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为一位大臣写诗,晚年还共同躺在一张病床之上

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为一位大臣写诗,晚年还共同躺在一张病床之上

《赐房玄龄》

唐·李世民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为一位大臣写诗,晚年还共同躺在一张病床之上

时间正值开元盛世。

在大明宫中,含凉殿后,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太液亭。水波很荡漾,风景特别赞。岸边一人正神清气爽安坐轮椅中,别误会,他并无残疾,不过为省力出行而已。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只见远处水波轻荡,一叶“仙舟”载着他的爱卿,正渐行渐远,更承载着帝王对于招贤纳士的期望。放大远方的图片细节,群山间,一处关卡旌旗随风鼓荡,感觉若隐若现,求贤若渴的帝王忍不住yy一下:爱卿出马就放心了,大概也许可能,无数豪杰贤士正纷纷跑长安城来宣誓效忠吧。

重点来了!细看坐船之人,那可不是一般的HR总监,他就是大唐帝国当时一人之下,数千万人之上的宰相——房玄龄。

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为一位大臣写诗,晚年还共同躺在一张病床之上

唐太宗与房玄龄的友谊,要从很多年前开始。

当时,未来的唐太宗甚至还不是最受父亲看中的孩子,而房玄龄则看透了隋朝气数已尽,一眼就被李世民的无限潜能点亮了未来的路,并从此死心塌地追随左右。

那年秋天,李世民19岁,房玄龄39岁,两人相识于陕西渭水以北。

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为一位大臣写诗,晚年还共同躺在一张病床之上

玄武门之变(图片来自网络)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一起联手辅助李世民拿下了建立帝国的最大功劳。更难能可贵的是,房玄龄不仅为人稳重,聪慧善谋,“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而且是个看人非常准的伯乐。有记载说,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比如“倜傥有智谋”的张亮,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后,才成为李世民的重要卿相。

李世民和房玄龄的情谊,估计肯定超过了君臣关系,不算之前的合作,光是一为君一为宰,最佳拍档,就长达15年。李世民曾三次赋诗给房玄龄,一位开国君王,为一位大臣三次赋诗,可见其对房玄龄之倚重。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

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

此外,双方还互为儿女亲家,可见亲密。有个著名的吃醋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就是李世民看不过权倾朝野的房宰相,却甘当“妻管严”而设置的一个局:赐下美女和毒酒,让房夫人选择。不成想人家房夫人是个有原则的,宁可喝毒酒也不与人“共夫”。当然,结局皆大欢喜。太宗虽然没面子,但豁达的处理方式,还是让文武百官看到了君王对于房宰相的充分尊重。

贞观二十三年,古稀之年的房玄龄一病不起,而50岁的李世民也赶上病重。

病中的李世民,安排房玄龄乘担舆入殿,君臣一人躺在一个病床上,“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戎马驰骋,治理天下,两人的黄金年华共同走过,终于到了风烛残年。很快,在君王的无限无奈中,房玄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而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

不到一年后,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

一段友谊,有始有终,原本是个完美的句号,然而,总有“后来”,让人唏嘘。

房玄龄辞世后,子孙权势在身, 渐渐有了不知进退的是非。不仅有了兄弟阋墙之事,更发生了 “房遗爱谋反事件”。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和妻子高阳公主(太宗第十八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但是事不机密,计划被泄露。最终,此事各种牵连,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史书上不过短短几行字,然而不难想象,那时那年,是怎样的血雨腥风。

一段友谊,开头总是美好,如何能猜到结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