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發展模式之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特色小鎮發展模式之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模式特徵:產業共生、基礎設施共享的現代化工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模式描述:通過實施建鏈、延鏈、補鏈項目,新建公共基礎設施,實現園區產業鏈閉合循環,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環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

1.石化產業鏈。以乙烯和芳烴裝置生產的三烯和三苯作為上游產品,與聚氯乙烯等中游產品以及精細化工、合成材料等下游產品相結合,發展石化深加工產品,包括合成材料產品和有機化工產品,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2.鹽化工產業鏈。充分利用豐富的海水和海鹽資源,利用逐級蒸發、淨化原理,使海水資源在使用上通過合理分佈調節,對海水實施一體化、多線條、深層次滾動開發。開發溴素深加工產品,進行具有高附加值的無機類產品如溴化鈉、溴化銨、溴化鉀、氫溴酸等系列產品開發。利用電解鹽產生的氫氣鏈接其他需氫產品。

3.煤化工產業鏈。將相對成熟的石油化工、鹽化工產業體系與煤化工產業相互匹配,耦合集成,形成完善的化工產業集群。燃煤電廠海水淡化將煤化工與鹽化工鏈接起來,形成鹽鹼電一體化產業鏈;通過煤焦化配套鋼鐵產業發展,使焦炭、焦爐轉爐和高爐煤氣充分利用;藉助大型煤制氣項目,建設一體化的煤氣化島,使一氧化碳、氫氣等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4.氫元素、氯元素特色產業鏈。鋪設了供氣管道,利用大型煤制氣裝置,建立一體化的供氣中心,實現氫元素在不同企業、不同產品間流動。以液氯和光氣等形式,實現氯元素高效流動。

推廣條件: 該模式對精細化工與傳統化工共生的工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具有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