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啓動,創新企業如何抓住新機遇?

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啟動,創新企業如何抓住新機遇?

在早些年各地湧現的創業園孵化器熱潮冷卻後,行業巨頭在中國也開始躊躇滿志地建立加速器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平安集團更是強勢推出了“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鑑於平安集團雄厚的資源積累和行業地位,很多創新企業都躍躍欲試。

但是,進入加速器就真的能夠促進自身發展嗎?筆者認為,作為創新企業,首先要搞清楚幾個最基本的問題。

1 加速器扎堆出現,是否真的都能滿足需求?

國內許多運營加速器項目的企業暫不具備足夠的資質,他們只有有限的風投資源網絡和創業經驗以及單一的運營模式,缺少在特定垂直領域的積累和全球化視角。除了常規培訓指導外,其他功能可能是形式大於內容了。

所以,對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企業,選擇國內外的大型跨國企業會更有優勢,例如SOSV在國內設立的China Accelerator和HAX硬件加速器,微軟(北京、上海)加速器或是近期引發眾多關注的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其母公司的行業資源和經驗積累都是非常豐富的。

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啟動,創新企業如何抓住新機遇?

2 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是否都適合加速器的合作模式?

這就要提下聯合辦公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的概念。

通常來說,聯合辦公空間只是為創業項目提供辦公場地,提供第三方基礎服務;

孵化器面向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初創企業,協助其獲得早期融資;

加速器則是為經過孵化階段、初具規格、希望獲得高速成長的企業提供助推加速,重點提供企業資源對接、市場進入戰略指導、產品優化、獲客和渠道拓展、投前投後融資服務等。

這點從在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一期入駐的企業篩選門檻已經可見一斑。因此,創新企業在選擇平臺入駐的時候,應該考慮是否符合其平臺屬性和定位。

3 高成長期的企業,應從何種維度挑選適合的加速器?

首先,地域及政策落地。以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為例,項目落戶深圳市福田區,福田區政府是目前全國範圍內唯一出臺金融科技專項政策的地方政府,金融科技的生態體系基本成型。

而“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已被列入福田金融科技生態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稅收、補貼和人才引進上大有裨益。

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啟動,創新企業如何抓住新機遇?

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除了助力國內創新企業快速增值,且對期望在中國市場落戶的海外企業建立了橋樑。加之深圳緊貼香港,在對接國際化資源有政治地理優勢。

其次,全球化和本土化方面的實力。拿微軟和平安集團來說,二者都免費提供百萬級的雲生態資源,並幫助入駐企業與集團內部資源對接,協同開發不同的產品組合並推向市場。

不過,微軟各加速器都是獨立運營,以招募國內創業企業為主,而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項目定位全球化視角。

此前,該加速器的一期項目挑選的十家企業就是從全球120家申請企業中嚴格挑選而來,除了中國的兩家內地企業、一家香港企業之外,還有來自英國、美國、新加坡、尼日利亞、印度、巴基斯坦的七家海外優質企業。

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啟動,創新企業如何抓住新機遇?

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供了跨國跨界合作的便利條件,這同平安科技首席執行官陳立明提到“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旨在打造一個整合創新、資本、人才和思想領導於一體的科技中心,在全球範圍內為社會發掘、引進和變現科技資產”如出一轍。

第三,加速器背後的行業資源體量。從這點來講,2018年,美國《福布斯》雜誌發佈了2018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排行榜。中國平安首次躋身全球第10位,較去年提升6位,蟬聯全球多元保險企業第一。

平安集團算得上國際金融領域的巨頭,最新資料顯示其已有超過200個業務場景,涵蓋政務、金融、醫療、教育、安防等多個領域,這種業務體量為創新企業帶來潛在合作機會,幫助入駐企業實現業務場景的落地,這是目前國內外很多加速器還不能達到的。

第四,資本實力。加速器項目與資本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例如微軟(上海)加速器·幫助企業同與IDG、祥峰資本、金沙江創投、寬帶資本等國內投資機構的對接。

而剛入局的平安集團也來了點大手筆,除了啟動資金就達到10億美元級的平安全球領航基金外,還與來自硅谷的SparkLabs合作,二者共同為企業提供全方位融資服務,而且SparkLabs在全球風投運作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這利於協助企業對接全球資本。

第五,對企業發展的扶植方式,這點大多加速器項目較為類似。但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略有不同,在“加速”週期三個月內,提供專業課程培訓和實戰演練的同時,幫助入駐企業對接平安集團各專業公司業務資源,並與平安集團內外部的深度產品技術合作,達到幫助企業“加速”的目的。

加速項目結束後,也會舉辦大型路演,創新企業可從中獲取外部融資渠道和企業宣傳的機會。

鑑於以上幾點分析,筆者認為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從母公司集團資源、政策支持到項目實力,在現如今創業企業孵化日益艱難的大環境下,確實是不二之選,相信很多創新企業已經開始為二期入選做準備了。

但是,要提醒一下,較於微軟加速器國內招募的超低錄取率,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全球選拔,競爭更為激烈。

以入駐的新加坡公司Canopy Cloud為例,其專攻基於人工智能的金融信息一體化整合管理平臺,首輪融資額就達到一千萬美金,瑞士銀行及亞洲部分私人銀行均有應用其服務,而FonePay在巴基斯坦更是成為與國內“支付寶”類似的超級支付應用。

這種高要求的挑選條件,對意欲加入的企業來說頗具挑戰,可以說跨過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的門檻,就已經實力不凡了。

其實,近年來,平安集團踐行從“金融”驅動到“金融+科技”雙驅動的戰略轉型,幾年來平安創新科技也收穫頗豐,包括人臉識別技術、聲紋識別技術、預測AI技術、決策AI技術以及平安區塊鏈技術等快速崛起並搭建出綜合性平安雲生態鏈,可為全球企業配置開放的平安雲生態資源,而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也是其雲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

這對創新企業來講,是與平安建立合作關係綠色通道。同時,筆者也期待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未來給出好的成績。

以下為二期招募的申請鏈接,馬上在瀏覽器中打開填寫吧!

http://www.f6s.com/pinganfintechaccelerator2018/app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