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很不幸,在世俗社會,尋求顛覆的人下場一般都很慘,就像《死亡詩社》裡的基廷老師。

這部三十年前的電影,每一次看都止不住熱淚橫流。

《死亡詩社》是一首理想主義的輓歌,意味潔淨靈魂必須從世俗退場。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片中不斷重複吟詠的《哦,船長!我的船長!》即是點題,是對犧牲先驅的讚頌與哀悼。這首美國著名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寫於1865年,悼念剛剛遇害的林肯先生的詩作,彷彿有無限的生命力,可以無限期作前赴後繼“船長”的悼詞。

屠殺船長的力量叫傳統。

學校念念不忘的是傳統和榮譽,而青春的內心默唸的是顛覆。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傳統就像一個固執霸道的父親,他不容置疑,卻往往事與願違。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學校教孩子們循規蹈矩,而基廷則告訴孩子們時光易逝,及時行樂及超越凡俗。

志向遠大的年輕人其實很早就被設定了未來,尤其是入了這樣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名校。基廷試圖復原青春的原色。

“你們用不著表演,做你們自己。”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我們都有得到別人認同的需求。但是你必須堅持你自己的獨特信仰,哪怕別人認為很怪很討厭,哪怕一群人都說那太差”

事實上,這些被刻意培養的孩子已經很難左右自己。但是,基廷不放棄,他試圖憑一己之力帶一群男孩走出“牢籠”。

“希望你們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調,任何方向,任何東西都行,不管是自負也好,愚蠢也好,什麼都行。”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樹林裡有兩條路,我走較少人走的那條。”

基廷的“煽動”迅速成為校方的眼中釘,在他們看來,他已經大逆不道。

“及時行樂,讓你的生命超越凡俗/因為信不信由你,這個房間裡的每個人,總有一天都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我要你們向前到這兒來,細細玩味過去的面孔,你們經過這兒無數次,但從未真正看過他們,和你的差異並不大,對吧?同樣的髮型,和你們一樣精力旺盛,和你們一樣不可一世,世界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他們認為註定要成就大事,和大多數的你們一樣,他們的雙眼充滿了希望,和你們一樣。他們是否虛度時光,到最後一無所成?因為各位所見到的……這些男孩現在都已化為塵土了,如果你們仔細傾聽,便能聽見他們在低聲耳語,附耳過去,仔細聽,聽見了?CARPE..。聽見了嗎?CARPE... CARPE DIEM 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的生命超越凡俗。 ”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真理讓人恐懼,是因為它會打破秩序賴以生存的傳統。

“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可惜聲稱愛孩子不惜一切的人父人母很少跟孩子說這些實話。

孩子們從懷疑,抗拒,到春風化雨,心有領悟。一個好老師,就像一個好天氣,讓萬物自由生長。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知識會成為枷鎖,現實裡,沒幾個老師能領悟這一點,他們大都自負而偏執,拼命灌輸,生怕學生偏離了他們預設的軌跡,豈不知這種教育的結果,只能是三叫驢下螞蚱,一代不如一代。

可悲的是,傳統勢力總是很強大,因為權力在他們手中。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傳統是他們的旗幟和權杖。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影片最後,那個激動人心的送別場景令人熱血沸騰,然而,那只是藝術想象,現實中只有被排擠者獨自離場,不會有送別。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羅賓·威廉姆斯總是在劇中扮演另類而溫暖善良的人,他給我們帶來快樂,把不為人知的痛苦留給自己;他特立獨行,卻也孤獨柔弱,他過早離開我們,不知內心藏有何等的孤寒。他的自殺彷彿在《死亡詩社》就埋下了伏筆,那個奮力激勵他人的人,總是躲不開內心的孤苦,最終要禹禹獨行。在世俗的社會群體,他沒有盟友,沒有庇護。羅賓·威廉姆斯的背影值得我們深深思索,值得我們好好審視這個世界,它到底哪裡壞掉了?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如果我們這輩子,有拂了諸位遵意,只把這種種幻景的顯現,當做只是夢中妄念,先生們,請不要見笑,倘蒙原宥,定當補報。”這是一個少年自殺前對父親,對社會的懇請,可惜沒有奏效。相信這種悲劇還會久久上演。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尼爾的悲劇值得每個父母思考,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自己心目中的輝煌,還是孩子的自由幸福?相信後來,尼爾的父親腸子都悔青了,可惜時光無法倒流,他已沒機會矯正自己的偏執;抑或,尼爾的父親無悔,只有憤恨,開啟另一場荒誕。影片中,尼爾的父親和校方正是邁入另一場荒誕。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看到這一景象,你會感覺學校老拿家長說事,是一種很卑鄙的要挾。悖謬的是,古今中外的學校彷彿只擅長此道。

好老師都像基廷被掃地出門了

教育的宗旨是禁錮還是解放,這個根本問題其實一直都沒有正面回答,甚至被刻意掩蓋。

人們寧願一起謬誤,也不願意獨立矯正。

很佩服那些有勇氣不然孩子上學的家長,他們能在滿社會的“共識”裡看出悖謬,敢於突破和挑戰。可惜他們勢單力薄,不成氣候。

想起改革開放初期,“解放思想”曾經是一個被官方擂響的洪鐘大呂,而且是發自內心,表裡如一,那是我們民族放飛思想的黃金季節,生產力的解放也是由此而起。後來,“解放思想”越來越像一個幌子。記得後來,東北經濟出現嚴重問題,“解放思想”也成為東北各地方政府的發動,但是沒什麼卵用,因為真正需要解放思想的人思想並沒有解放,號召別人解放,結果口號也只是口號。失去真誠,“解放思想”都能成為假話。東北經濟至今不好,只是再也沒人提“解放思想”,口號失去信用,他們自己都不好意思掛這幌子了。

解放思想,從心而為,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事。有人甚至為此做了捐軀的船長。中國近代史上,就不乏前赴後繼的船長,只是那些可敬畏的身影,漸漸模糊,快被人徹底遺忘。

好在生命裡有生生不息的青春,總會有超凡脫俗的推力新生。

世俗洪流裡,需要不斷有人提醒:你已經偏離軌道。

而現實世界沒有這個導航提醒,因為成本太高。

走著走著,我們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直到最後,我們成了不是我的那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