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發行量又是2億,紀念幣的巨量髮型,收藏者們應該怎樣改變?

每年的紀念幣預約都快成了收藏小圈子裡的“雙十一”狂歡盛宴,當全中國的收藏者躲在某個角落各自用著互聯網預約紀念幣後,剩下的就像是等待拆包裹一樣靜待兌換時間的到來。

當然紀念幣有些可是不能拆。紀念幣在運輸和包裝過程中,和其它的商品一樣,也會有相對的包裝,所以才會有了盒幣、卷幣等等這樣的稱呼。作為貨幣,有包裝顯然不是貨幣的正常使用姿態,所以盒幣卷幣在歷史上留下來的非常少,而這些有包裝的紀念幣通常都能保持原有的品相和光澤,這也使得其價值較為散幣來說更值得收藏。

而面對紀念幣從首輪生肖馬幣破億,再到抗戰幣試點預約兌換,這背後都凸顯了紀念幣發行量增大,以及兌換制度公開透明的進步與革新。但作為收藏品,發行量的增大必然會影響其作為收藏品的價值。所以很多藏友對於國家不斷增量發行紀念幣有著很強的牴觸情緒,包括這次雞年生肖幣,網上不斷有人認為發行量會是3億枚就是一例。

但如今對於紀念幣的不斷增加發行量這一不爭的事實,對於收藏者來說要如何調整自己的想法,理清對於當代紀念幣的思緒呢?

第一,如果你重視收藏效益高於興趣,或者說收藏只為了升值利益,那麼對於如今如此巨大發行量的流通紀念幣,最好敬而遠之,除非你經得起時間歷練或者折騰得起大量兌換和大量拋出。如今的紀念幣基本上是蠅頭小利,如果作為幣商,或許入手類似“小三福”這樣的暢銷金銀幣還更適合賺錢,但如果只是為了賺個零花錢,如今的流通紀念幣所獲得的價值或許還不如把閒錢丟餘額寶來的多。

第二,如果你是重視自己的收藏興趣而不是成天想著“升值”與否,那麼任何紀念幣其實都可以收藏,只要收藏不影響自己正常的日常生活。發行量大小與否或許影響的只是未來紀念幣獲取方式的難易度,但相信如今網絡化的普及,在預約方式依然成形的情況下,收藏已經不是難事;

第三,如果你對於收藏的看法是均衡的,即渴望收藏具有升值,但又對收藏的價值不是很看重,並不關注如何讓自己的收藏品“脫手”的,那麼對於新發行的紀念幣來說,預約兌換合適的數量就好,而更應該把自己用於收藏的錢花在發行多年且發行量不大的老紀念幣上,因為收藏本身永遠不會脫離“物以稀為貴”的根本理念,別看現在某些老紀念幣價值高,或許過多十年,你就會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不買來收藏了。

此文轉自德誠收藏,WZ99

高鐵發行量又是2億,紀念幣的巨量髮型,收藏者們應該怎樣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