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高密人士,乾隆年間翰林院大進士—劉墉的傳奇人生故事

山東濰坊高密人士,乾隆年間翰林院大進士—劉墉的傳奇人生故事

劉墉(公元1719--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高密市人。乾隆時進士,由編修累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諡號文清。善書法,在清代名滿天下。

劉墉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不久,其父劉統勳在陝甘總督任上獲罪查辦,劉墉亦受株連被革職入獄。一個月後, 皇帝降旨將其釋放,又回翰林院供職。自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任安徽、江蘇等省學政和鄉試正考官,多次上奏士習官方情形,皇帝稱其奏“切中該省吏治惡習”。

山東濰坊高密人士,乾隆年間翰林院大進士—劉墉的傳奇人生故事

後升任山西太原府知府、

山東濰坊高密人士,乾隆年間翰林院大進士—劉墉的傳奇人生故事

嘉慶二年 (公元1797年),劉墉任體仁閣大學士,奉旨查勘曹州帶黃河防汛工程, 上奏朝廷:“漫口須至秋汛後堵築,而下游一帶間有淤墊,必一律挑浚寬深,大流歸入正河,方能暢達下注。”他的意見被採納,此後修築的黃河大堤多年沒有決口。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十二月,劉墉在京師病逝。皇帝加恩晉贈太子太保,入祀賢良祠。

山東濰坊高密人士,乾隆年間翰林院大進士—劉墉的傳奇人生故事

並派慶郡王永磷帶侍衛十員前往祭奠。劉墉一生遍讀百家經典, 研討古文考辨,文章書法皆負盛名,書體尤擅小楷。他是我國貼學集大成者,自成家。他書法用墨濃重,肥而不痴,有“棉裡裝針之妙。時人稱“都下言書,皆推翁(方綱)、劉兩家。他的書法存世者以對聯為多。

劉墉還喜詩賦,留於後世的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