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血脂異常,你想知道的藥物治療方法都在這兒

血脂異常

是指血漿中脂質的異常,通常指血漿中膽固醇和(或)甘油三酯(TG)升高,也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血脂異常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防治血脂異常對提髙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血脂檢査結果解讀

臨床上檢測血脂的項目較多,基本檢測項目為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TC

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影響TC水平的主要因素如下:

(1)年齡與性別;(2)飲食習慣;(3)遺傳因素。

TG

臨床上所測定的TG是血漿中各種脂蛋白所含TG的總和。TG水平也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

HDL-C

基礎研究證實,HDL能將外周組織如血管壁內膽固醇轉運至肝臟進行分解代謝,提示HDL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LDL-C

LDL代謝相對較簡單,且膽固醇佔LDL重量的50%左右,故通常認為,LDL-C濃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總量。LDL-C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主要脂質危險因素。
關於血脂異常,你想知道的藥物治療方法都在這兒

血脂水平分層標準

血脂異常的臨床分型

01繼發性或原發性高脂血症

繼發性高脂血症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異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統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腎病綜合徵、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等。某些藥物如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糖皮質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繼發性血脂升高。在排除了繼發性高脂血症後,即可診斷為原發性高脂血症。

02簡易臨床分型
關於血脂異常,你想知道的藥物治療方法都在這兒

血脂異常的處理原則及藥物選擇

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經控制後,血脂有可能恢復正常。

3.防治目標水平

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男≥45歲,女≥55歲)、吸菸、低HDL-C、肥胖和早發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1.常用調脂藥物

1.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

適應症為高膽固醇血癥和以膽固醇升高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主要製劑和日劑量範圍為:洛伐他汀10~80mg,辛伐他汀5~40mg,普伐他汀10~40mg,氟伐他汀10~40mg,阿託伐他汀10~80mg,瑞舒伐他汀10~20mg。

目前臨床應用的他汀類藥物不良反應較輕,少數患者出現腹痛、便秘、失眠、轉氨酶升高、肌肉疼痛、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極少數嚴重者橫紋肌溶解而致急性腎衰竭。他汀類與其他調脂藥(如貝特類、煙酸等)合用時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不宜與環孢素、雷公藤、環磷酰胺、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以及咪唑類抗真菌藥(如酮康唑)等合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和準備生育的婦女不宜服用。

2.苯氧芳酸類(貝特類)

適應症為高三酰甘油血癥和以三酰甘油升高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主要製劑有:非諾貝特、苯扎貝特。

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少數出現一過性肝轉氨酶和肌酸激酶升高;皮疹、血白細胞減少。貝特類能增強抗凝藥物作用,兩藥合用時需調整抗凝藥物劑量。禁用於肝腎功能不良者以及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

3.煙酸類

適應症為高三酰甘油血癥和以三酰甘油升高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煙酸有速釋劑和緩釋劑兩種劑型,速釋劑不良反應明顯,一般難以耐受,現多已停用;緩釋片能顯著改善藥物耐受性及安全性,從低劑量開始,漸增至理想劑量,推薦劑量為1~2g,qn。

主要不良反應有:面部潮紅、高尿酸血癥、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偶見肝功能損害及誘發潰瘍病。禁用於慢性肝病和嚴重痛風。慎用於高尿酸血癥及消化性潰瘍。

4.膽酸螯合劑(樹脂類)

適應症為高膽固醇血癥和以膽固醇升高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主要製劑及日劑量範圍為:考來烯胺4~16g/d,考來替哌(降膽寧)5~20g/d,從小劑量開始,1~3個月內達最大耐受量。

主要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

5.腸道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依折麥布口服後被迅速吸收,結合成依折麥布-葡萄糖醛酸苷,作用於小腸細胞刷狀緣,抑制膽固醇和植物固醇吸收。

不良反應少,偶有胃腸道反應、頭痛、肌肉疼痛及轉氨酶升高。

6.普羅布考

適應證為高膽固醇血癥,尤其是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

常用劑量0.5g,bid。

常見不良反應為噁心,嚴重不良反應為Q-T間期延長。

7.ω-脂肪酸製劑(多烯酸乙酯)

適應證為高三酰甘油血癥和以三酰甘油升高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常用劑量為0.5~1g,tid。

魚油腥味所致噁心、腹部不適是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2.調脂藥物的選擇

1.高膽固醇血癥

2.高三酰甘油血癥

首選貝特類,也可選用煙酸類和ω-3脂肪酸製劑。對於重度高TG血癥可聯合應用貝特類和ω-3脂肪酸製劑。

3.混合型高脂血症

一般首選他汀類,以降低TC與LDL-C;但當血清TG~65mmol/L(500mg/dl)時,應首先降低TG,以避免發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險,此時首選貝特類;如TC、LDL-C與TG均顯著升高或單藥效果不佳,可考慮聯合用藥。

貝特類最好在清晨服用,而他汀類在夜間服用主要是因為人體合成膽固醇在夜間最活躍。他汀類單用無法控制TG時,與ω-3脂肪酸製劑聯用可進一步降低TG水平,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4.低HDL-C血癥

可供選擇藥物相對較少。煙酸為目前升高HDL-C水平較為有效的藥物,升高HDL-C幅度為15%~35%。他汀類和貝特類升高HDL-C幅度一般限於5%~10%。

用藥注意事項與患者教育

用藥注意

(2)他汀類藥物服用時間

他汀類藥物多數需要晚間或睡前服用;阿託伐他汀與瑞舒伐他汀可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服用。

(3)服藥注意事項

避免與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素同用;服藥期間如出現不明原因的肌痛或壓痛,尤其是伴有全身不適或發熱時,應立即就診。

(4)監測血脂水平

患者教育

(2)增加有規律的體力活動,控制體重,保持合適的BMI。

(3)戒菸、限鹽、限制飲酒,禁烈性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