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有肉吃嗎?吃的都是啥肉?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到酒店吃飯,動不動就來幾斤牛肉,顯得好豪氣,古代真的牛肉這麼多嗎,能隨便吃?其實這都是小說誤導,真實的古代牛肉真不是那麼容易吃的!吃肉在古代就是一種高大上的行為,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肉食者”就是形容上位者的稱呼。

古人都有肉吃嗎?吃的都是啥肉?

中國動物馴養史非常久遠,“六畜”一直為咱們提供肉食,但是肉也有三六九等。《禮記·王制》中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牛羊肉才是高大上,豬肉都要靠邊站。

物以稀為貴來決定了牛肉地位的崇高。中古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以農為本,而牛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和統治者的江山大業息息相關。國家朝廷立法禁止殺牛,先秦時期諸侯無故都不能殺牛。漢律規定“不得屠殺少齒”,違反此禁就要以命抵償。之後唐宋此律法更加嚴苛,哪怕自家的牛自然死亡了,你不能動首先要先報官,經過批准了才能吃肉,私自宰殺哪怕自家的牛都是犯罪,要被抓起來,王公貴族也不例外。

古人都有肉吃嗎?吃的都是啥肉?

牛肉這麼金貴,所以羊肉成為主流高檔肉食。南北朝《洛陽珈藍記》稱“羊者是陸產之最”。唐宋羊肉成為主流肉食,牛肉也想吃但是吃不起,偶爾有摔死的牛也是僧多粥少,只能吃羊肉!大唐雄霸四海,征服了很多草原民族,羊肉是不缺的。宋朝的疆域就要小多了,很多養羊的好地方也被別人佔了,要吃羊用錢買,大宋羊肉需求非常大全靠進口。羊肉需求達到什麼程度呢,從皇室羊肉消耗程度可見一斑。宋真宗時期,御廚每天要宰殺羊350只才能滿足宮廷消耗,宋仁宗時期每天也要宰殺280只羊。上行下效,皇室這麼喜愛吃羊肉,大臣貴族及民間羊肉消耗量更加龐大。

宋朝本地羊肉產量對於需求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對於平民來說羊肉仍然是奢侈品。那人總要吃肉啊,豬肉就成為了老百姓的主食,《東京夢華錄》卷二“唯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數”。豬肉消耗量這麼大,但是對於貴族仍然是不屑於食用的。

古人都有肉吃嗎?吃的都是啥肉?

到了明清時期,豬肉逐漸流行,《明宮史》記載皇室食譜中也有了豬肉菜式,豬肉在貴族階層中也盛行起來。從努爾哈赤及皇太極的清室皇族都非常喜愛吃豬肉,努爾哈赤的小名就叫野豬皮。入關之後皇室對於豬肉更是喜愛至極,豬肉大大普及。美食家袁枚《隨園食單》中將豬肉單列《特牲單》並稱“豬用最多,可稱‘廣大教主’,宜古人有特豚饋食之禮”。

古人都有肉吃嗎?吃的都是啥肉?

雖然飲食習慣逐漸改變,但是牛肉的地位一直沒變,甚至到如今這價還是這麼高大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