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華爲公司那麼大,任正非一直沒上富豪榜?

落永恆


華為是世界500強企業,資產規模、銷售收入、利潤、產品、技術等都居於行業領先水平,但是,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卻沒有能夠進入富豪排行榜,為什麼呢。

首先,華為實行的是全員持股,任正非的股份不像有的企業的創始人那樣,持股比例很高,而只持股1.01%,因此,對應的資產規模就不會太大,不可能像其他企業那樣擁有很高的資產。

其二,華為沒有上市,因此,其資產不能像上市公司那樣,可以通過股市使資產價格得到大幅提升,從而帶來財富的增值。像華為這樣的優質公司,如果上市,其股價一定會相當的高,任正非的個人財富也會大幅提升。那麼,其在富豪榜的地位也會大大提升。

第三,華為是製造企業。一般情況下,製造企業的財富增長速度比新經濟增長速度要慢的多,即便像華為這樣的高科技企業,也是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和發展,才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相反,互聯網等新經濟企業,由於發酵速度很快,一旦上市,就更是出現爆發式增長現象。所以,任正非的財富規模不是很大,也難以進入富豪排行榜前列。


譚浩俊


首先,華為並非上市公司,市值和詳細的持股情況,多少大家並不知道。

我們一般所說的那些富豪榜,都是一些“好事者”,以上市公司市值或者企業公佈的市值為基礎,根據實際控制人所持股份算出來的。

最近這段時間,小米在悟空問答充值比較嚴重,最常見的問題是,小米上市,雷軍能否成為首富。

這就要看小米上市後的市值了。雷軍持股31.14%,做個乘法就可以了。

另一個原因是,華為是那種典型的合夥人制的企業。儘管任正非是創始人,但持股並不多。

網上的數據顯示,任正非在華為僅持股1%。

這樣子,就算是華為的體量能夠達到騰訊和阿里,任正非也無法成為首富。

最新的數據顯示,馬化騰在騰訊持股8.73%,馬雲在阿里持股7%左右。

當然了,這些年福布斯排行榜也可以稱為“殺豬榜”。很多富豪不再以上榜為榮,反而通過隱藏數據、與發榜方溝通等方式,儘可能地希望不要上榜。


斑馬消費


任正非一直沒上富豪榜的原因,個人看法如下:

1.與華為員工持股模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任正非的實際持股狀況影響著任正非的財富地位。

2.華為一直不願意上市,上市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而上市一夜暴富的誘惑可能衝擊著華為原有的經營模式。

3.華為股權結構、股東人數不符合上市條件,且從現金流狀態、華為市場佔有率等因素來看,華為並無上市的需求。

4.任正非堅持實業強國,對財富身價反而不那麼重視,可以認為是當代為數不多的實幹家。

5.任正非為人低調,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財富地位並非他追求的目標。

6.任正非把大量時間、精力投向了事業,沒有多大精力關注財富排名。

總而言之,任正非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實幹家,而在時下投機盛行的氛圍下難得的實業強國者。


郭施亮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不缺錢,所以我們不會上市!”,這也正是任正非的聰明決策,任正非通過華為的盈利,將盈利分紅給員工,通過高收入保證吸引最優秀的員工進而保證華為的生命力,所以在中國類似華為的公司僅此一家

2017年華為銷售收入60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5%。,華為2017年度員工分紅總規模或達到168億元,若在A股市場分紅規模將躋身前十名。而任正非的股權佔比僅為1.01%,自然,任正非身價並不會太高。

而且由於華為沒上市,所以華為的市值並不高,不像BAT等會被資本瘋狂追捧。


任正非的特別管理思維也讓其成為中國企業的教父級人物。


你認為任正非之後有可能上富豪榜嗎?華為有可能國內上市嗎?一起來評論區討論吧


毛琳Michael




任正非是中國最具有企業精神的企業家,沒有之一。

任正非在44歲的時候,因為在公司經營活動中被騙200萬元資金,被國企南油集團除名,一個長期在體制中奮鬥的人突然失去體制的庇護,還身負200萬元鉅額債務,妻子也在失望中跟他離了婚。

一個人舉目無依,面臨絕境,估計換成很多人要麼放棄人生,要麼一蹶不振。但是他募集了兩萬多元錢白手起家創建了華為。從1987年創業至今,風雨三十年,華為已經不僅僅是中國的華為,已經成長為世界電信業的巨頭,領軍人物。



按照國人重浮名的傳統,換成是很多人走到他這個高度,就到處宣講成功經驗,寫書講學、交朋結友、互相吹捧博名利去了。但是在中國名利場從來沒有任正非的影子,因為他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沉浸於華為的企業經營、技術進步、產品研發。



別的比華為小几百遍甚至上千倍的企業都急急忙忙通過各種手段上市圈錢去了,有的甚至通過空手套白狼用所謂的人脈、銀行、國家的錢去進行虛擬併購上市圈錢。華為卻頂住國際壓力(尤其是美國的壓力,為此甚至放棄了美國這個最鑲金的市場),為了保持華為理想,為了保證華為初心,為了確保華為特色,堅決不同意上市。因為任正非的華為不是為了要將個人財富推到何種高度,而是要將華為這艘鉅艦開向何處。

別的所謂企業家醉心於控股,拼命積累個人財富,在福布斯排行榜爭第幾,在企業打上強烈的個人烙印的時候,任正非卻不斷的將他持有的原始股進行稀釋。而且是不套現、無償的稀釋。至今他作為一個沒有上市的創業公司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手上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足1%。這在中國這種家天下風行的企業環境裡,簡直是奇異的存在。他把他自己的股份都配給了管理團隊,讓每一個華為人都能在華為的奮鬥、成長過程中分享紅利。

別的所謂的企業家動輒前呼後擁,出門都是好車安保隊伍,甚至購買私人飛機,任正非居然在出差回深圳時以70多歲高齡獨自排隊打的。

這就是任正非,這樣一個人他會在乎富豪榜的排名嗎?為了排名不惜抽乾企業血液,為了排名不惜巧取豪奪,為了排名不惜弄虛作假的那些人,看似風光無限,其實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卻不具有建設意義。不過是穿著金縷玉衣的、看似活蹦亂跳的木乃伊而已。



任正非中年遭遇巨大挫折,相愛的人在困難時刻棄自己而去,他對絕境中已經對人生有了洞徹的看法和感悟,完全領略了生命的真正意義。看慣了蠅營狗苟,看淡了世情冷暖,看穿了浮名與虛利,只是想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生命精彩和本質而已。


中國需要華為這樣的創新性企業和企業精神,中國需要任正非這樣充滿正能量的人!


謝金澎


這個得分為兩部分來談:

1)持股問題:

華為為什麼發展的如此好?員工持股是有很大關係的,這與家庭承包責任制的道理是一樣的,當你幹得多,就可以獲得的多的時候,眾人的積極性和效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我有很多同學在華為上班,對華為的整體氛圍和工作待遇、環境都表示認可。員工認可的企業很難發展的不好。

2017年華為銷售收入60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5%。,華為2017年度員工分紅總規模或達到168億元,若在A股市場分紅規模將躋身前十名。

而任正非的股權佔比僅為1.01%,自然而然,按照比例來說,任正非的總價值不會很高。

實際上,任正非所擁有的股權比看似的更多,因為他們內部所發行的虛擬股權,並沒有決策權和產權,有的只是分紅權,是一種隱形債券的形式。所以任正非才保證了其控制權。

2)財富榜的計算問題

財富榜所計算的富豪,很多是以市值來計算的,而華為並沒有上市,所以其持股市值很難計算,甚至嚴重低估。

如2017年的美股收益為2.83元,如果在A股上市的話,那麼其每股價格最起碼可以達到40元每股。而實際上其內部價格遠低於此,財富榜在估值的時候也很難將一些隱性的財產估計進去。


以股易金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不缺錢,所以我們不會上市!”我們不看後一句,而看錢一句,華為公司很有錢,但是任正非作為集團老總卻未能上富豪榜,為什麼?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股份!



我們知道華為公司的員工待遇很好,為什麼?因為作為老總的任正非將大部分股份分發出去,但是不是隨意分發,而是利用股份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只有員工賺到錢了,覺得這個公司不錯了,才會幹勁十足,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而且,我們通過網上資料可以看到,華為集團任正非所佔股份不過百分之一點幾,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即便算下來也很有錢,但是相對於整個公司來說還是太少!!所以任正非沒有上富豪榜,也跟股份有很大關係。


第二就是本身的問題了!華為主要的是為客戶製造價值,這也是任正非的首要目標。至於多少錢,排名多少已經淡出他的考慮範圍了。他的目標不是佔據多少名而是華為的未來!!這也是作為老鄉的我,對他的敬佩之處!即便他沒上富豪榜,也不影響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藝軒文學社


分兩部分談談這個問題。

1.華為市值規模

2017年,華為攻城拔寨,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全年營業額增長15.7%,首次突破6000億元,達到6036億元,繼續鞏固了最為世界最大電信方案服務商的寶座。2017年全年實現營業利潤475億元,增長28%。

華為最值得稱讚的是他對技術研發的投入。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達8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4%,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元。

從體量上看,華為的規模確實龐大。就說它的手機業務。目前,他是全球排名第三的企業,市場佔有率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很多人很好奇它的市值有多大?比得上現在國內的科技企業騰訊和阿里巴巴嗎。以上兩家公司的市值在5000億美元左右。

嚴格來說,華為和阿里巴巴、騰訊不是同一類企業。他是硬件公司,而阿里和騰訊是互聯網公司。華為應該是三星電子和思科公司的混合體,融電子科技和通信方案服務於自身。三星營收高於華為,思科低於華為。目前三星電子市值約為3200億美元,思科約為2000億美元。因此,華為的估值應該在2000億-3200億美元之間。取中間數是2600億美元。

2.任正非持股比例

公開數據顯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僅持有公司1.01%的股份。為什麼這麼少?華為的股票激勵機制使然。

2600億美元的估值的1.01%是多少?26.26億美元,約為165億人民幣,這個身價在中國富豪榜是進不了前20的。

2017年中國富豪榜的第十名是丁磊以及李書福父子,身價1100億元。任正非和他們還有很大差距。


紅谷新視界


華為那麼厲害,為啥任正非身價那麼低?

作為一名低調且絕對有實力的大佬,任正非的身家一直是個謎。

此前發佈的2017胡潤中國富豪榜的數據顯示,任正非的身價為120億元,國內排名第262位、全球排名第1172位。從財富數字上看,遠遠落後於馬化騰、馬雲等後期之秀。

此前華為公佈2017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收人民幣6036億元。

如此體量,令華為在民營企業陣營中獨居一檔。去年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中,華為排名第17,而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上,華為名列第一。  

人們在驚歎“華為原來這麼厲害”的同時,也很好奇,為何帶領華為這個巨無霸的任正非,身價這麼低,只有120億?

當然,首先要明確的是,這120億的數字並不是精確值。

眾所周知的,富豪榜上給出的企業家財富都是估值,是通過企業發佈的財報以及其他公開資料估測的。如果是上市公司,其財務方面會相對透明;而華為多年來堅持不上市,是以任老的身家數字只是一個象徵性數字。

但華為不上市,也是導致任老身家較低的原因之一。曾有專業人士分析,像華為這樣的優質公司,如果上市,其股價一定會大漲,隨之其公司資產價格得到大幅提升,任正非的個人財富也會大幅提升。其在富豪榜的地位也會大大提升。

不過對此,任正非曾明確表態,華為肯定不會上市,“資本市場都是貪婪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

在他看來,沒必要向全世界透明化,在華為內部,給公司員工股權,對員工負責,就是企業最大的核心競爭力。

而這點,又涉及到了華為的股權分配製度。

華為實行的是全員持股,作為創始人,任正非不像多數企業的創始人持股過半或者比例很高;到去年9月,任正非個人只持有華為1.07%股份,另一個股東是華為工會,代表6萬多名員工持有剩下的98.93%,並享受相應的利潤分紅。

有人說,如果華為上市,其估值可能達到2萬億元至5萬億元。但即使如此,按照目前任老的持股比例,其手中對應的資產規模也不會太大,不可能像其他企業那樣擁有很高的資產。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作為技術型製造企業,華為的在研發、人力以及其他方面成本極大,利潤遠沒有新興的互聯網等行業高。以去年為例,華為營收超過互聯網三巨頭總和,但其全年利潤475億,相比騰訊全年盈利724.71億,差距近半。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華商韜略


其實無論福布斯富豪榜還是胡潤富豪榜的財富數據統計通常是通過三種模式來推算的:

第一,富豪名下的上市企業折算其對應持股的市值。

第二,未上市的企業但是因為對外融資公開估值比較明確,該富豪持股企業的比例估值來計算。

第三,企業未上市,但參考同行業規模的企業對比評估富豪的資產。

但是無論任正非治理下的華為,一沒有上市意向,二也沒有融資需求的國內超級巨無霸企業,投行公司是不做無謂功,既無市值,也無估值可算,三國內也沒有可以跟華為可比的同行業規模企業,中興都遠比不上。

還有最重要一點,華為的股權結構是幾乎全民皆兵式的員工持股,但是具體持股結構從來就是一個謎,任正非的持股更是迷中之迷,在2009年華為當時倒是披露了一次公司的股權架構,任正非持股比例為1.42%,但是華為的股權結構是伴隨業績和工齡變化的,至今任正非持股多少?準確的數據沒有,連任正非的持股比例都搞不清楚,想要對其財富排榜太難,任正非不上富豪榜也成了自然,只能當隱形富豪,當然任正非也不在乎這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