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讓彭于晏變成李小龍,《邪不壓正》是寫給北平的浪漫詩

姜文讓彭于晏變成李小龍,《邪不壓正》是寫給北平的浪漫詩

姜文是任性的,他即便是拍攝高成本影片,也必須融入自己的電影風格化。基本上,看到電影中角色就能想到是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說是不屬於“北洋三部曲”,因為影片的90%的故事內容是發生在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這個時代是民國了。

但是從《讓子彈飛》到《一步之遙》,再到《邪不壓正》,三部電影的畫風和敘事手法,甚至連佈景、服裝、攝影等等方面都有一脈相承的感覺。姜文這一次是把故事放到了北平,一個錯綜複雜的復仇故事,隨即又引出了中日諜戰,至少在故事上,姜文仍然在不斷挑戰自己未曾觸碰過的題材。

姜文讓彭于晏變成李小龍,《邪不壓正》是寫給北平的浪漫詩

《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的故事發生在中國西南部(大概在四川),《一步之遙》的故事發生在上海,這兩部影片的時代背景都是北洋政府時期。《邪不壓正》的故事發生在北平,抗戰全面爆發前夕的北平,雖然中日雙方也是劍拔弩張、暗潮湧動,但當時北平百姓的生活還是安寧繁榮的。姜文鏡頭裡的北平特別美,天是那麼的藍,大雪過後的城牆和城樓也是美不勝收。這是消失的老北京,姜文在電影裡給找了回來。

姜文讓彭于晏變成李小龍,《邪不壓正》是寫給北平的浪漫詩

姜文出生在唐山,在北京長大,大學唸的是中戲。他見識過1970~1980年代的北京,那時候北京人還沒這麼多,還有很多老房子保留,也沒有這麼多高樓大廈。所以,姜文對於老北京是有感情的,重建北平不可能,但是可以在電影中讓北平再現,讓觀眾看到那時候的北平是多美漂亮。

所以說,《邪不壓正》是姜文寫給北平的浪漫詩。影片中有很多場景都是在大片的屋頂上拍完的,四合院的房頂成了彭于晏的舞臺,甚至還在屋頂上騎車穿行。這應該是姜文想象的場景,現實中很難說有誰能騎車在屋頂上來去自如。

姜文讓彭于晏變成李小龍,《邪不壓正》是寫給北平的浪漫詩

《一步之遙》

姜文在《邪不壓正》中延續了他一貫的浪漫夢幻主義,就好像《讓子彈飛》中的馬拉火車,《一步之遙》的花國大選,都是猶如夢境一般的絢爛場景,這次《邪不壓正》中彭于晏在屋頂上騎行、不穿衣服狂奔、與周韻在屋頂上的邂逅,這些場景都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姜文或許一直把電影當成夢境來拍,這一點從《太陽照常升起》中最為明顯。到了《讓子彈飛》是往回收了一點點,《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則繼續把姜文的浪漫主義進行到底了。

姜文讓彭于晏變成李小龍,《邪不壓正》是寫給北平的浪漫詩

彭于晏在片中有很大的突破,這次他是核心主角,姜文只是第二男主和導演。彭于晏是正義的一方,邪惡的一方就是廖凡,兩人在片中針鋒相對。姜文的角色藍先生就很有趣了,是亦正亦邪,好事壞事都做,讓人覺得藍先生神秘莫測,這也符合姜文對自己角色的安排的一貫調性,肯定不能讓觀眾一下子解讀完整這個人物。彭于晏在《邪不壓正》中幾乎是從頭跑到尾,出場就是在奔跑,胸大肌幾乎在銀幕上閃閃發亮,姜文繼續讓男演員在銀幕上放肆揮灑荷爾蒙。

姜文電影中塑造人物是非常豐滿的,角色的各種性格都展現完備。彭于晏在片中飾演的李天然,是一個執著、機智、勇敢,但是帶點自卑心理和有點莽撞的角色。這應該是他飾演過最複雜的角色,不僅要打,而且還要去演繹角色的內心。這個角色優缺點都這麼明顯,但也非常真實可信。成功的表演就是讓觀眾忘了這個演員本人,看《邪不壓正》就會忽略這個彭于晏,這個角色叫李天然。

姜文讓彭于晏變成李小龍,《邪不壓正》是寫給北平的浪漫詩

據說,最初姜文給彭于晏說戲,就說這個角色就像是民國李小龍,能打且機智,而且敢於對抗日本人,彭于晏似乎也參照了李小龍《龍爭虎鬥》中的狀態,而且他和日本人過招的時候,明顯有幾個李小龍的招牌動作,算是致敬。所以,姜文的電影好看在想象力豐富,能夠突破文本的束縛,形成他自己的視聽語言。在華語大導演執導的商業片中,還能這樣保持自己風格的人,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