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的隨想

一九九五年,我在廣東汕頭市潮陽區的潮陽迎賓館工作,到湖北荊州的江陵招聘員工。一直就想去零距離接觸長江,感覺長江。

過去,只是出差時在飛機上掠過長江或在火車上經過長江大橋。那天,到了武漢,已是天黑,又是冬天,好冷。我們入住了荊州賓館,賓館的大堂副理很熱情,給我們簡單介紹了荊州的情況及大橋的情況,印象很深,甚至產生了想把她聘請到潮陽迎賓館工作的念頭。

吃晚飯後就去看長江大橋,坐車到橋頭後,我們幾個人就走上橋,到了橋中央最高處,就在那裡看長江,腳下就是水流很急的江,二岸燈火輝煌,一條大江,一江滄桑,她就這樣流淌千年,獨步江湖,傲視人間。古往今來,無數英雄豪傑在江裡或岸上爭來奪去,你死我活,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只是在這歷史的長河激起微不足道的點滴浪花,而最終都會被漩渦捲入江底而無影無蹤,只是多年以後被河裡的漁夫或山上的樵夫在一壺酒的聊天中成為笑談或一聲嘆息而已。從最早期的西遊記孫悟空通天河抓妖怪到項羽烏江,周郎三國赤壁之戰到渡江偵察記,飛奪瀘定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還有那岳陽樓記,沁園春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站在大橋上鳥瞰長江,看那大江東去,心潮澎湃,長江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江之歌,就是千古絕唱。情不自禁,我就站在橋上唱起了《長江之歌》,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才能感受到長江的歷史,她的偉大,她的包容,她的未來。

以後的幾天,我們就到沙市,江陵,荊州博物館參觀。楚文化,帶著歷史的痕跡,告訴我們那年發生的事。我站在古城牆上,遙想公瑾當年,金戈鐵馬,大刀長矛,砍來砍去,或爭奪地盤,或爭奪女人,挖空心思,使盡三十六計,最後諸多是大業未成人先走,於是留下氣吞萬里的壯志未酬詩詞,再帶了一大堆金銀財寶,兵器繼續到地下做夢去了。誰料到千年以後,居然還被後人挖出來研究,渾身上下脫的一絲不掛供人參觀,接受評頭品足,還有專家再拿那些已經破爛不堪的古書來對號入座,名曰考古,不知先人是如何感覺?無語。

那天黃昏,天下著毛毛雨,我去參觀荊州博物館,參觀那著名的女屍,其價值多高我不感興趣,總覺得我們還是尊重隱私為妥,不要去打擾那些沉睡多年了的東西。同時,作為展品,如果保護得不好,文物就會被氧化遭損壞。最好就像鐵塔尼號輪船一樣,讓那船,那在海里存在多年的先人靜靜的沉睡。這才是保護,尊重歷史及文物。

歷史固然重要,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現在與未來。當今的世界,智能及科技,材料,製造業,經濟運行模式,上層建築設計,金融博弈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畢竟,世界發展太快了。我們必須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那年的冬天很冷,滴水成冰,江陵更冷,這裡也是荊州舊城,荊州的歷史太悠久了,不知從何說起。世界上,也僅僅有我們的偉大領袖能寫出《沁園春雪》那種氣吞萬里的千古絕唱。

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全長6300公里,流經11個省,市,自治區,最後注入東海。她滋潤了中國五分之一的國土,多少海外遊子,見到長江,都激動萬分。

記得有一次,我出差北京,在飛機上,當飛越長江之時,遇到一個臺灣年輕人,非常激動的錄音,說他現在正飛越祖國的長江,我跟他講了一些長江的基本情況,他錄音了。他是臺灣新竹的,是一名老師,他說,回去後會把這些資料整理一下,好好備一課,講給學生聽,讓他們熱愛中國的大好河山。

還有一次,我去香港,在太平山乘坐纜車時,遇到一位女子,她說她一個人不敢乘坐纜車,要求能與我一起乘坐,在纜車上,她告訴我,她是臺灣人,老公在臺灣工作,她自己一個人出來大陸旅遊,去了長江與黃河,她說,只有親臨其境才能感覺到中國的地大物博及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她說下來她想去西藏,但目前對西藏無從瞭解,我就告訴她,可以去買一本叫做《酥油》的書,是一個志願者在麥麥草原收養藏族孩子的感人事蹟。

長江,您除了水系滋潤大地之外,您的歷史,文化,精神,更是民族的象徵,你永遠是炎黃子孫心中的圖騰。

《上甘嶺》的志願軍戰士們就唱出了中華兒女的心聲。。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梢工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