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潿洲島,東西寬6公里,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

廣西北海潿洲島,東西寬6公里,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

潿洲島,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北部灣海域中部,北臨廣西北海市,東望雷州半島,東南與斜陽島毗鄰,南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潿洲島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島的最高海拔79米。島內景區包括鱷魚山景區、滴水丹屏景區、石螺口景區、天主教堂景區和五彩灘景區等。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岩等景觀,有“蓬萊島”之稱,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圖片來自東方IC)

廣西北海潿洲島,東西寬6公里,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

潿洲島位於廣西沿海大陸架之上,3億年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2億八千五百萬年之後一直處於陸地狀態。直到五千萬年以前的第三紀早期,此處仍處於乾燥炎熱的大陸氣候環境中。(圖片來自東方IC)

廣西北海潿洲島,東西寬6公里,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

到2500萬年開始北部灣地區才大規模沉降,形成淺海陸棚,到300萬年北部灣北部海水又漸漸退去,一直到90萬年之間,潿洲島又成為陸地,呈現風化剝蝕狀態。氣候仍然溫暖潮溼間或出現乾旱。90萬年之後的中更新世早期,潿洲島又一次處於海平面之下,直到23萬後的晚更新世後期,潿洲島才完全上升露出海面,呈現出現今的樣子。(圖片來自東方IC)

廣西北海潿洲島,東西寬6公里,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

在250萬年之後到7000年之間潿洲地區發生了至少四期數以百次的基性火山噴發,形成了現在島上地層主體。這中間潿洲島多次發生海洋風暴以及地震及引發的海嘯, 加上平時海水與海岸的相互作用, 形成了現今潿洲洲島豐富多彩的海蝕、海積、海灘地貌。(圖片來自東方IC)

廣西北海潿洲島,東西寬6公里,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

潿洲島的島形近似於圓形,東西寬約6公里,南北長約6.5公里。從地質狀況來看,潿洲島為玄武岩臺地,地表微微起伏,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紫紅色玄武岩風化物。島之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東、西拱手一帶最高,海拔均在75米左右,向北逐漸傾斜,到北部之北港村一帶海拔降至20米左右,然後逐漸過渡到平坦寬闊的沙質海灘,地貌類型比較簡單。(圖片來自東方IC)

廣西北海潿洲島,東西寬6公里,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

潿洲島的海灘以寬闊平坦的沙質海灘為主,一般寬150~300米,沙礫層厚4~8米,平鋪於玄武岩之上層部岸斷間或有玄武岩出露。潮間帶一般比較寬闊,最寬者可達150米。潮下帶寬約60米,有珊瑚分佈 。珊瑚的下面就是礁坪。被波浪打碎的珊瑚殘體很容易與殼沙礫等堆積膠結成海灘巖。潿洲島北港一帶的海灘巖從古瀉湖一直延伸到潮下帶上部,覆蓋於玄武岩之上。(圖片來自東方IC)

廣西北海潿洲島,東西寬6公里,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

潿洲島產生具有強烈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是由於潿洲島是一塊四周被大山包圍的丘陵山地,在它的西面是羅霄山脈,東面是武夷山與九連山脈,南面是南嶺,在羅霄山脈的中段還有一條雩山山脈與武夷山相連結,從而把江西的南部與中部隔開,形成一個對外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生活在潿洲島的原始居民是與贛、閩、粵、浙等南方地區同一族屬的百越民,他們"各有種姓,互不統屬"。(圖片來自東方IC)

廣西北海潿洲島,東西寬6公里,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

秦漢以後,由於北方漢子不斷進入該地區,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漢化,有的被強制遷往江淮地區,有的則退出平原,進入深山老林,成了歷史上曾經名藻一時的"山越"民。(圖片來自東方IC)

廣西北海潿洲島,東西寬6公里,面積24.7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9米

兩晉之際,尤其是唐宋之際,由於北方不斷遭受戰爭的摧殘,農村經濟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難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計。在經過不斷輾轉遷徙之後,部分移民來到了潿洲島,與當地土著相互雜居,並在相對封閉的社會與自然條件下,與土著民相互融合,從而創造出一支以漢文化為主導的、與周邊文化相區別的地域文化,這就是客家文化。(圖片來自東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