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銀行:「軟硬」兼施 成本降低,員工仍是未來發展最大資本

智慧銀行:“軟硬”兼施 成本降低,員工仍是未來發展最大資本

“科技”席捲了各行各業,金融業在科技的賦能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金融科技”應運而生。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走在了世界的前頭,國外對於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速度和能力都給予了充分肯定的態度,數字經濟的發展促使各國競爭力重新洗牌,也讓中國有機會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先行者。

對於銀行業來說,金融科技給了銀行更多的可能性,“智慧銀行”便是其中之一。

智慧銀行的基礎——硬件+軟件+人才建設的多重結合

移動支付日益普及的當下,各家銀行網點開始改善和加強網點內營銷渠道建設,硬件方面以服務機器人、多媒體綜合屏、智能茶几、全息投影、體感互動為代表,軟件方面以多媒體發佈系統、人臉識別系統以及廳堂管理系統為代表。隨著銀行進一步深化網點智能化建設,諸如智慧櫃員機、超級櫃檯等非現金類自助設備逐步推廣至全國。在此前提下,各家銀行進行了一系列的產品和技術創新,研發了大量的軟硬件產品,幫助銀行提升運營效率,讓其客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能夠享受到智能化和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智慧化銀行降低銀行運營成本

智慧銀行隨著智能軟硬件的技術成熟,點亮了渠道線上線下一體化建設新理念、新模式,極大降低了銀行渠道建設及運營成本。生物技術的普及應用,更是極大降低了銀行在客戶身份識別等領域的認證及風控成本。同時,大數據技術讓銀行的數據成為利潤和價值高產出來源,人工智能更是助力銀行的精準化、定製化服務惠及更多維度客群,實現了降成本、增利潤的雙贏。以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有效破解了銀行降低運營管控成本的轉型難題。

在專業人士看來,智慧銀行不是對銀行現有服務和技術創新的簡要融合,而是對銀行經營管理進行全方位系統性再造、智慧化升級。

智慧銀行的未來

未來銀行是智慧的,主要來講就是據有“智能+智慧”的特徵。金融科技革命不是一個純技術的革命,而是模式革命和思維方式的革命。以前,員工隊伍是銀行發展的最大資本。信息社會情況下,人力資本全是內部化,通過AI和科技系統,將人類智慧體現出來。可以說未來銀行是系統智商的競爭。

中國電子銀行網綜合整理自華夏時報、證券市場週刊、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