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雕塑凝固哲学家的灵魂——在马克思故乡立像(下)

用雕塑凝固哲学家的灵魂——在马克思故乡立像(下)

人生有许多阶段,形象也有所不同。作为马克思故乡的第一尊室外大型雕塑,我以为应该契合思想家、哲学家的身份,当选择永远定格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关于立像的地点,我们希望在一个更为开阔的空间。关于构思,我觉得首先要将马克思的伟大寓于平凡之中,而不能将其塑造成埃及的法老像,中国的佛像,要不同于所有宗教的偶像,也要有别于一般举手势的政治家雕像。我曾经构思过坐像、立像,但最终还是个决定选择不断前行的马克思,因为他的思想和理念,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发挥作用,在未来也产生影响。

用雕塑凝固哲学家的灵魂——在马克思故乡立像(下)

令我感动的是特里尔市长十分尊重我的意见。副市长兼规划委员会主任路德维希雨中打着伞陪我选址,并共同设计作品的高度,最后确定雕像立于特里尔博物馆前,此处靠近罗马时期建筑黑门,并以博物馆为背景,遥对二百米外的马克思故居。很显然,雕塑和环境将融为一体,充满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作品高度初步确定在6米左右。

带着对雕像达成的共识,德方以马克思故乡的葡萄酒为我们送行。

我写下:伟人故乡——我们永远的精神梦乡!

特里尔市长写下:卡尔·马克思塑像将是中国与德国之间架起的金桥……

回到国内不久,我开始了创作。其实,近年来我创作了不少马克思像,也通过塑像的机会不断研读文献,并请教马克思哲学研究专家。诸多积累使我在这次创作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更为准确地找到马克思像的定位与表现方法。带着在马克思故乡产生的灵感,我创作了60公分高的初稿,马克思穿着大衣,手拿一本书,迎风前行,与他的表情和步伐相一致的是头发和胡须都富于哲学的意味。底座设计成多边形体,寓意着马克思的人生历程:特里尔、波恩、柏林、巴黎、布鲁塞尔、伦敦,方案传到特里尔,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把马克思的精髓都融到了这座雕塑上。

很快,特里尔市长莱博来到北京,在我的工作室看了60公分高的塑像原稿和2.3米高的中稿,欣然写下:

用雕塑凝固哲学家的灵魂——在马克思故乡立像(下)

经由吴为山教授的艺术,卡尔·马克思重新变得栩栩如生,他的思想理念得以在21世纪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衷心感谢这位大艺术家!

据莱博市长介绍,特里尔市在马克思雕像陈列处,根据我的方案稿做了一尊6.9米高的模型,征求市民意见。他本人也专门乘坐公共汽车,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听取公众反映。获得了绝大多数认同,而且也通过了议会,56人投票,赢得了49票赞成。只是希望对雕像的高度再作调整,以更为适合所陈列的空间。

尔后,根据雕像的造型,我和德方专家多次进行现场视频沟通,确定雕像高度为4.6米,底座为90公分,总高5.5米,这个尺度和马克思诞辰时间吻合,也更谐协于周围环境。

2017年1月,特里尔副市长路德维希率艺术及工程方面专家、德国媒体记者访问我的工作室。他登上4.6米高的脚手架,面对马克思泥塑像的大稿,向记者表示:这就是我们心中的马克思!

在场的人看到,马克思的身体象山峦、大地,衣褶中不乏行云流水的意象。我告诉他们,这得益于特里尔美妙的自然,源自于中国艺术中的写意神韵。中国书法的线条和特里尔莫泽河的流韵,使得雕像形体被赋予了艺术的灵性。我在创作马克思雕像时,融汇了西方写实主义和中国写意精神。从古希腊、古罗马延续下来的西方写实雕塑,其精妙的刻画方式为我塑造人物的神形提供了一把利刃。而中国的写意,则为我表达作品的诗境插上了羽翼。我始终努力为之的是,将雕像创作成诗化的哲学。

路德维希先生是一位造诣极高的建筑家和规划师,热忱又理性,看完雕像,当场写下:

我们高兴地见证理念成为现实,我们的所见所感是宏大。马克思的作品重获生命,吴教授的雕塑中震荡着活力。

用雕塑凝固哲学家的灵魂——在马克思故乡立像(下)

冬日的工作室,此时,为热情和友谊,艺术与哲学所温暖着。在马克思雕像前,中德两国正围绕艺术作心灵的对话。

塑像定稿,模型运往山西铸铜。可是,我一直挂念着,因为泥塑大稿都在室内完成,由于室内光和室外光不同,将造成体型的视觉差异。而雕塑是立于室外的,为尽量做到完美,确保雕塑在室外空间的视觉效果,我又将模型运回北京,将模型置于室外广场进行修改。正是2月初,北京零下8度至12度,寒风刺骨,我在脚手架上上下下,手操冰冷的石膏浆进行塑造,连续工作了5个小时,手冻僵,鼻涕结成冰……

2月28日凌晨,青铜铸就,乘大型飞机运抵德国。我赴机场为马克思塑像送行,从凌晨1点到5点在机坪上等候。当晨曦初露时,飞机缓缓滑行,瞬息冲上高空,载着中国人民美好的祝愿。

用雕塑凝固哲学家的灵魂——在马克思故乡立像(下)

马克思铜像立到了故乡!从诞生到立像跨越了200年。

生命有限,精神无穷。马克思手中的书和脚下的路已充分证明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不断前进。


原文:《用雕塑凝固哲学家的灵魂 ——在马克思故乡立像》-吴为山

资源出处:《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6月刊179

用雕塑凝固哲学家的灵魂——在马克思故乡立像(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