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簡青:熠熠閃光的名字

鄧純東

毛簡青烈士是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我黨早期革命家、宣傳教育家。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永遠的豐碑》曾播出他的事蹟。

在烈士的故鄉湖南平江縣,到處都可以見到“簡青精神”的痕跡:簡青學校、簡青大橋、簡青大道,在毛簡青烈士故居,不同年齡層的市民們利用節假日主動來這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孩子們玩耍時細數當代英雄,毛簡青永遠是他們最初的選擇,他的名字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熠熠閃光。

毛简青:熠熠闪光的名字

“學有根底”:學問以先立志為本

毛簡青(1891-1932),名倫,字東成,湖南平江人,出生於平江縣一個地主兼工商業者的富紳家庭。他天資聰穎,酷愛讀書,自幼立志救國救民。1907年毛簡青升入嶽州中學,他登臨岳陽樓,遠眺洞庭湖,范仲淹的“先憂後樂”成為他的座右銘。在同學中他以性格倔強思想進步著稱,有膽識,凡反道臺、鬧學潮等事總是一馬當先,人稱“毛大炮”,但學業從不懈怠,成績為全班最優等。

1913年,毛簡青攜妻吳淑坤東渡日本,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系。他刻苦學習,精通日文、英文和俄文,成為同學們推崇的“學有根底”的人物。

他的留日同學凌霞新追憶他時說:“毛簡青每晚讀書都要到深夜甚至雞叫,天一亮他又將我們叫醒晨讀,當時我們笑他‘書呆子’,還戲謔說‘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毛簡青正色道:‘中國民眾再不能愚昧,要解脫思想繩索,就必須多讀書,學成後早日回國喚醒民眾,共謀民族利益,不枉為中華子孫。’”毛簡青對《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著作進行了深刻的研讀,並與同盟會、維新派往來密切,特別是與在早稻田大學就讀的同盟會會員平江人李六如更是一見如故,引為同志。他在日本長達九年的留學生活留下許多佳話。在獲得政府公費津貼後,他將家裡寄來的錢資助經濟困難的同學,自己既注重儉樸,講究情操,又富有風趣。

毛簡青不但自己刻苦攻讀,還幫助妻子補習功課,為此寫給妻子一疊讀書筆記。其中《立志》寫道:“‘學問以先立志為本,志者心立所行也。君子之心,常常不懈,念念不止,謂之立志。志不立,學必無成,譬如射弓者志於的,行路者志於宿。萬事必先務本,立志者即學問之本也。求道,譬如飢如求食,渴而求水。’《讀書樂》寫道:‘凡事無友不成,惟讀書一事須無友而獨樂。居一室之內,望天下四海,知天下萬物之理;居數千年之後,望數千年之前,知社會變革之事。……以吾愚人,而得結交聖賢,皆讀書之樂也。’他強調道德修養:‘文藝武藝,誠為士人必習之事,須勤習之。然則,藝者,末也;道義之學者,本也。只顧好藝,學之,志必被奪;況任私慾所恣!應有所誡……’”按東京帝大規定,學生須剃光頭、穿制服,他雖一身東洋學生打扮,魁梧英俊,但總和身著中國女裝的吳淑坤走在一起,有人笑他:“洋學生配小腳女人,真是奇聞。”毛簡青神情自若回答說:“中國人配中國人,穿中國服裝才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伴侶。”

1921年夏,毛簡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儀式結束後,他和妻子連夜收拾行裝準備回國。除幾件簡單衣物外,最沉重的就是幾大箱書。

回到家鄉平江,毛簡青夫婦才知父親已於年前病逝。他祭拜父親之後辭別母親趕赴長沙,找到在長沙任教的李六如,經留日學友、省教育會長方維夏介紹,在湖南法政學校講授經濟學。李六如介紹他結識了毛澤東和何叔衡。在船山學社談到十月革命,他表示非常贊同。毛澤東、何叔衡常來毛簡青荷花池的住處,以至房東誤把他當成毛澤東,他笑答:“吾非澤東,乃潤之之友耳。”

1921年秋冬間,經李六如介紹,毛澤東和毛簡青在清水塘黨的機關談話後,毛簡青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期間,毛簡青被湖南審計院聘為審計員和省財政廳經濟股長,月工資已達300元,可他只拿20元留作家用,其餘全部交給黨組織作為黨費,甚至還從平江老家拿錢資助黨的活動。謝覺哉曾寫道:“簡青同志家頗有錢,都資助了革命。”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毛澤東辦公室秘書長的李六如評價毛簡青:“他的革命性很強,忠於黨的革命事業。在長沙文教界從事革命活動,十分積極……”

1924年6月,毛簡青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他受組織委託協助湖南地方黨組織選拔197名優秀學生入軍校學習。他利用自己的俄文特長,與來軍校工作的蘇聯顧問組長契列帕諾夫交流改進教學方法,推廣列寧創造紅軍的經驗,講授科學社會主義經濟學,明確指出革命的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講臺上的毛簡青充滿著革命智者和前行者的氣息,他飽含激情的引導,火焰般點燃了無數青春和理想,甚為學生所愛戴。這年11月周恩來兼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毛簡青協助他開闢了軍校良好的政治氛圍,積極協助配合周恩來每週進行政治講演、政治討論和政治問題等活動。他還親身參加東征,與軍校師生一道經受了實戰洗禮。

“三月撲城”:從理論宣傳到革命實踐

1925年毛簡青到廣西梧州,以廣西省宣傳員養成所講師身份作掩護秘密進行建黨工作,創建了廣西最早的黨支部——梧州支部,同年底創建梧州地委,是廣西中共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他組織領導了梧州萬人罷工周運動,有力支援了省港大罷工。他深入工農群眾之中瞭解民情,宣講革命道理,開辦平民夜校,編寫平民讀本,培養革命人才,為黃埔軍校考送學員63名,為毛澤東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輸送學員30名。他創辦《火線》半月刊,發表《要實行民生主義何以要階級爭鬥》,運用馬克思主義學說觀點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指出中國革命只有階級鬥爭才是唯一的出途。1926年春,黃埔軍校南寧分校成立,毛簡青兼任政治課程教官,發展了數十名黨員,成立黨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

1927年馬日事變,在革命的危急關頭,毛簡青出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兼平江縣委書記。毛簡青回到平江金窩村老家發展黨的組織,黨員人數發展到11000多人,農協會員超過30萬人,同時建立工農武裝,將團防局、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軍合編成平江工農義勇軍。槍支不夠,他將母親的養老錢和積蓄的金條、金首飾、銀圓拿出來作為購買槍支彈藥的經費。

7月12日,為配合“八一”南昌起義,毛簡青根據中央的指示,派出餘賁民率領平江工農義勇軍1200人槍參加南昌起義,在開赴南昌途中受阻折回銅鼓、修水一帶,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上了井岡山。

這期間,毛簡青與到平江組織秋收暴動的夏明翰、李六如一道,於9月16日組織四鄉農民和暴動隊1萬餘人進行了第一次圍撲縣城。這次撲城未能成功。以毛簡青為首的中共平江縣委認真總結了撲城失敗的經驗教訓,成立了平(江)湘(陰)嶽(陽)遊擊總隊。在革命武裝和群眾基礎建立起來後的翌年3月,組織發動了聲勢浩大的20萬農軍圍攻平江縣城的鬥爭,史稱“三月撲城”。謝覺哉在《毛簡青傳》中寫道:“這次起義預計一鼓可以佔領平江縣城,全殲守城駐軍。由於動員群眾的規模太大,事先為國民黨軍所偵知,星夜自長沙調來匪軍二師,並有大炮多門憑險頑抗,攻城義軍則僅有工農紅軍游擊隊槍支數百,餘皆為梭鏢等原始武器,因而未能攻入縣城。但是這一壯舉,不僅震撼了平江縣的反動派,即湖南全省乃至毗連湖南的贛、鄂兩省的反動統治也為之股慄不已!這可以見簡青同志革命意志的堅強及其驚人的領導能力。”

這次撲城雖然失敗了,但武裝力量卻保存了下來,分散在上東鄉黃金洞和北鄉幕阜山一帶進行遊擊戰爭。撲城鍛鍊了人民,武裝了工農,為我黨積累了武裝鬥爭的經驗,打亂了敵人圍剿湘贛邊區的部署,有力支援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為“平江起義”和紅五軍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和思想基礎。共和國成立後,52位平江籍開國將軍中,就有41位參加過平江秋收暴動和“三月撲城”鬥爭,68位省部級高幹中有50多位是從撲城暴動中走出去的。

“為了4萬萬人的家都能得到幸福”

1928年6月18日,中國共產黨在莫斯科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毛簡青擔任湖南代表團書記,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被選為六大主席團委員、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並擔任政治、組織、農民土地問題等七個委員會委員,參與大會領導,為開好六大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隨後當選出席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有表決權的代表。

1931年秋天,毛簡青奉命去湘鄂西中央分局工作,臨別時妻子問他,“你走了,這個家還要不要?”毛簡青親著正在熟睡中的5歲兒子對妻子說:“家,當然要,我們幹革命,正是為了家的幸福,特別是為了4萬萬人的家都能得到幸福,國家正面臨著滅國亡種之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你是知道的……”這次分手,是他們夫妻的永訣!

毛簡青到湘鄂西中央分局後,創辦《紅旗日報》,任第一任社長兼主編。當時湘鄂西流傳著一支歌謠:“蘇維埃政府領導好,報紙印得多精巧,生產練兵搞完了,村村處處聽讀報。”1932年,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受國際聯盟救濟機構委託,為發放救濟糧食及藥品來到蘇區,毛簡青親自採訪報道了他的壯舉,文章發出後反響很大。

1932年秋毛簡青犧牲於洪湖邊的瞿家灣。1945年黨中央、毛主席在延安中央黨校大禮堂為毛簡青等烈士舉行追悼大會。謝覺哉在《中央烈士英名錄》“毛簡青傳”中寫道:“簡青同志是一個頗有學問和道德的人……他給我的印象是:爽朗、誠懇、耐艱苦,對革命堅定。這樣一直到他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