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高考40年: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始末

恢復高考40年: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始末

1977年5月24日,鄧小平復出前夕,同王震、鄧力群談話。他以一個戰略家的目光指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抓科技必須同時抓教育。從小學抓起,一直到中學、大學。”“要辦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要經過嚴格考試,把最優秀的人集中在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還強調:“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反對不尊重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不論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都是勞動。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也是勞動者。”

6月29日至7月15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晉祠召開高校招生工作座談會。8月4日,教育部向國務院報送1977年招生工作的意見,仍沿用“文化大革命”中“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的辦法,但也提出了要“重視文化程度”,文化考查“採取口試、筆試等多種形式進行,提倡開卷考試,獨立完成。”

在當年8月召開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武漢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查全性首先呼籲恢復高考。鄧小平肯定這個意見。可是,當時已是8月,當年恢復高考是否來得及呢?教育部長劉西堯說:如果招考工作推遲半年舉行,還來得及。鄧小平當機立斷,說:“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再搞群眾推薦。從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個好辦法。”

恢復高考40年: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始末

1977年8月4日早晨,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

教育部根據鄧小平的指示,於8月13日起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會上發生了激烈爭論。由於教育部門個別領導受“兩個凡是”的束縛,不敢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怕否定“兩個估計”,觸犯“兩個凡是”,對鄧小平的正確主張抱猶豫、觀望的態度。恢復高校考試招生制度又一次陷入困境。

9月19日,鄧小平發表講話。針對會上的激烈爭論,再次重申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生。他說:“為什麼要直接招生呢?道理很簡單,就是不能中斷學習的連續性。十八歲到二十歲正是學習的最好時期。過去我和外賓也講過,中學畢業後勞動兩年如何如何好。實踐證明,勞動兩年以後,原來學的東西丟掉了一半,浪費了時間。”關於招生條件,鄧小平說:“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政審,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現。政治歷史清楚,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勞動,遵守紀律,決心為革命學習,有這幾條,就可以了。”會議決定:恢復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製度。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討論了教育部在鄧小平指導下擬訂的招生工作文件。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了《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意見》。中斷十年的高校招生考試製度終於恢復。10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社論說:“高等學校的招生工作,直接關係大學培養人才的質量,影響中小學教育,涉及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是一件大事。”“今年,高等學校的招生工作,採取自願報名,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省、市、自治區批准的辦法。凡是符合招生條件的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均可自願報名。”社論指出:“為了保證招生質量,必須堅持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的原則。文化考試,是考查學生政治理論、文化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擇優錄取的主要依據之一, 一定要抓好。”

恢復高考制度得到全國上下的熱烈擁護。當時,因高校正規招生停止了十年,積壓的符合報考條件的青年、學生達3000餘萬人。1977年冬,全國有570萬青年報名參加了考試。全國高校共招收新生27.3萬人。1978年,高校招生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全國有610萬考生參加。秋季又有30.2萬名新生跨進大學校門。

恢復高考制度,影響巨大,它不單是教育戰線撥亂反正的一個重大勝利,而且成為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撥亂反正的突破口。

本文摘自《轉折年代:鄧小平在1975—1982》 程中原 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14年8月

恢復高考40年: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始末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