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居民存款下降1.3億,老百姓的錢都去了這裡,你猜到了嗎?

可能是因為窮怕了,大多數中國老百姓都有存錢的習慣,有了錢就存銀行,1年、3年、5年定期,利息低沒關係,安全呀!

這種觀點在老一輩人中尤為凸顯,但是隨著互聯網和商業模式的更新,消費和投資習慣的改變,原本的存儲習慣正逐漸被代替。

央行最新發布的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4月新增存款5352億元,從存款結構看,當月新增存款主要來自企業部門,住戶存款則大降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

4月居民存款下降1.3億,老百姓的錢都去了這裡,你猜到了嗎?

其實這次的大幅下降並非首次出現,在去年便已出現負增長,並很可能會變成長期趨勢。

相反居民貸款增量連續超過存款增量,2017年居民貸款增加7.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為5.3萬億元。

以上數據不難總結出出現此種結果的原因

1.房地產

在房價上漲的慣性預期下,居民購房熱情不減,而房地產作為大多數家庭財產的大頭,在擠壓儲蓄的同時大幅增加了居民的槓桿。

去年明明是最嚴調控年,房地產的銷售卻再創新高——突破13萬億!

房地產調控收緊,房貸利率越來越高,貸款難度大,也沒能阻擋一個個被吵翻天的房價,城市裡充斥著多少怨聲載道,看著收入和房價極不對等而望洋興嘆。

2.消費習慣改變

當前居民的消費邏輯也發生了改變,消費升級與超前消費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對儲蓄產生了擠壓效應。

近幾年互聯網的發展已滲透到社會的邊角縫隙,10年前,你能想象到出門可以不帶錢包,一支手機便能走遍天下?

10年前我們怎麼能想象月收入不過三四千,都敢分期買上萬元的手機;年收入三四萬手持幾張信用卡,0首付購車,過著透支消費的生活。

4月居民存款下降1.3億,老百姓的錢都去了這裡,你猜到了嗎?

3.投資分流

最後一個也是比較直接的,對居民儲蓄產生分流作用的因素是投資理財產品的多元化,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豐富性和便捷性,對傳統的銀行儲蓄產生了巨大沖擊。

資管新規的正式發佈,最直接的影響便是:打破剛性兌付,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收益,今年4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共發行10849款,環比減少2783款,降幅為20.42%,同比減少817款。

相反,2018年4月網貸行業消費金融業務成交量保守計算為360.85億元,環比下降了4.65%,但佔比數值環比上升了1.1個百分點,約佔同期網貸行業成交量的比例為20.85%。

4月居民存款下降1.3億,老百姓的錢都去了這裡,你猜到了嗎?

在網貸監管年裡,年化收益率也能保持在10%左右,遠超出各類寶寶產品。這也是受青睞原因之一,加之監管的強壓,行業亂象驟減,行業朝著合規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