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學佛的七個判斷標準,做好少走一些彎路

我們生活在現代的人,每天談論學佛唸佛。可是經常覺得迷茫,應該用什麼標準來判斷自己是否達到了標準呢?每天生活繁忙,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要求自己呢?

下面我們簡單分享一下,作為一名學佛之人,該從哪些層面來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現代人學佛的七個判斷標準,做好少走一些彎路

首先是有慈悲心

這種慈悲心,不是說對於很可憐、很苦的人才慈悲,真正的慈悲心,本身就是一種平等心、無分別心。慈悲心是不會區分對象的,不會因為這個人跟我有緣才對他慈悲,那個人看了就討厭所以我就不管,這算什麼慈悲心?或者說這個人生活比我們過得還好,一副趾高氣揚的架勢,就生不起慈悲心,這些都是不對的。

學佛愈久,慈悲心愈大才對。如果慈悲心沒有增長,你一定要去反省學佛是否有問題發生。

如何察覺到慈悲心呢?當別人汙衊你或罵你或講你不好的時候,你是否可以原諒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能夠很自在的坦然面對他們,還是會十分的生氣。對別人的過失或佔你便宜是否會耿耿於懷,或是會原諒別人。一般學佛學的愈好的人,愈會原諒別人,對別人的過失不會太放在心上。

無雜念

剛開始學佛的人,會很在意在意的評論。內心雜念的掌控,是對你能力的考驗。

專心致志,心無雜念,可以產生我們平時想象不到的力量,完成平常看來無法完成的事情。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專心致志,心無雜念呢? 釋迦牟尼在《阿彌陀經》裡回答了這個問題。如何專心? 答案就是:一心不亂。如果把“一心不亂”運用到生活之中,那就是:一心走自己的路。 當我們聚焦於自己,聚焦於自己內心的觀察、思考,聚焦於自己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本身。那周遭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影響你呢? 一心不亂就是對付這個世界最有力、最簡單的武器。別人對你的看法、對你的說法,不必太過認真。他們表達的,不過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和成見而已。

無雜念則心純,無疑慮則心淨,無對立則心平,無矛盾則心安,無妄想則心定,無執著則心慧,無私慾則心和,無悖逆則心善。

有定力

"定力 "是佛家語。

有定力的人,正念堅固,如淨水無波,不隨物流、不為境轉,光明磊落,坦蕩無私。有定力的人心地清淨,如如不動,不被假象所迷惑,不為名利而動心定力就是一個人任何時間都不散掉,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保持你的禪定,能約束你的心,不論外面有多放逸,你都能經常保持禪定,數息、唸佛、持咒,心不會放逸。學佛好的人心境非常穩定。

有心胸與包容心

 做人要有慈悲心,慈悲心的一個體現就是能夠寬恕別人。一個人如果不從內心原諒人,就永 遠不會心安理得。若能轉怒為恕,就是慈悲之人。 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包容別人,是把世間東西分的太清楚,都有我相我執,自己的利益擺第一位就無法包容別人。

一個人的胸懷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夠贏得多少人。自古有成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 而後能成天下之功。宏大的器量,寬闊的胸襟,對一個人的事業成敗至關重要。佛法不離世 間法,世間人,學佛人,在現實生活中要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做一個仁慈寬恕的人。

大的包容心是無所不包的,像菩薩一樣,對各類的眾生都能包容,學佛要愈學心愈開放,愈來愈寬大,能包容的愈多,對世間能夠觀到如夢幻的成就,包容心就會很大。

少一些貪婪

學佛學得好的人,世間的慾望奢求會愈來愈低,出離心愈來愈強,對一些事情的執著少了,煩惱也相對少了。

用智慧解決問題

如對各種迷信、詐騙、崇拜等現象是否能夠明辨是非,能夠用佛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疑問,從形而上的理論,變成生活中細小問題的解決方案。

帶動周圍的人變好,傳遞社會的愛心

學佛學得好的人,會發現自己周圍的人也在變好,或是自己的朋友圈在變好,通過身體力行的行動,來幫助身邊的人,用實際行為來改善別人的行為。

小到個人,大到集體社會,都能用我們的點滴去改變。

現代人學佛的七個判斷標準,做好少走一些彎路

用佛法的智慧來洞見一切,用佛教的生活智慧來安排生活流程,用佛教的精神來幫助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學佛的路上,您是否正走在進步的路上呢?時時提醒自己這七個方面,相信您一定會做的更好。

現代人學佛的七個判斷標準,做好少走一些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