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不要遠嫁,二不要同甘共苦

小妮的一張照片讓我好奇的點進去,是產婦手上需要的腕帶。

我留言問道:不會是二胎吧?她回答:是的。

小妮是我初來上海時一起合租,目前還唯一聯繫的室友。她是典型的陝北姑娘,我很喜歡她。

剛搬進來的時候她是個剛產女沒倆月的媽媽,可是她還沒來得及看上一眼,便永遠失去了她的孩子。我至今還記得她給我講述時,那無助失望的表情。因為是剖腹產,所以再要孩子就要3年後了。

女人:一不要遠嫁,二不要同甘共苦

小妮的老公是湖南人,小妮想在上海有個自己的家,可是她發現她們幾乎沒有存款。他們倆並不是鋪張浪費的人,錢去哪了呢?

而後他們偶爾吵架,圍繞的中心點就那麼一個。

小妮的老公是整個家族唯一的大學生,出來打拼這麼多年,自然也就成了賺錢最多的那一個。於是公婆家的門檻,幾乎要被這些七大姑八大姨給踏破了。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只要沾親帶故的,都接踵而來。來做什麼?當然是“借錢”。

公婆以此為傲,於是便慫恿兒子,源源不斷的往家裡匯錢,慷慨的借了出去,然而還錢的日子總是那麼遙遠。小妮體恤老公,之前從未詢問錢的具體去向。現在趁著修養身體的空閒時間,才發現這個大問題。

女人:一不要遠嫁,二不要同甘共苦

小妮讓老公把錢要回來,趁著上海的房價還沒有漲,為他們自己安個家。可是公婆知道此事,一哭二鬧三上吊,覺得兒子娶了媳婦,忘了整個家族。小妮覺得老公每天加班很晚,賺的也是辛苦錢,憑什麼就得視金錢如糞土?這場比賽就這樣僵持不下。

小妮老公還有個親生妹妹,未婚生了個孩子,孩子的爸爸據說在外打工,常年見不到人和錢。妹妹和孩子無疑是要靠父母養著馬克是父母都是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民,那麼問題又來了?靠誰?當然是哥哥。

女人:一不要遠嫁,二不要同甘共苦

小妮很委屈的說,當初她們結婚什麼都沒有。她覺得可以同甘共苦,共創未來。可萬萬沒想到,身後拖了“整個家族”。

小妮的父親因病去世,小妮痛苦不堪,她覺得父親生病她沒來得及照顧,現在只剩下母親,她缺不能回去陪伴。她說她已經改變不了遠嫁的事實,現在只希望能夠在此安家落戶,把媽媽接過來。

中間我回老家兩年,再回到上海時候與她聯繫,由於上海房價暴漲,他們在蘇州安置了屬於他們的家,並有了可愛的女兒。我為她們感到高興,這就像是電視劇中有了完美結局。

女人:一不要遠嫁,二不要同甘共苦

突然有天她打電話給我,向我借幾百塊錢,說是回老家離婚沒有路費。我問了來龍去脈,儘量安慰她的衝動。原因是什麼?想必我不說,你們也猜得出來。又是被“借錢”惹的禍。之前的幾年由於買房子,養孩子,沒有多餘的錢。如今稍微有了點存款,又被盯上了。

最後她們誰體諒誰,誰向誰妥協,我不得而知。

女人:一不要遠嫁,二不要同甘共苦

如今她們馬上要迎來第二個寶寶的到來。只希望曾經的“家族”行為不復存在。

這樣的事情絕非個例,所以很多開明的父母,依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遠嫁,比不捨更多的是無盡的牽掛。他們不知道在看不見、摸不到的陌生城市裡,女兒到底過的好不好。所以很多父母會橫加阻攔她們的婚姻,不希望女兒衝昏了頭腦,為了所謂的愛情,被生活套上沉重的枷鎖。

她們也曾是父母眼中的公主,也是掌上明珠,憑什麼跟了你就得吃苦受累?

女人:一不要遠嫁,二不要同甘共苦

不知道有些男人懦弱給誰看?

你為這個,為那個,憑什麼不為你的女人呢?

很多人批評指責女人物質,請問苦一輩子的代價你體驗過?

寧願被誤解為是拜金女,也不要相信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就一定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