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低價酒是食用酒精勾兌的,難道食用酒精跟純糧釀造的酒精在人體內的作用不一樣嗎?

還是左輪


給三個定論解答本題:①低價白酒不全是酒精酒,但是低價的糧食酒不一定好喝;②純糧釀造的白酒不該很貴,好喝的才貴;③酒精酒與釀造酒的酒精性質沒有區別,喝多了一樣的醉。

⒈低價酒不全都是“三精一水”勾兌的酒精酒。這個道理很簡單,糧食價格決定酒的成本。不管那種白酒,釀造原理和工藝大同小異,三斤糧食出一斤酒,加上工時和設備,直接成本不到10元一斤。大酒廠的基酒,小槽坊直接賣的酒,都是這個品類。只是基酒不賣,小槽坊的不好喝。

⒉純糧釀造的白酒不應該很貴。白酒成本放在那,再怎麼加價也貴不哪裡去。只不過白酒有熟化和勾調程序,讓酒變得更符合人的口味,價格就有很多的提高,最高的直接成本會超過100元,可以賣到300-500元一斤的樣子算公道價。牌子響的白酒賣那麼貴,高出公道價的部分是品牌價值,不是酒本身。品牌價值主要是推廣費用,廣告費,所以賣酒的公司成多少億的打廣告不心疼,就是這個原因,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賺錢是打廣告的,買單是喝酒人。

⒊酒精酒與釀造酒的酒精性質一樣,多喝都醉。至於喝的時候、喝了以後身體的感覺和反應,是酒裡面酒精和水以外的物質發生的作用。釀造的白酒裡含有一千多種物質,品質越高喝著越舒服,酒後越少不良反應。酒精酒裡就只有各種香精添加劑,儘管口味可以模仿很像,但是口感和酒後感覺天差地別。


普濟


幾乎看完了這個問題下的所有回答,真是感到深深地擔憂,為了商業,偽科學已經可以這麼強勢了嗎?

回答題目中的問題並不難,食用酒精和純糧釀造的酒精,在成分上都是乙醇,在人體內所發生的轉化過程也是一樣的,這個沒什麼不好理解的,也沒有必要顧左右而言其他,所有在這個問題下轉移話題繞圈子的答案,都可以忽略。

其次,先不說勾兌酒與純糧酒有什麼區別吧,單說這個酒精,對我們人體而言,都是有危害的,危害大小,只和攝入量有關,和來源並沒有什麼關係。我曾回答過不少有關酒精危害的話題,有一個結論可以再分享一下——

這兩篇文獻說了些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針對巴馬地區長壽老人的調查來看,喝酒的人群不如不喝酒的人更容易長壽,而喝酒的確有“軟化血管”的作用,降低了某些病症發病率,但也是呈V字形分佈,也就是說,在適量飲酒的前提下才可以,但與此同時,喝酒也會增加一些病症發病率。所以,兩下綜合對比,喝酒對於健康來說,真沒有多少正面的作用,因此,所有在這個回答下不給出足夠證據,卻斷言喝酒有利於健康的,也都可以質疑一下本意了。

最後,我們說說純糧酒究竟好在哪兒。實際上,正如有的回答所指出的,是不是純糧酒,其實跟價格沒有直接關係,低價酒未必不是純糧酒,而高價酒卻也可能是勾兌酒,除非是資深品酒師,一般人並沒有什麼好辦法去區分。兩者的區別,就是其中的香味成分有區別。純糧酒的口味很難做到批次間穩定性足夠高,就像我們自釀米酒一樣,即使是同樣的條件同樣的酒麴,每次做出來也未必一個味道。所以,商業化銷售的酒,大多采用較純的酒精(95%的乙醇)與剛釀出來的低度酒進行勾兌。有一個數據我們可以大概判斷一下,我是研究燃料乙醇的,因為業務關係,獲悉我國現在酒精市場大概300-400萬噸(95%),我國白酒市場大概是600萬噸65%的酒,是不是感覺這個數吻合得令人吃驚?


分子美食家


一樣,也不一樣。

無論是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還是純糧釀造的白酒。其主要成分都是酒精,即乙醇,化學方程式:CHCHOH(複製來的,因為實在打不出來),進入體內經腸胃吸收後,一部分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一部分通過肝臟分解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無論那種酒,結果都是一樣的。

但區別還是有的,

食用酒精區別於工業酒精,工業酒精是化工原料合成的一種酒精,其中還有大量的甲醇等有毒有害的物質,而食用酒精也是發酵蒸餾而來,只是原材料更加廣泛。製造程序和釀酒的程序類似,不同的是食用酒精是酒精含量很高,達到和超過90%。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區分工業酒精和食用酒精?這個就需要相關的檢測技術了,儘管很多產品上已經標明瞭原材料,但難保有以次充好的情況發生,特別是小作坊和小酒廠。

而純糧釀造的酒,因為發酵時的外界條件和工藝上不一而同,因此,口感上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同時,因為是純糧釀造,發酵的時候,糧食裡的其他物質也會一起被蒸餾出來。這些物質就是酒越放越香的源頭,也是各種酒在口感上有區別的一個原因。也是純糧酒與勾兌酒的一個區別。

低價酒跟是純糧酒還是勾兌酒關係不大,只能說低價酒裡勾兌酒的比例可能偏大,但高端酒裡同樣有勾兌酒。雖說用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對人的身體沒有危害,但由於是規模化生產,質量上也難保一致,還是少飲為妙。

最後,喝白酒到底是喝冷酒還是喝熱酒,這是個問題。部分白酒熱了以後難以下嚥,而部分白酒則越熱越香。個人感覺,熱酒比較安全。因為如果酒裡面含有甲醇的話,熱一熱會讓甲醇迅速揮發掉。而且熱酒下肚不容易上頭,後勁也小的多。不過某些酒是不能熱的,如竹葉青。


遊子天涯君莫問


這個問題看似有理,實則無理。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何謂低價,十元以下謂之低價乎?百元以下謂之低價乎?還是千元以下都是低價?

另外,我們必須要搞清的是,使用糧食釀造的酒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純糧酒?使用糧食釀造白酒的成本會導致高價嗎?

眾所周知,糧食價格低迷已經持續幾十年了,高粱、玉米、稻穀平均價格不過一元左右,糧食釀造白酒出酒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也就是說,三斤糧食可以出一斤白酒,那麼三斤糧食才多少錢?三四元錢而已,這樣低的成本還有必要去造假嗎?我們鎮的小酒廠全部用糧食釀造白酒,每瓶也不過十來塊錢,但我敢保證那都是純糧酒。

一些大酒廠拼命做廣告,如當初的秦池古酒,花了上億做廣告,最後沒有酒產品,只好用酒精勾兌,這就是酒精酒,也就是所謂的液體發酵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其實,你們如果到了產酒區看看就知道,真正的好酒並不一定是多高的價格,一些老酒廠工人搞得小酒廠,出來的酒遠遠比所謂大品牌好的多得多。

我說這些話,肯定會遭到一些大酒廠營銷人員的反撲,他們會千方百計找理由說純糧酒就應該高價,我告訴大家,當年洋河大麴五元錢一瓶的時候,糧食價格和現在並不是相差甚遠,幾十年來,糧價基本沒變,但酒的價格已經上漲了一百倍。你們就知道這個問題有多麼可笑了。


莊園主31


價格並不是決定酒質的唯一因素,良心才是檢驗品質的重要支撐!

高價不一定能買到好酒,但是呢,明顯低於成本價那是絕對不可能買到好酒的。

一直以來,很多朋友都在說,酒精也是糧食(玉米)做出來的,跟糧食燒酒沒區別。

如果您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

食用酒精雖然也有用玉米做的,但是請記住,做酒精只需要幾天的發酵期!

想要得到好酒,最少需要兩個月以上才行。像八大名酒進貢的那種,發酵期大都在七八個月(經過三伏天的),而且還必須是連續使用多少年的窖池,還有當地的水質。這也是川酒跟古井還有洋河雖然同屬濃香型,但味道卻不一樣的重要原因。

幾大名酒廠的老窖池幾乎都是屈指可數,而同樣一池酒也有上中下品之分。簡單點說,池頂部的酒就稍微差點,最好的是池低的那鍋。

再直白點說,給皇帝進貢的酒肯定是最好的,那麼一個廠本來就沒幾個老窖池,每一池年產不過一兩千斤,再去掉頂部的那部分,能稱的上好酒的本來就不多,除了給保證皇宮御用,再有各地大員批條要點,能上市銷售的有多少您自己琢磨吧。

還有,中國幾千年來對於五穀的稱謂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以前的黍、稷等自己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麥,小麥,玉米,大米等。但是高粱的地位在釀酒行業裡幾千年來始終無可替代,這當然是幾千年來釀酒人共同的智慧。所以,您別說那玉米酒精來比,就是玉米釀的酒那也是沒辦法跟高粱酒相提並論的。

俗話說酒是陳的香,當然這是指高粱酒而言。玉米酒您放幾年試試,沒法喝呀同志們。

很多沒喝過好酒的,一直都不知道好酒什麼味道,所以說三道四的也就不奇怪了。

好酒一般來說指的是52-55度之間的,再陳放一段時間,喝起來綿淨爽。講究入口不散,落喉生香,進腹發熱的才是好酒。而那些打著糧食酒招牌的玉米酒,則只能讓你喝暈。

和勾兌酒最明顯的區別,除了酒花、香味之外,還有一些特別的地方。比如說您喝了真正的純糧酒,跟您對面聊天的那位沒喝,他基本聞不到你的酒味,當然了,如果您開車,交警還是不會放過你的。

喝了好酒首先不會被辣的呲牙咧嘴,而且你出來走幾步,喝點茶聊會天,回來還能繼續戰鬥,酒精勾兌的肯定做不到這個。

即使喝多了躺下,基本不需要你老婆端著茶碗伺候你,一般都能美美一覺到天亮,說不定還會在夢裡跟你相好的見面。

第二天早上起來,感覺跟沒喝酒差不多,既不影響工作生活,又把對身體的傷害減少到最小。畢竟你錢再多,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亂眼看世界


這張圖是食用酒精的理化成分表。

這麼跟你解釋吧。

白酒的主要成分,水和酒精佔98%,剩下不到2%成分為香味成分,這些香味是由超過幾百種的芳香物質組成的。要細化並解構這些芳香物質的組成成分,是這樣的。香味成分分為:

1.色譜骨架成分(甲醇、乙酯乙酸);

2.色譜線條成分(酸等);

3.色譜複雜成分(高級脂肪酸)。

而糧食酒喝酒精酒,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這2%的成分裡了。為什麼說酒精酒喝了會上頭,就是因為裡面的酸酯成分比例不協調導致的。

第二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毒物質,醛類物質,比如甲醛。酒精酒裡的甲醛含量非常高,而糧食酒的醛類物質低很多,再存放多年後,幾乎是揮發完的。

醛類物質超標,就增加肝臟負擔,久而久之,肝臟會病變。

所以我們看待酒,並非酒精都是有害的。

謝謝。


蒸臺坤沙


恰恰相反?食用酒精勾兌的一般都是高價名牌酒。純糧食釀造的酒一般都是低價小品牌或者散酒。這兩種酒在體內分解過程差距微乎其微,對人都有百害外加10益。



原因嗎。很簡單。因為使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是國外高科技。咱們國家在幾十年前只會製造粗裂的,一鼓酒糟味道的(你也可以叫做酒香),並且每一批次味道截然不同的糧食酒。全國所有白酒都是純糧釀造,根本沒有酒精勾兌。



但是當時一些大咖出國喝了洋酒才知道。人家那是酒香四溢,口味純正,沒有酒糟味道。每批次還都有品質保證。中國酒商那是望穿秋水。派考察團去國外學習。可惜。保密。不告訴你。沒辦法。採用高價合作,國家機器施壓,等等不可告人手段。獲得了國外洋酒用酒精勾兌的配方。從此國產白酒擺脫了貧窮落後的純糧白酒的帽子。走上了食用酒精高大上的康莊大道。



一時間,純糧酒幾乎成了最低檔次散白酒的代名詞。



誰知道。。。山水輪流轉。最近幾年開始搞啥健康飲食。啥粗糧,窩窩頭,農家樂,都成了高大上的代名詞。相對的純糧酒也高大上起來。。。。。哈哈。好諷刺呀。。。


築夢文化


白酒的成份主要是水和酒精,佔了整個酒體98%的份量,剩下的2%是香味成份。香味成份是由幾百種以上芳香型物質組成的,如果將它細化的話,香味成份可以分為:1,色譜骨架成份(主要是甲醇,乙脂乙酸); 2,色譜線條成份(酸類);3,色譜複雜成份(高級脂肪酸)。



糧食酒與酒精酒的不同之一就在這2%的香味成份裡面,專家研究發現,酒精酒之所以喝了會上頭,原因之一是其中的酸脂比例不協調導致的。

第二個區別就是酒精酒裡甲酫含量非常高,而糧食酒中酫類物質含量要低得多,比如說茅臺酒,從原料進廠到酒水出廠需要最少5年時間,在這個時段裡大多數酫類物質在酒窖裡都已揮發掉了,加之工藝又很講究,所以喝了不會上頭。而酒精酒則是 "乙醇+人工合成香精+食品添加劑+催化劑 "直接生產而成,根本無所謂諸如發窖之類的工藝和酒的生成周期了,所以其甲酫含量肯定會遠高於純糧酒的,加之又添加了好些化學成分物質,這對人體的危害就更大了。很多人把酒精酒稱為"化學酒"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喝酫類物質超標的酒會加重肝臟負擔,長此以往,會引起肝臟病變。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酒精固然對身體有害,但酒精酒中對身體有危害的不只是酒精,還有一些添加進去的化學成分物質。


有人說食用酒精也是糧食釀造的,所以酒精酒也是糧食酒,這實際上是詭辯。酒精酒和糧食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國家相關部門為此制定了不同的執行標準。有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給小白鼠喂同樣量同樣濃度的食用酒精和糧食酒,結果發現純糧酒的"醉酒度"只有食用酒精的50%,也就是說同一只老鼠喝一斤純糧酒的醉酒程度等於它喝半斤同樣濃度食用酒精的醉酒程度。實際上純糧酒在酒體還有一些微量元素成份,它決定了酒的品質和價格,這些成份究竟是什麼,目前一些理化分析技術還沒法完全分析出來。



總之,酒精酒和糧食酒因為酒體中所含成份"不盡相同",所以對人體的作用也不一樣,給人的感覺是:看起失之毫釐,但實際上差之千里,許多常人難以看見的細微之處的不同,造成了酒水質量上根本性的差別。

綜上所述,喝酒應儘量喝純糧酒,但即使是純糧酒也要適量為宜,否則必定危害身體健康!
備註: (上圖片來自網絡)


如雲水般流淌


首先現在有一種理論,酒精也是糧食釀造的所以酒精酒也是糧食酒,對於這種理論我不知道怎麼去回答,只能說這種理論發明者也就是前段時間熱播劇《人民的名義》裡的高玉良為祁同偉為什麼去老檢察長家挖土一樣,簡直就是詭辯,十足的詭辯。酒精酒和糧食酒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曾經有一組專家做過實驗給小白鼠餵養一定量的同樣濃度的食用酒精和糧食白酒,最後發現純糧食酒的醉酒度只有食用酒精的百分之五十,這個醉酒度怎麼理解呢?我做一個比喻就是同樣的一隻老鼠喝同樣濃度的食用酒精可能喝半斤就醉了但是如果喝同樣濃度的純糧食酒他可以喝一斤甚至都沒有醉得半斤食用酒精厲害。這個怎麼解釋呢?其實純糧食白酒裡面還有一些微量成分,就是這些微量成分決定了白酒的品質和價格。對於這些微量成分目前的現有理化分析技術還不能完全的分析出來,食所以這個也給了一些人無量商家鑽空子用食用酒精和糧食酒按照一定比例的混合,然後添加一些非自然發酵的香精香料來模仿純糧食的香氣香味,所以我們購買白酒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只要是看清楚標準還要多學習一些白酒的知識以讓自己遠離酒精酒。希望朋友們把有限的時間都和純糧食白酒有緣分!


現在有的酒廠沒有鍋爐,也沒有生產基地。他只有文化創造團隊和銷售團隊,他們的酒怎麼來呢這個你都可以猜的!

酒,是好?是壞?

該牛飲?亦或是慢酌?

一劑麻痺人心的麻藥,亦或是是帶凡人與仙人共鳴的靈單?

酒即文化、品酒即品人生、酒業文化、購酒建議、送酒推薦、名酒鑑別。

茅臺鎮優質純糧食醬香型口糧酒推薦。

歡迎大家來茅臺鎮旅遊約酒。


茅酒手藝人


酒精在人體內的作用其實是一樣的。純糧釀造的酒之所以感覺與食用酒精勾兌的酒不一樣,是因為糧食在發酵時,產生的不只是酒精,還含有各種香味成分,所以喝的時候會感覺有香氣,比較順口。而人工勾兌的酒,是靠添加香精來增加香味,所以口感就會差一些。

另外,純糧釀造的酒,其香味成分時間越長,香味會越醇厚,因此可以長時間儲存。而人工添加的香精則不然,它們會隨時間的變遷而改變。所以,人工勾兌的酒,不宜存放時間過長,否則可能會發苦。

給大家一個簡單的鑑別方法:打開一瓶酒,用筷子蘸一下,然後滴到手心裡,兩手合起來,用力搓,然後將手迅速湊到鼻子上,用力吸氣,如果感到比較柔和,大多數情況下就意味著此酒為糧食釀造,如果感到刺鼻,一般就是酒精勾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