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外傷,要不要打破傷風針

破傷風是一種急性特易感染性疾病,由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的產毒菌株引起。隨著暑假的到來和戶外活動的增加,生活意外受傷的情形很多。許多老百姓對於受傷後是否要打破傷風針存在很多疑慮,網上關於破傷風問題的答案五花八門,讓廣大患者摸不著頭腦,迷失方向。判斷是否應該打破傷風針,需正確認識破傷風。

1破傷風的發病症狀

破傷風感染有局部症狀、頭部症狀和全身症狀。局部症狀的破傷風以損傷部位肌肉痙攣為特徵。頭部症狀與耳感染或頭部損傷有關,臨床表現為頭部神經麻痺。大於80%的破傷風病例為全身性破傷風,表現為全身痙攣麻痺。早期臨床表現為頜部肌肉痙攣,牙關緊閉,面部肌肉痙攣,哭笑面容,張口困難。後續可出現背部肌肉持續痙攣,以及全身痙攣,刺激反應頻繁。

2破傷風怎麼診斷?

破傷風主要根據臨床特徵進行診斷,不依賴於或者說沒辦法依賴抽血化驗、拍片等手段確診。WHO的成人破傷風定義,需要至少有以下特徵之一: 牙關緊閉(張口困難)或苦笑面容; 肌肉攣縮疼痛。由於破傷風也可發生在無特殊外傷病例中,故此定義沒有提到外傷史。但此定義雖然沒有強調外傷史,但實際臨床中,外傷情況是醫生診斷破傷風非常重要的信息。

臨床還有一項壓舌板試驗可以用來診斷破傷風,但此方法敏感性並非100%,也不能在潛伏期第一時間診斷,所以臨床使用並不是特別多。總體來說,診斷還是主要依賴於醫生的經驗和綜合判斷,這也是比較難的地方。

3什麼情況下需要打破傷風針?

從傷口性質來看,火器傷、燒傷、動物或人嚴重咬傷的傷口以及被泥土、糞便、鐵鏽、化膿感染的傷口建議進行破傷風預防;

從傷口程度來看,深度明顯超過表皮的肌肉割傷、穿通傷、較深的銳器穿刺傷、開放性骨折傷口建議進行破傷風預防;

日常生活中的輕度表皮劃傷、表淺潔淨的傷口只要做好清創消毒處理,可以不打破傷風針。有嚴格疫苗接種史並且在保護期內的情況,也不一定需要打破傷風針。

4如何預防破傷風?

一是通過注射抗破傷風抗毒素(TAT)或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獲得保護抗體的“被動免疫”方式。常說的“打破傷風針”就是此種方式。二是通過注射破傷風類毒素(TT)疫苗,誘導機體產生保護抗體的“主動免疫”方式,即疫苗接種。小兒百白破疫苗裡的“破”即指破傷風類毒素。

5受傷後多長時間內打破傷風針最好?

TAT和TIG是受傷後越早注射越好,強調儘早應用。臨床上經常會聽到24小時之內注射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破傷風感染後發病的潛伏期通常為6-12天,根據其發病機制,沒有發病前都應該預防。目前專家共識認為傷後2周內注射TAT或TIG都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