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吻病、肺炎、性早熟等41種常見的醫學問題,醫生爸爸如此說

對接吻病、肺炎、性早熟等41種常見的醫學問題,醫生爸爸如此說

每每一到這類貼轉發高峰時,周圍的媽媽們,尤其是新手上路的媽媽就不淡定了,簡直談“親吻”色變,一邊怕親戚要抱要親,一邊又不好意思拒絕,那糾結、恐懼無法形容!這親吻到底真的有那麼嚇人嗎?或者說,這疾病到底有多可怕?孩子的生命如此重要又如此脆弱,我們拿什麼來拯救?我們並不知道。枯燥專業的醫學資料我們也看不懂,但網絡上轉發的帖子又不辨真偽,真需要一本深入淺出,但又專業靠譜的書來學習下。

拿到《醫生爸爸的365夜》時,我被兩個地方吸引了,首先,這是一位醫生爸爸的手作,專業的態度與爸爸的溫情都在;其次,是封面上的那句話: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你賭不起也輸不起。醫生爸爸,從醫學專業角度和家長的心理出發,就孩子的健康與成長,給出了41個最常見的醫學關鍵詞以及詳細的解讀解說,例如死亡之“吻”、兒童第一殺手“肺炎”等等。

比“死亡之吻”更可怕的,是家長的無知

作為父母,孩子都是自己的心頭寶,任何風吹草動都傷不起。所有有可能傷害孩子的,我們都儘量避開,但死神帶著“愛的親吻”的面具時,真的讓人防不勝防。對此,醫生爸爸說:不要和有“傳單”的人接吻。

首先,什麼是傳單?傳單,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證,是種由EB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症狀是發熱,咽、扁桃體炎,頸部淋巴結腫大以及肝脾腫大,因你密切接觸病人樓上唾液可致傳染。

值得再三說明的是,EB病毒並不是多麼可怕的疾病,因為世界上95%的人都感染有,在美國,幾乎所有的人EB病毒都成陽性,但不是所有感染EB病毒的人都會發展為“傳單”。作者在《醫生爸爸的365夜》指出:小兒的原發性感染很多都是毫無症狀或症狀非常輕微,比如僅有發熱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和其他病毒引起的發熱鑑別開的,通常臨床上被診斷為“傳單”的患兒,除了發熱和咽扁桃體炎這種常見的症狀以外,還包括頸部淋巴結腫大或肝脾腫大,輔助檢查方面還要有相應的血常規檢查的支持及EB病毒感染的證據。

對接吻病、肺炎、性早熟等41種常見的醫學問題,醫生爸爸如此說

但是,EB存於成人體內沒什麼大礙,但卻容易讓新生兒引起嚴重疾病,甚至死亡。既然瞭解了“親吻”病的來源,那麼“對症防護”就可以了,傳遞愛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親吻,眼神、語言、表情、擁抱等等,都是很好的親子溝通方式。如果實在忍不住想親吻寶寶,可用親吻額頭、小手代替親吻嘴巴,更要避免其他大人隨意親吻寶寶的嘴巴和臉頰。另外,在親吻或撫摸孩子前,最好洗臉洗手。

類似這樣的問題有太多,如書中提到的孩子的哭鬧、嘔吐、腹痛等等,只有家長能有初步的辨別能力,才能理性對待,不會盲目的被所謂經驗困住,或者被網絡盛傳的所謂風險嚇住。

正確的防護比恐懼更有價值

但是,目前來說,大部分家長對大部分疾病都缺乏足夠的瞭解,即使是醫生,離開了自己擅長的專業有時候也往往是一團漿糊。作為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家長更應該成長起來,去多學習辨別疾病成因,不要一味的大意或者一味的恐懼。

可見,孩子生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但家長的無知與恐懼相對更可怕。正如作者所說:這本書,至少在醫學健康方面能幫助建立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瞭解疾病的基本發展與防護,這樣才可能避開過度醫治或盲目恐懼。

對接吻病、肺炎、性早熟等41種常見的醫學問題,醫生爸爸如此說



  • 文/範恆杏(頭條認證自媒體、家庭美育推廣人、豆瓣親子專欄作者、品酒師。編著出版有《葡萄酒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