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解讀:"3+(6選3)",20餘種選科組合哪種覆蓋最廣泛?

天津新高考政策已經事實有一段時間了,但很多家長和考生還對新政策沒有解讀清楚。改革後,考生總成績由語數外3個科目(必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選考科目)成績組成。所以,我們今天就3+(6選3)選科模式來說說,這20餘種選科組合哪種覆蓋最廣泛?


“3+(6選3)”的模式,也就是除了語數外三科,學生們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偏好等分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中選出3門作為選考科目,於是產生20種“風格各異”的選考方式。

“學生可選的科目組合多達20餘種。”高考改革是個龐大的工程,伴隨的是高校選拔的改革,怎麼選將決定學生的職業生涯,“針對選科,一般是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但並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

新高考選科組合表

新高考政策解讀:

新高考政策解讀:

可以確定的是,學生選科不僅是學生面臨的選擇,也是擺在家長和學校老師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從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試點地區浙江、上海來看,物理因為難度高,被很多學生打進“冷宮”,結果去年高考更容易被重點大學好專業錄取的恰巧是那些選了物理併發揮不錯的考生。

可見,選科與高考填報大學、專業有緊密的聯繫,因此,各個學科對應能選哪些專業,我們都應提前做了解,以下再給大家一些參考!

可報專業最多的科目組合(前五)

物理+化學+歷史

物理+化學+地理

物理+生物+歷史

物理+政治+歷史

物理+歷史+地理

以上組合可報專業均>99%!

報專業最少的科目組合

政治+歷史+地理

僅有52.9%的專業可以報考!大大低於其它19類選科。從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試點地區浙江、上海來看,物理因為難度高,被很多學生打進“冷宮”,結果去年高考更容易被重點大學好專業錄取的,恰巧是那些選了物理併發揮不錯的考生。可見,選科與高考填報大學、專業有緊密的聯繫,

因此,各個學科對應能選哪些專業,我們都應提前做了解,以下再給大家一些參考!

新高考政策解讀:

物理學與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來從事上述相關行業,就必須學好物理。

新高考政策解讀:

化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

新高考政策解讀: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

新高考政策解讀:

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選修課的學習,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自己的興趣,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獨立、學會生存。

新高考政策解讀: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新高考政策解讀:

思想政治與教育學、文學經管等方面的專業有很大的關聯!

7、不推薦的學科組合

歷史+政治+地理

不推薦理由:專業選擇嚴重受限

傳統的三門純文科組合。這個組合的最大缺點就是專業選擇嚴重受限!因為不少高校專業和學院的要求是必須要搭一門理科,所以一門理科都不搭的純文科組合在專業上就受到很大限制。

物理+化學+歷史

不推薦理由:競爭太激烈

物理+化學+歷史是一種偏理科的選擇,是很多學生願意選的組合,但也是所有20種選擇裡難度最大的一種組合。為什麼這3門組合選的人最多?因為物理,化學有中考基礎,初高中學習是一致貫通的;而歷史比之政治更方便記憶和發揮。也正因為如此,很多高中這三門課的師資力量也都是比較強的。正因為選的人多,無論對於名校生還是對於一般生而言,選這套組合都極有可能因為碰到太多強手而造成翻船的情況。

這是因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考成績不是用的原始分數,而是根據考生成績在整個考生群體中的排位換算的等級分。選考的人多,拿高等級分的可能性就越小!換言之,在這3個科目上也是最容易遇到強手的,那麼同時報考這3個科目,就算是再強的學生,要全拿A,甚至拿2A1B,都有點危險!而很多知名大學明確要求3科必須A!

新高考政策解讀:

地理+生物+政治

不推薦理由:大學難以銜接

這個組合其實就是把上面那組反過來,也是原來高考文理綜三門裡比較冷門的科目,屬於兩文一理組合。這個組合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和大學課程很難銜接上,除了一些生物相關類專業外,大學許多理工科專業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學知識,文科類專業都需要一定的歷史知識,因為“文史哲不分家”嘛。

此外,由於這三門課比較冷門,好老師幾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裡,一般高中師資都比較一般。因此特別容易撞上名校生,進而形成激烈的競爭。

8.關於“學考”和“選考”

“學考”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簡稱,即獲得高中學歷的必要考試,學考難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畢業證。

學考一般不評分,只有A-F這些等級,成績也不計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絕大部分學考科目成績必須為A,因此參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視一下。

“選考”是高考改革後從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還有技術)中選考三門計入高考成績,地位相當於原來的理綜或文綜,只是不強制規定學科而已。

選考科目採取賦分制(下個問題詳述),屬於選拔性考試,有一定的難度和區分度,但是會比改革前略簡單一些。從已經進行試點的浙江和上海來看,對學考和選考科目的考試安排不盡相同。

9.新高考對什麼樣的學生有利?

(1)自律、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

選修課程的自由組合,使得大部分學校必須引入走班制,學生時間會變得相對自由,來自老師的約束和鞭策會變少(類似於大學)。對於習慣了被動學習、只等老師耳提面命才能有點動力的學生來說,這顯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首要任務。

(2)善於把握時間,學習效率高的學生

由於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學進度被壓縮,學生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完高中的課程,因此就要求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3)有專長或幾門擅長科目的學生

除了語數外,新的高考不強制選擇文理,學生在避開不擅長的學科的同時,還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如果對某些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其實不妨早做準備,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開始自學,閱讀大量的書籍,報一些線上或線下的培訓班。如果能在這些學科領先同齡人一截,甚至獲得一些競賽名次,那麼在高考中會有很明顯的優勢。有專長的學生也可以衝擊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學校的統一授課,被老師的教學進度趕著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動的。

(4)有比較明確的職業規劃的學生

實行6選3以後,高校部分專業對考試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專業要求物理成績,如果不選考物理,那麼就等於和這些專業無緣。因此對於早就想好未來學業和職業規劃的學生,會提前準備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隨大流,到臨近高考或者考後才去思考大學專業的同學,通常會手足無措。

10.關於新高考的班級模式

新高考後,總共有20種選科方案,如果按照選科方案來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現有的選科組合會有很多人選,超出一個班的人數;而有的組合可能超級冷門,選的人太少了,所以原來的行政班模式就沒法再滿足需求了。

那怎麼辦呢?走班制應運而生。由於走班制方案目前尚沒有什麼更具體的信息,小政特地找了浙江、上海等地已經開始實施高考改革的地區的報導介紹,看看他們的走班制是怎麼實行的,沒準我們就會效仿噢!

1. “不走班”模式

學校向學生提供有限數量的選科組合,然後將3門選考科目均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班,學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課。

換句話說,在學校的教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能把原本的20個選科組合,挑選出一部分固定選科搭配,讓學生來選。這種模式其實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級版,好處是方便教學和管理,但是缺陷在於,開設的“套餐”組合太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選科。

2. “小走班”模式

部分學生或科目走班,將3門或2門選科相同的學生優先組成班級,其他科目或學生走班教學。光看這個描述可能有點難懂,給你舉個例子:

①優先3科成班

依據學生的選科結果,優先將3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其次將2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最後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級。

也就是說優先滿足選科人數最多的選科組合,把大部分學生先固定成班級,然後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

②定兩科走一科

2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一起上語數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選考科目在教學班上課。

3. “大走班”模式

語數英3門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變,3科選考均通過走班完成教學。好處在於滿足學生的選擇;缺點是每個學生需要走動到不同課室上課,學校課程安排比較繁雜。

4.“全走班”模式

語數英和3門選科全部走班。好處是可以滿足全部學生的選擇,缺點毫無疑問就是教學管理難度最大。

11.新高考模式有哪些?

不同點:學考與選考的科目數

學考的總科目數:

供學生選考的科目數:

浙江“7選3”,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科中任選3科參加“必考題+加試題”的考試,計入高考招生總分。海南在文件中明確爭取從2020年起把技術納入,實行“7選3”,山東也表示創造條件把技術納入,實行“7選3”。其他省級行政區域“6選3”,不含技術。

不同點:學考和選考的等級和賦分辦法

合格性考試的等級:

浙江全部10個“高中學考”全省統考科目(技術把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合為1科)均設ABCDE 5個等級。

遼寧把合格性考試區分為設5個等級和2個等級兩類:“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信息技術科目的合格性考試成績採用等級制呈現,設ABCDE 5個等級,E為不合格,通用技術、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科目考試和物理、化學、生物科目的實驗操作考查以合格和不合格區分”。

其他省級行政區域的“合格性考試”均設“合格”“不合格”2個等級。

有的省級行政區域表示在特殊情況下,把合格性考試成績以原始成績形式使用。如寧夏明確:“合格性考試成績作為普通高中畢業或高中同等學力認定依據時,以合格和不合格兩種方式呈現;作為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錄取依據時,以原始分提供高校錄取使用”。

等級性考試的級別和賦分:

除先行試點的上海、浙江均採用按等級賦分的辦法外,

有的(如天津、寧夏)在文件中明確表述等級性考試按ABCDE 5等21級賦分,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科每科滿分100分,高考招生總分滿分750分;

有的未明確分幾個等級,但明確了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科每科滿分100分,高考招生總分滿分750分;

西藏和上海一樣,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科等級性考試“每門滿分70分”“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總分滿分為660分”。

12.新高考來了,家長怎麼辦?支招!

新高考增加了學生選擇和考試的機會,同時,不僅看考分,考生個人綜合素質的優劣也成為影響錄取的一個因素,打破了過去“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但與此同時,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注意的地方比改革前更多。實際上從某種角度講,考生面臨更大的挑戰。

在新模式下的考生可能會更累,在短期內要同時備考更多科目,這時家長幫忙取捨是門藝術。三科選考科目的出現,學校多會採用走班制和分層教學,這一塊怎麼引導孩子儘快適應是個關鍵。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難免為自家孩子的未來擔憂:

高中的學習進度那麼快,也不知道孩子到時候能不能跟上?

孩子的自學能力不行,到時候上了高中老師講得太快,怎麼辦?

有危機感是好事,家長可以趁著孩子還沒參加高考,讓孩子及早做出一些相應的改變和調整:

1.讓孩子儘量做到各科平衡,保持良上的狀態;在此基礎上,發展孩子的優勢科目(可以作為未來高考的選考科目)。

2.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高中的課程進度快,有些知識點在課堂上沒法詳細解釋,所以孩子一定要學會在課後能夠自主學習,不然知識點漏洞越來越大,再想補就難了。

3.引導孩子重視學考。現在的高考模式不再適合考前幾個月“臨時抱佛腳”的方法了,因為高二的學考等級會影響高考錄取,所以家長要督促孩子從高一開始就要及時把知識點掌握、摸透,不能等高三再努力。

新高考“3+3”的模式讓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擅長的科目去學習,家長可以從這個點入手,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早早為孩子打下紮實的基礎。同時,家長也要讓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間的關係,儘量都保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以免影響高考的錄取。

最後,祝所有的考生都能金榜題名,如願以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