駕地理

執行丨領航天下

未標註圖片丨丁十三

來源/公號:自駕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