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做家務的四個高大上的意義

買菜、做飯、洗碗、掃地、拖地、丟垃圾、擦桌子、洗衣服、鋪床疊被。。。。。。家務事非常多,也非常瑣碎,最關鍵的是,這些事情沒完沒了,只要活著就要幹下去。

可以肯定地說,大部分人都討厭做家務。如果不信的話,你問一個正在做家務的人,是不是願意停下手頭的事而坐下來看電視或出門玩樂?他或她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願意”。

既然在我的教練心理學中,任何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那麼,做家務的意義是什麼呢?

一般的回答是“讓家裡乾淨整潔”,但你應該看得更遠一些——

關於做家務的四個高大上的意義

一、對抗熵增

熵是物理學概念,衡量一個封閉系統的混亂程度。水裡滴一滴紅墨水,它最終會散開,讓整盆水變成均勻的紅色。杯子裡倒了一杯熱水,它的溫度最終要同外界趨於一致。

同樣的,你的家也是一個系統,它只會越來越髒亂,而不會相反。這時,我們需要輸入負熵,使它保持整潔有序。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說,劉西權你幹嘛這麼故弄玄虛,不就是做家務可以讓家裡乾淨整潔嗎?卻偏偏要說這麼大的詞,還熵呢!

其實,我是想說,整個世界都是趨於熵增,太陽要燒熄,星系在膨腫,宇宙大爆炸之後不斷降溫,直到熱寂狀態。但生命卻反轉了這一切,它使無序走向有序,使組織性不斷增強。在小小的地球上演化出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創造了文字,發展出文明,建立一個個家庭,努力實現個人的價值。

我們在家裡打掃衛生,表面上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實際上卻是對抗熵增的行為。如果你不做家務,任其髒亂,就沒有在履行作為生命體的責任。

關於做家務的四個高大上的意義

二、維護性行為

一個人要每天洗臉、刷牙、梳頭,還要剪指甲、理髮、洗澡,等等。這些行為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即維護性行為

人組成家庭之後,做飯、打掃、收拾屋子,這也是維護性行為。

更多的人組成了社區、城市,乃至國家,也需要維護性行為,內容同樣是維持秩序,保持衛生,提供公衛服務。

我們去到一個城市,如果街道整潔,綠樹成蔭,就感到很舒服,覺得這地方真不錯。我們進入一個家庭,也希望有這樣的感受。

人類的行為,有生產性的,比如種地、做工、打獵;有休閒性的,比如看電影、做遊戲、社交。也有維護性的,比如吃飯、打扮、睡覺。每一類行為都是必要的,而且,越是到了人類文明的高級階段,休閒性、維護性的行為就會越多,越重要。

關於做家務的四個高大上的意義

三、培養謙卑精神

家務活可以自己做,也可以花錢讓別人做。但是,我還是建議自己做,因為這樣可以培養你的謙卑精神。自己彎腰拖地,自己洗髒衣服,比看著別人做,比指揮別人做,更能塑造品格!

歷史上的王公貴族自己是不做家務的,甚至連洗臉、穿衣服這樣的個人維護性事務,也由丫環、傭人代勞。賈寶玉一個少年,裡裡外外有十幾個丫環小廝伺候著。

一個活生生的人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只是為了彰顯賈家的地位與榮耀。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倡導人人平等,又因為家用電器的普及,大大減輕了家務負擔,自己做家務已是一種樂趣了。

但另一方面,由於當今社會分工更加細化,產生了家政人員及專門的機構。如果太忙的話,當然可以讓他們來自己家裡做家務。但是,你要尊重這些家政人員!

關於做家務的四個高大上的意義

四、更好地養育子女

家務活不是哪一個人的事,而是全體家庭成員的責任。媽媽要做,爸爸要做,孩子也要做。

爸爸做不做家務,不僅影響到媽媽的身心健康,更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發展和人生走向!

孩子做不做家務,不僅影響著他的學習成績,更決定著他以後的職業發展與收入。

美國超級豪門洛克菲勒家族傳了六代,代代精英,沒出過一個敗家子。其中一個原因承襲了家規,從小讓孩子記賬和做家務。

從小就幫家庭分擔勞動,會讓孩子養成獨立樸素、不驕不躁的作風,長大後更容易成了各個領域的精英。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對家庭都沒有盡到責任,何以讓人相信他是一個優秀的、值得信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