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爲什麼讓所有銀行都害怕?打開我告訴你真相!

區塊鏈,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區塊鏈,為什麼讓所有銀行都害怕?打開我告訴你真相!

簡單講,區塊鏈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

根據西班牙最大銀行桑坦德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左右如果全世界的銀行內部都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話,大概每年能省下200億美元的成本。這樣的數據足以說明“區塊鏈”給傳統金融領域帶來的巨大變革,如何實現節約成本:

第一:區塊鏈最重要的是解決了中介信用問題。在過去,兩個互不認識和信任的人要達成協作是難的,必須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為,在過去任何一種轉賬,必須要有銀行或者支付寶這樣的機構存在。但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比特幣是人類第一次實現在沒有任何中介機構參與的情況下,完成雙方可以互信的轉賬行為。這是區塊鏈的重大突破。

區塊鏈,為什麼讓所有銀行都害怕?打開我告訴你真相!

第二:區塊鏈主要的優勢是無需中介參與、過程高效透明且成本很低、數據高度安全。所以如果在這三個方面有任意一個需求的行業都有機會使用區塊鏈技術,而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中主要的優勢是:去中介化和極大的降低成本。

首先金融行業目前由於防止單點故障和系統性風險,需要進行層層審計來控制金融風險,但由此也造成高昂的內部成本。由於不斷增加的監管法規出現,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對於金融管控門檻不斷升高,而反恐戰爭導致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的範圍也讓監管的廣度和深度逐漸擴大,導致整個金融系統的監管成本急劇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技術能夠通過防篡改和高透明的方式讓整個金融系統大幅度的降低成本。由此外於歷史原因,導致傳統金融機構在結算和清算時都依靠中央結算所來完成,而由此造成的問題就是效率低下。傳統的跨國結算就是因為要通過類似於SWIFT這樣的機構,所以跨國電匯往往是按天來計算的。但是比特幣在使用區塊鏈技術時,在完全沒有中心化運營機構的情況下,完美的運行了七年,不僅能夠實現實時結算和清算,而且沒有出現過任何一筆賬目錯誤。

所以,如果所有的金融系統能夠實現去中心化的實時結算和清算,不僅僅將極大的提高全球金融效率,並且由此能夠改變全球金融的格局

生於互聯網,死於區塊鏈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餘棟曾直言:“生於互聯網,死於區塊鏈。”以此警示那些對區塊鏈技術不敏感,大而化之的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巨頭。

區塊鏈,為什麼讓所有銀行都害怕?打開我告訴你真相!

當然,各大銀行也不是“坐以待斃”,匯豐銀行正在測試實時區塊鏈支付,工行與生物識別實驗室推出首個自助可控的區塊鏈平臺。

區塊鏈的革命性技術力量,表現在點對點支付、去中心化、不可更改、共識算法、機器信任、工作量證明,這些技術力量都將顛覆銀行現在的傳統業務和模式。

前不久,印度國家銀行直接表示:“到2030年,可能不再存在傳統銀行的服務,銀行的所有服務都可以被區塊鏈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