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物流基礎設施 完善城鄉配送網絡體系——物流降本增效看廣西系列報導之四

“廣西集‘老、少、邊、山、窮’於一體,屬欠發達地區,山地和丘陵多,目前正著力建設公路、水路、港口與高速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健全農村物流配送網絡,為實現物流降本增效提供條件。”廣西交通運輸廳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採訪時說。

公路水運連八桂

目前,廣西公路總里程達到12.0547萬公里,比2011年增加1.5658萬公里;公路密度從2011年的44.3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50.93公里/百平方公里。

廣西高速公路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39億元,新開工高速公路項目19個,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項目20個1849公里,新增20個縣通高速公路,縣縣通高速率達85%。高速公路里程2013年是3000公里,2015年突破4000公里,2016年達到4603公里。2016年底廣西已建成連接鄰省和東盟國家的高速公路通道10條,與每個相鄰省份或國家至少有2條高速公路連通。同時,高速公路累計投入養護資金26.44億元,路況水平不斷改善,優良路率達100%以上,高速公路宜林地綠化率達到98%以上。此外,路網建設完成投資516億元,累計開工路網項目168個,建設或改建里程約6023公里。

同時,全面提升國省幹線公路技術等級、服務能力和水平,重點推進省際和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資源富集區幹線公路通道、縣際聯網公路、通口岸公路建設,提高二級及以上公路在普通國道和省道中的比重;不斷加強口岸、邊防及紅色旅遊景區等公路建設,二類以上口岸通二級以上公路。

廣西水運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60億元,其中內河水運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44億元,沿海水運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16億元;累計新開工項目43個,其中西江黃金水道項目21個、北部灣港項目22個。相繼建成了總通過能力超億噸的長洲水利樞紐船閘,以及桂平3000噸級船閘、老口航運樞紐工程等一批重點樞紐船閘項目,西江航運幹線南寧牛灣港以下全面升級為2000噸級航道,內河港口生產性泊位達到517個,其中1000噸級以上泊位153個。

目前,廣西內河航道通航總里程達5873公里,新增高等級航道576.8公里,其中二級航道521.1公里,三級航道304.4公里,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1569.8公里,等級航道佔總里程的62.04%。西江干流3000噸級船舶可直航粵港澳,形成上下游聯動、整體發力的港口布局。

港口鐵路建設提質

截至目前,北部灣港口建成生產性泊位達到26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83個,分別比2011年增加33個、27個,最大靠泊能力為20萬噸級;港口年綜合通過能力達到2.43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423萬標箱。目前,北部灣港已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與東盟地區的文萊、印尼、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建立了海上運輸往來,海運網絡覆蓋全球,成為我國與東盟地區海上互聯互通、開放合作的前沿。截至2017年6月,北部灣港已開通內外貿航線39條,其中外貿航線24條,絕大多數面向東盟國家。

2008年以來,廣西開工建設鐵路項目28個,建成投產20個,包括湘桂、南廣、雲貴、沿海鐵路等,廣西第一條自主建設的城際鐵路南崇鐵路項目開工建設,貴南客運專線、防城至東興鐵路、柳州站擴改、桂林動車所等重大項目順利建設實施。截至目前,廣西鐵路營業總里程達5141公里,比2008年翻了將近一番,其中高鐵從無到有,高鐵里程達1751公里,14個地市有12個開通了動車。

以南寧鐵路物流中心建設打造全國最大的鐵路多式聯運物流基地和出海出邊貨物最佳集結點。該中心規劃建有12個功能區,佔地面積5634畝,設計年吞吐能力達2000萬噸,是目前廣西規劃建設規模最大的公鐵聯運物流中心,於2018年5月11日正式運營。

憑祥鐵路進境水果口岸位於憑祥火車站東側,總佔地307畝,含海關、邊檢、入境檢疫等口岸功能,預計於今年7月投入使用。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體系

2016年,廣西制定了商貿流通業跨越發展行動計劃(2016-2018年),引導大型商貿企業推廣應用標準化托盤,支持商貿物流企業和藥品流通企業開展倉儲、配送中心和物流設施設備標準化改造。每年安排財政專項資金支持連鎖超市、專業市場、醫藥和快遞等重點商貿物流企業推廣使用標準化托盤,支持商貿物流企業進行物流設施設備標準化改造,加強物流信息平臺建設。2016年以來,安排財政專項資金1200萬元支持商貿物流企業9家、醫藥流通企業15家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項目;安排地方財政專項資金600萬元支持柳州、桂林開展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建設,初步形成了生鮮配送中心、快速消費品分揀中心及末端配送網城市共同配送體系。

通過開展商貿標準化建設,廣西商貿物流標準化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標準化托盤使用率提高15%,大大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

健全農村物流配送網絡

2017年,廣西安排自治區本級商業流通事務專項資金1000萬元支持40個鄉鎮農貿市場改造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廣西農貿市場體系,提升農貿市場服務水平。

實施“降成本、補短板”工作部署,出臺了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從用水、用電、用氣、用地、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安排2億元跨區域農產品流通中央專項資金,以股權投資的形式支持“百色一號”冷鏈專列、中國—東盟農產品交易中心等7個重點冷鏈物流項目,帶動社會資本投資38.9億元;安排自治區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3600萬元,支持跨境冷鏈物流、產地“最先一公里”預冷設施、冷鏈物流中心等18個重點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帶動社會資本投資41.2億元,新建冷庫容量約8萬噸。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曾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