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小鎮:需要增加預發行環節

影視小鎮

在中國這麼大的國家能夠誕生一百個左右的影視小鎮都不奇怪。中國的電影現在發展得非常快,但是當票房起來的時候,爛片極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呢?因為我們的電影拍攝少了一個流程。

中國所有的電影是“單向流程”:從劇本開始融資、拍攝、後期製作,一直到產品出來才能看到它是什麼樣子,這時候即使有問題也改不了。美國的電影之所以每次影片都成功,因為多了一個環節,叫“預發行”。預發行當中有個相關技術公司叫“第三樓”,拿到本子之後導演會先找到第三樓這個公司,用很粗糙的方式拍出來一個草本電影,再找到很專業級的觀眾觀看。這時候電影投資人坐在旁邊,統計喜劇片笑多少次,悲劇片哭多少次,再根據這個進行專業投放。他們的影片投放比我們要精準得多,而且使得風險變得特別低。

影視小鎮:需要增加預發行環節

這就是美國電影比中國強的地方,這也正是華夏幸福大廠影視小鎮提的思路。

首先做一些專業的人才孵化,更重要的是引入一些高技術公司。你們現在到大廠去看,很多人不是拍電影的導演或明星,而是為了電影進行技術製作的人。現在有很多公司入駐,有第三樓這樣的公司,還引入了龍頭企業金海岸影業、頂級的數宇公司、還有活的艾美獎的Base FX 公司。

現在電影需要高技術的越來越多。舉個例子,1977年,為了做《星球大戰》的特效,盧卡斯要求約翰—諾爾從編軟件開始製作特效。後來這家公司成為了一家偉大的公司“工業光魔”,發明出現了在家喻戶曉的軟件PS。

要知道“一個好電影的三個要素,第一是劇本,第二是劇本,第三還是劇本”。

舉個例子,大家都聽說過《神探狄仁傑》。它的場景、服裝、道具都很簡單,但你看得欲罷不能,就是因為本子很好,讓故事一直有懸念,吸引你繼續看。《神探狄仁傑》是荷蘭人高羅佩寫的劇本,叫做《大唐狄公案》。他用西方人的懸疑邏輯寫中國的故事,遠比一些中國的偵探劇本好。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影視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