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種植的業的三種模式以及農資經銷商該怎麼應對?

未來種植的業的三種模式以及農資經銷商該怎麼應對?

未來種植的業的三種模式以及農資經銷商該怎麼應對?

未來種植業主要是四大模式:

第一種:合作社模式

這種模式沒多少人看好,因為它沒有什麼利潤點。有些經銷商說了,我寧願貨賣不出去,也不願意賒給合作社!

第二種,土地託管

很多人認為這是短期行為,解決不了農村現在的問題。

未來種植的業的三種模式以及農資經銷商該怎麼應對?

第三種:超級大戶

這種風險很大,也很不穩定,賺錢能賺很多,賠錢也賠的想自殺,一般人玩不起。

第四種:家庭農場

種個一二百畝,或者幾百畝最好,適度規模經營,這可能是目前最適合中國的經營方式!

而關於農資,整個渠道是這樣的,生產商生產出來產品,給了批發商,批發商又分給零售商,然後零售商賣給種植戶。這種是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來自然形成的。

但是缺點就是環節太多:生產商給批發商,批發商給零售商,零售商再賣給大戶,大戶嫌零售商貴,農戶嫌貴!

後來出現了第二種:生產商把貨給批發商了,批發商捨棄了零售商,直接幹種植戶了,這叫直銷,這種看似能節省成本,農戶能省錢。

但是不好操作,假如一個生產廠有200個批發商,然後一個批發商再有200個零售商,一個零售商再有300個農戶,如果按照這個比例推,那麼第二條,批發商直接做種植戶,那就是1:6萬,這個太難了,需要批發商有強大的團隊和運營能力!

而且種植大戶到批發商那兒買,得不到重視,店太大了,賒欠也不行。我這邊種地,你趕緊給我送貨,他還辦不了,還是零售商方便。

第三種情況,生產商越過了批發商,直接做到零售商,然後零售商再賣給農戶。就是廠家在鄉下天天遊走,幹這種的肯定是小廠家,客戶少,大廠家客戶多,肯定忙不過來!一個生產商去面對四萬個零售商,怎麼去搞?

第四種情況,生產廠直接給種植戶了,中間的批發商、零售商全部都拋棄了。這種更完蛋了,按上面的比例,一比一千二百萬,神仙也做不了!

所以說批發商、零售商都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在週轉資金上、倉儲物流上、貨品齊全上、技術指導上、方便靈活、感情重視、價格最低點、有事賠償上,這些都是其他環節所做不到的。

哪一個環節都缺一不可,所以最恰當的辦法,就是走聯合,生產商、批發商加零售商,共同給種植戶提供服務,這樣規避了上面那些缺點,聯合才有力量。大家要聯合在一起,共同幹一件事,才能把這件事幹好!

未來的中國農業一定是合作共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