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破發沒什麼大不了的

7月9日,是小米在香港上市的日子。而隨著小米的上市,香港股市迎來了港股史上第一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因此,小米7月9日的上市,也翻開了港股歷史上的嶄新一頁。

不過,儘管小米上市對於港股來說意義重大,但小米上市當天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小米的發行價是17.00港元,上市開盤價為16.6港元,也即開盤就破發,開盤價下跌2.35%。盤中最低16.00港元,較發行價下跌5.88%,而收盤價為16.8港元,較發行價下跌1.18%。全天最高價也就是17.00元,這也意味著小米股價上市首日未現紅盤。

由於是香港市場上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同時又是內地新經濟公司中的代表性公司,因此,小米的上市受到國內市場的極大關注。對於小米上市首日的破發,市場上也是議論紛紛。不同的市場人士也都做出不同的解讀。

比如,有人認為小米破發,是市場對小米估值的不認同,特別是小米估值一度高達2000億美元,後來降為1000億美元、700億~800億美元,直到IPO是再度降為543億美元,而上市首日又蒸發了64億美元。因此,小米的估值有些讓人摸不著邊際,存在太大的不確定性。

小米:破發沒什麼大不了的

又比如,小米破發被認為是市場對小米公司定位的不認同。實際上,對於小米的定位市場上確實是存在爭議的。雷軍認為,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小米只是一家硬件公司。而小米估值的降低及上市首日的破發,表明“硬件公司”的定位獲得市場更多的認同。

再比如,小米破發被認為是市場對小米未來成長性的擔憂。畢竟小米還沒有業界頂尖水準的核心技術,做的是相對低端的智能手機市場,低價格、高性價比仍然是小米售賣產品的主要路線,雖然現在看來取得了成功,但畢竟這個相對低端的市場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很難保證小米能在這個市場里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此外,還有人認為,小米破發會不會影響到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的熱情。畢竟目前有不少內地的新經濟公司都選擇赴港上市,但小米破發,也是給這些公司敲了一次警鐘。內地新經濟公司會不會放緩赴港上市的步伐呢?總之,小米上市首日的破發,讓市場聯想很多。

其實,對於小米上市首日的破發,市場沒必要作出過度的解讀。實際上,放眼香港股市,小米上市首日破發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何況,小米上市首日的破發幅度較為有限,尤其是其首日的收盤價為16.80港元,與發行價17.00港元只有0.20港元的距離,很容易就能站到17.00港元的發行價之上。實際上,次日(7月10日)小米的開盤就站在了發行價之上。這也意味著市場對小米首日破發所作的諸多解讀,其實是一種多餘。

對於香港股市來說,新股上市破發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拿A股的目光來看待港股。如果是在A股市場,破發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畢竟A股市場往往都是新股不敗,新股上市通常都會有多個漲停板的出現。很少有新股上市就破發的事情發生。但這種事情在香港股市卻是常有的事。如今年以來,截至7月4日,港股新增上市公司100家(剔除3家通過介紹方式上市的企業),其中,75家企業存在破發的現象,破發率高達75%,並且在港股上市的企業中近五成企業上市首日破發。因此,破發在港股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沒必要大驚小怪。

實際上,新股上市破發,這其實是成熟的香港投資者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A股新股上市,市場大幅炒高,這其實是拉高了二級市場的投資風險,是把新股上市的風險留在了二級市場。但香港投資者讓新股上市破發,這樣新股上市的風險就留在了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投資者就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買進股票。而且這種破發的做法,也可以促使發行人在IPO時儘可能降低發行價格(如小米就選擇以最低價發行)。因此,新股破發是香港股市成熟、投資者理性的一種表現。面對小米次日股價的大幅上漲,內地投資者是不是應該稱讚香港投資者在小米上市首日所採取的“誘空”之計很成功呢?

因此,對於小米上市首日的破發,市場尤其是內地市場沒有必要進行過度解讀。由於近期港股的下跌,以及港股IPO較為頻繁的緣故,小米以較低的價格發行,這實際上是給了投資者低吸的機會,這對於香港股市以及香港市場上的投資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對於這樣一件“好事”,沒有必要作負面的解讀。雖然對於小米的估值市場存在一定的分歧,包括小米未來的成長性,市場也有擔憂,但這都是正常的。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又有哪一家企業的發展是絕對安全的呢?

至於內地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更不會受到小米上市首日破發的影響,因為上市是這些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倒是有必要向小米學習,將發行價格定得低一些。這樣即便是破發,市場也不會有太大的擔心。畢竟破發的幅度有限,股價很容易就會上漲到發行價之上,進而讓以發行價或低於發行價買進股票的投資者都能夠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