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照 VS 黑白照,到底該如何選擇?

不少人,甚至是攝影教程都提到過,“當你感覺照片平淡無奇時,拍張黑白的試試。”

和“常規”的彩照相比,黑白照確實擁有許多不一樣的特性,但並不是所有題材和場景都適合拍黑白照(或後期轉黑白)的。

和彩色照片相比,黑白照有哪些特性?哪些題材或場景適合拍黑白照,判斷標準是什麼?該拍彩照還是黑白照,到底該如何選擇?看完本文相信您就明白了。

彩照 VS 黑白照,到底該如何選擇?

1. 顏色關係

在彩色和黑白之間進行選擇時,你首先要考慮的是畫面的色彩。如果畫面中的色彩很豐富,而且不同色調之間形成了對比或互補關係,那麼最好保留色彩。

另外,即使是具有顯著差異的互補色或對比色(如紅色與綠色),在轉換成黑白以後可能會顯得很相似,趨於均一化,變得不醒目。

彩照 VS 黑白照,到底該如何選擇?

鮮豔的色彩,能有效吸引觀眾注意力

彩照 VS 黑白照,到底該如何選擇?

轉黑白後,區分度變低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背景中存在很多斑斕色彩,而你又想讓主體更突出,可以嘗試轉黑白,讓背景的關注度變低。

在創作極簡風格作品時,你需要找一片“乾淨、均一”的背景,以襯托主體;而轉黑白後,一些相近的色系(如天青色和淡藍色)會變得更接近,極簡的效果會更好。

彩照 VS 黑白照,到底該如何選擇?

2. 情緒與氛圍

在繪畫藝術中,常用某種整體色調或特定的色彩來表達情緒與氛圍,在攝影中也同樣如此。

比如說,以暖色調為主的照片,容易給人帶來舒適、溫暖的感覺;而黯淡背景中的高對比色彩,會迅速吸引觀眾注意力。

以下圖為例,暖色調的場景,給人一種舒適感,表達的情緒也往往會比較“正面”,這張圖片很適合搭配心靈雞湯類的文字:

彩照 VS 黑白照,到底該如何選擇?

而黑白作品在情感方面豐富程度不足,但往往更有“客觀、中立”的感覺,也有助於把主體從背景中分離,常被用於新聞紀實攝影。

以下圖為例,這張圖片就沒有什麼情感傾向性,就像是新聞配圖,“一名女子在遙望著城市,XX 社記者 XXX 攝。”

彩照 VS 黑白照,到底該如何選擇?

還有一種說法是,黑白作品比彩色的更“永恆”,時效性更長,所以更適合新聞紀實類攝影。

色彩心理、配色方案、色彩風格可能會隨社會發展、潮流趨勢而變化(八十年代覺得好看的配色風格,現在很可能就不受待見),但黑白作品就不存在這種“時效性”。

3. 吸引注意

在商業廣告、建築設計和印刷領域中,常利用色彩來“抓眼球”,吸引觀眾注意力。

對比色(如紅色與綠色)、互補色(如橙色和紫色),冷色與暖色,以及黯淡背景中的鮮豔色彩,都能快速吸引注意力。如果圖像中存在這些色彩元素,好好利用它們吧。

彩照 VS 黑白照,到底該如何選擇?

幕牆上反射的冷調天空與暖調燈光,對比鮮明

與之相對的是,如果你想表達的本身並不是色彩,而是想突出另一些元素(如人物主體、物體紋理和線條等),可以嘗試用黑白畫面來削弱色彩對觀眾注意力的影響。

彩照 VS 黑白照,到底該如何選擇?

黑白畫面,觀眾更容易注意到建築物表面的線條

總結

彩色圖像和黑白圖像,各自有其優缺點。很難說“什麼樣的題材/場景/拍攝對象更適合彩色/黑白”,因為這取決於你的拍攝需求。

另外,再多說一句,有人認為轉黑白可以拯救爛片,這是不對的。如果一張照片的構圖不好,景物很亂;對焦不準,半個畫面都是虛的,你再轉黑白也無濟於事。

所以,先想著怎麼拍好照片,至少是拍出構圖正常,對焦、曝光都不錯的“合格”照片,再考慮拍彩色還是黑白的事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