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工作背景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进精准扶贫、建成全面小康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抓住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及政策叠加的重大机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摆在宁陵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最艰巨的使命和最紧迫的工作。如何有效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是我县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主要做法

脱贫攻坚,党建先行,凝心聚力,战则必胜。宁陵县委站位全局,勇于担当,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经脉主线,构筑了全县科学统筹、上下联动、整合资源、聚力攻坚的大环境、大格局、大成效。

突出思想引领,夯实脱贫攻坚政治高地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宁陵县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线,着力锻造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大思想武器。一是发掘、宣传、学习本土传统教育典型潘从正“老坚决”精神。创新学习教育载体,着力丰富“两学一做”内涵。制定下发了《中共宁陵县委关于学习弘扬“老坚决”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关于弘扬“老坚决”精神推进驻村第一书记全力服务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践行“老坚决”精神做好脱贫攻坚思想动员、精神鼓舞和氛围营造。全县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6000余人到潘从正故里学习“老坚决”精神、重温入党誓词;举办穆青与老坚决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展追寻“老坚决”足迹万人植树活动;筹划建设老坚决精神教育学院,开启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征程,提升党性传统教育的新高度。该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教育基地建成后,将填补豫东地区干部基地教育的空白。二是广泛开展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通过“十查十看”,对焦“两学一做”要求,找差距、选标杆,亮身份、当先锋,争创优、树形象,全县党员干部践行“两学一做”、合力脱贫攻坚的自觉性、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是积极搭建抓党建促脱贫宣传平台,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党建主题“一路有你”文艺汇演活动,庆“七一”党建专题宣传展评活动和“红歌颂党恩 献礼十九大”合唱比赛,汇聚全县党员脱贫攻坚力量,鼓舞士气,再立新功,运用多种文艺形式,集中展示全县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艺术再现抓党建促脱贫的时代风采,开创新气象、提振精气神。

落实党建责任聚焦脱贫攻坚精准发力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 ■■■■

建强基层组织,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 ■■■■

宁陵县挂牌成立扶贫基地党支部和专家人才脱贫攻坚服务站

坚持把党的建设目标任务与组织部门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有效衔接。一是抓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宁陵县抓住这个“牛鼻子”,“把脉会诊”“对症施治”,建立县级领导、县直帮扶单位、乡镇党委、驻村工作组四位一体“捆绑式”转化模式,集中整顿攻坚。近3年来,先后有109个后进村实现了转化率100%、群众满意率100%的“双百”整顿转化目标,后进村转化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二是抓产业党组织引领。积极适应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层治理和农民脱贫致富需要,大力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富民”模式,重点扶持贫困村、贫困户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畜牧养殖产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加工产业、电商流通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光伏产业。2017年扶贫车间新建党支部9个,做到全县有带贫龙头企业、乡镇有产业扶贫示范园、贫困村有产业扶贫基地或扶贫车间。按照区域合建、行业统建、村企联建、派员帮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在全市脱贫攻坚扶贫基地建立了第一家党组织,在符合建立党支部条件的扶贫车间全部建立了党支部,探索建立扶贫基地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通过党支部的帮扶带动、组织引领,工人技术能力和觉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企业效益逐渐好转。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左图为宁陵县两新组织助推同心向党启动仪式,右图为宁陵县非公企业慷慨捐赠

三是抓党建示范点创建。大力培育和推广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先后培树 “红旗便民服务站”“红色党建广场”等各级各类示范点16个,建立“红色网络家园”、专家人才示范基地等15个。通过观摩推介、“对标”行动等有效措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得到放大和提升。持续推进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和村党组织书记“三有三带”建设工程,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一大批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能人进入村班子。乔楼乡八里曹村党支部书记吴天奎,致富不忘带富、帮富群众,成立了宏兴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搞规模化养殖,开展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该做法得到了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等领导的批示,今年4月24日,全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观摩推进会在八里曹村举行。

四是抓基层党组织覆盖。深化互联网企业党建探索实践,在全市第一家互联网企业中成立了党委,科创电商产业园已入驻电商企业40余家,截止2017年6月园区年营业总收入达到3500多万。宁陵县科创电商产业园荣获“商丘市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协助宁陵县人民政府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在两新组织中开展了“助推脱贫攻坚、同心向党作贡献”主题活动,全县两新组织立足发展实际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主动开展扶贫活动,积极参与扶贫项目,创新设置扶贫载体,灵活选取方法措施,形成两新组织抓党建促发展助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史丹利化肥、白象乳业、驰野纺织、豫东牧业、豫宁面业、美巢家园酒店、中亚工艺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积极行动,积极履职担当,奉献社会,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累计捐款42万元,捐赠物品合计18万元,为全县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用实际行动向党看齐,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开展“为他乡做贡献,为家乡添光彩”活动,先后在北京、广州建立了党支部,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如刘楼乡陈庄玩具厂年产量达到390万个,年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170万元。带头人侯金海、陈三军抱团发展,互通产品有无和市场信息,生产的彩色伸缩球独占国内玩具市场,十分畅销。陈庄村的伸缩球、飞天陀螺、翻板等玩具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玩具厂每年安排200多名贫困家庭劳动力从事伸缩球分散加工,每人每年利用农闲时间就可以挣到1600元左右,改善了经济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狠抓队伍建设,锻造脱贫攻坚骨干力量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启动仪式上宣誓

坚持把配强班子、建强队伍作为脱贫攻坚的“牛鼻子”,配齐配强乡村领导班子和帮扶工作队力量,打造骨干队伍,推动脱贫攻坚。一是选优配强乡村两级干部队伍。深入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四培养工程”,打造农村致富能人、致富带头人群体。截至目前,宁陵县共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队伍643名,致富能手459人,拟作为党支部书记培养的致富能手364名,有效激发了农村党组织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行村级后备干部试岗制。为每名村级后备干部确定1名帮带人,参与脱贫攻坚、信访稳定、美丽乡村、秸秆禁烧、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明确工作职责,有目的地给村级后备干部压担子、分任务。二是着力抓好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在原来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的基础上,本着党的部门驻软村、政法部门驻乱村、经济部门驻穷村、专业部门驻产业村,坚持就地增派、因村制宜、资源均等、大小结合的原则,实行菜单式派驻、对口式派驻,向全县非贫困村全部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实现了全县359个行政村一村一名第一书记,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派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在每个行政村建立村级脱贫责任组,每个责任组设组长1名、成员4名,具体负责所在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帮扶措施落实、贫困户档案建立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制定了督查巡查、责任追究和召回等制度。通过2016年脱贫攻坚综合绩效考核,今年5月份,县委对表现突出的“十佳”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了集中考核提拔,“凡提必扶”、有功必奖,在全县树立了脱贫攻坚实践中锻炼干部,发现人才、选拔人才、重用人才的鲜明导向。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保障力度,联合县人寿保险公司在全市率先为驻村第一书记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再此基础上,又为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办理了大额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总保额达到170万,比省统保多了每人每年6000元意外医疗保险和42.4万元意外身故、意外伤残保险;联合县卫计委,为全县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免费体检;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解决了办公经费不足问题,为每人每年安排1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并落实了生活补贴。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激发脱贫攻坚生力军先锋作用

一是激发优秀专家人才奉献能力。2016年以来,宁陵县评选命名了第四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提高了专家人才政治待遇和津贴待遇,每位专家人才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关心关注,对每位专家人才每年发放2400元的津补贴,达到全市最高标准。开展了“专家人才下基层,服务社会建新功”和专家人才助推脱贫攻坚活动。组建了教育、卫生、农业、企业4支脱贫攻坚专家人才服务团,在科技推广、技术培训、排忧解难、增收致富等方面贡献才智。在每个扶贫车间建立了专家人才脱贫攻坚服务站,70余名市县专家人才热情高涨,纷纷到基层开展对贫困村定点帮扶,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截止目前,已举办实用技术培训71场次,发放各种科技资料18000余份,为群众义诊64场6000余人次,讲示范课1400多课时,接受群众咨询1100多条,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二是激发转岗大学生村干部服务潜力。2016年,我县面向大学生村干部专项招聘30名乡镇事业编制,并通过乡镇党建工作站特岗、便民服务特岗和社区服务特岗三类政府基层服务岗位,一次性将全县196名大学生村干部转岗流动到位,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平稳分流、妥善安置,及时落实了薪酬待遇。目前,这支新生力量充实到乡村脱贫攻坚一线岗位,热情饱满、干劲冲天,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新形势下宁陵县构建党建与扶贫相融互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党建引领统揽工作全局,已成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构建扶贫攻坚新格局的坚定理念。我们通过抓党建促扶贫的探索,找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子,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如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基础较为薄弱,组织建设在扶贫一线中的拓展延伸不广,扶贫攻坚力量聚合不够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引领能力不强等方面尚需完善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基层实际、持续探索实践,牢牢把握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扎实推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向纵深推进。

一方面着眼“四融合”,提升抓党建促扶贫精准维度

一是目标融合。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找“贫根”、寻“困源”、发展上,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做到哪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二是责任融合。坚持做到推进精准扶贫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建立“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督促各级党组织把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三是项目融合。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用活用好各种扶贫资源,做到只要是有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就把党组织阵地建设“捆绑”起来,有产业培植壮大的地方就把村级集体经济融入进去,把群众愿望、群众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发展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着力办好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把扶贫项目做到群众心坎上。四是机制融合。探索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统筹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联系点共建制度,采取领导抓乡挂村、部门联动包组、干部结对联户的方式,层层建立“责任区”,整合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突出“三要素”,激发抓党建促扶贫内生动力

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三个重点。一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服务精准扶贫意识较强、服务精准脱贫能力突出的工作队伍。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搭建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服务平台,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宣传扶贫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二是抓好农村特色产业培育。把帮扶工作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以农村特色产业培育为核心,以加快建设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根据群众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建设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产业,打造产业品牌,深入发掘脱贫攻坚源头活水。三是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由乡村基层组织牵头,以党组织为核心组建成立协会或合作社的形式,或者通过引进公司、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方式,把村里外出务工农户的土地、未承包到农户的村集体土地、村里无人管理撂荒的土地集中流转出来经营,通过股份合作、出租等方式,将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校舍、办公用房等村级集体资产盘活,实现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集聚强大的基础保障。

站在新的起点上,宁陵县决心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舞下,忠诚担当,牢记使命,崇严尚实,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书写抓党建促脱贫,助力改革发展新的精彩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