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美AI差距:「具備人才優勢但基礎理論落後」

“兩國當初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閔萬里稱,在2013年前後,雲計算剛開始快速發展,沒有人去深究海量數據背後對AI的影響與意義。直到2015年前後,AlphaGo的出現為AI添了把火。

閔萬里指出,從技術的層面看,人和機器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有自我創造和探索性,而現在幾乎所有的機器人,其應用設計的邏輯本身、自我學習邏輯方式是人類預設的。在預設之外,對一些新的情況的反應,機器人目前的技術還很難做到。

談中美AI差距:“具備人才優勢但基礎理論落後”

而從應用的角度看,機器在製造業當中的普及必然會對工作模式及就業帶來衝擊。不過,人們在解放勞動力的同時,可以轉型做更有價值的工作。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設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和線路圖: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預計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賽道上展開較量。針對差異,閔萬里認為,首先是商業環境的不同:在發展中國家,很多公司更關注財報和回報,而發達國家的公司則更願培養土壤,投資未來。其次從政府的角度看,美國政府對重大科技革命嗅覺非常靈敏,中國政府也對此高度重視,並配有專項資金的大力支持。最後是人才儲備,這方面中國有人口紅利,具備人才優勢,但是基礎理論要落後於美國,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理論均非國人首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