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之後,天價抗癌藥如何才能真正降價?

影片《我不是藥神》上映一週票房就突破10億,熱度持續發酵。電影中抗癌群體面對天價藥的無助感,對大眾來說是“催淚彈”,而在醫藥界看來,影片涉及的新藥研發、專利藥制度、創新藥和仿製藥等等多個話題,遠比電影談到的要複雜許多倍。然而,無論是否存在邏輯硬傷,電影裡的原型“格列衛事件”過後多年,新的“格列衛事件”如今仍在上演。天價抗癌藥能否進一步降價,成為所有人都關心的話題。

“药神”之后,天价抗癌药如何才能真正降价?

現狀:吃不起的抗癌藥

《我不是藥神》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原型來自當年轟動一時的印度抗癌藥代購案主角陸勇。不同的是,影片中的藥販子程勇最後被判刑五年,現實中的陸勇是慢粒白血病病人,最終結果是無罪釋放。

類似的故事在杭州也曾發生。浙江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告訴記者,曾經有一個海歸博士,在下沙註冊了一家醫藥公司,名義上是賣印度盜版藥,實際上他自己借了廠,自己做合成,自己分銷,公安抓獲他的時候,倉庫裡有價值近2000萬的抗癌藥,都是冒牌的肺癌靶向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這個事情當時也有很多爭議,很多病人到公安部門為他訴請,因為那些藥檢驗以後成分是真的,效果是真的,但是畢竟違法證據很充分,最後這位博士被判了七年。”

“药神”之后,天价抗癌药如何才能真正降价?

抗癌藥為什麼這麼貴?這是很多癌症患者的疑問。電影中,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查案的警察曹斌與報案的跨國藥企醫藥代表握手,作為片中唯一反面形象的醫藥代表,被抹了一手紅藥水後相當尷尬。這似乎是影片的一個隱喻:嗜血的藥企是天價抗癌藥的源頭。但這一點也成為影片最被人詬病的地方。

“新藥研發成本高昂,這是不爭的事實。”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服務指數研究所所長曹健告訴記者。一個新藥的研發耗時10-15年,平均成本在10億美元。而藥企同期研發的其他產品,很多中途夭折或最終失敗,都需要成功的新藥來分攤其中的成本。國際上通行的專利期保護制度,也是為了彌補藥企在前期的鉅額投資。“如果要求藥企定價很低,藥企能否收回成本都成問題,等於是不鼓勵藥企去研發新藥,那麼對於老百姓來說,用上新藥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低。”

一個在醫藥圈內流傳著的說法是,“靶向藥之所以昂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了,第一顆藥的價格是數十億美金。”

行動:如何讓抗癌藥降價

“4萬塊錢的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也被我吃垮了,誰家裡還沒個生病的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得病嗎?”《我不是藥神》中,求情的老太太這句話被網友評為“最扎心臺詞”。

事實上,今年以來,劍指天價抗癌藥的措施不斷。其中以零關稅和降低增值稅最為直觀和顯眼。今年5月1日起,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抗癌藥的增值稅降低到3%。在此之前,我國對於進口藥品的最惠國稅率在3%-6%之間,而藥品增值稅普通稅率為16%。輿論普遍認為,這兩項稅率的降低,將為抗癌藥價格帶來約20%的降幅,減輕癌症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

但政策出臺兩個多月,抗癌藥降價並無實質動靜。“抗癌藥是救命藥,不能稅降了價不降。”李克強總理在6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必須多措並舉打通中間環節,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讓群眾有切實獲得感。”

記者從多家跨國藥企瞭解到,降稅之後未能立刻帶來降價,涉及多個環節。例如要先銷售存貨等。稅務資深人士也指出,降低增值稅如果以簡易稅法計算,中間流通環節越多,實際帶來的減稅效果越低,並不能帶來終端的直接受益。

在業界看來,相對於降稅的杯水車薪,談判或許是更好的降價方式。從5月1日起,政府多招齊發劍指天價抗癌藥,其中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和採購;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行醫保準入談判,成為業界期待的“大招”。談判帶來的降價已有成功經驗。2017年,人社部主導的中國醫保準入首次國家談判,44種擬談判藥品最終有36種藥品進入醫保目錄,與2016年平均零售價相比,談判藥品平均降幅達44%,最高降幅達70%。

“药神”之后,天价抗癌药如何才能真正降价?

出路:創新藥和仿製藥並行

“看到了癌症患者的絕望。”盛諾一家董事長蔡強坦承自己看電影時掉了眼淚。在他看來,中外之間的醫療差異,遠遠不止藥品價格之間的差異。創辦這家海外醫療服務機構7年來,蔡強見過的病人,大多並非因為價格差選擇海外醫療,而是“有和沒有的問題”。一項統計數字顯示,美國已經上市的抗癌藥物,只有30%在國內上市。

“药神”之后,天价抗癌药如何才能真正降价?

但在丁列明看來,“假如光靠進口藥,再降關稅,仍然是杯水車薪。”“中國要鼓勵自主創新,打破壟斷才有談判籌碼,讓藥價降下來。”在這一方面,丁列明認為自主研發的埃克替尼開了個好頭。2016年,埃克替尼作為首批談判三個品種中唯一的國產藥參與衛計委談判,2017年進入全國醫保,降價幅度達到54%,病人可報銷70-80%,算下來一年自付費用只需一萬元左右。

“國外CAR-T療法需要超過40萬美元,這些產品中國病人承受不了,我們還得去自主研發。”浙江貝達藥業去年研發投入達到37%。丁列明指出,中國要鼓勵創新,需要設計一整套如審批、知識產權保護、稅收頂層設計和市場應用的協同措施。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