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首詩時,哪個方面最重要呢?

a海洋之心


寫詩哪方面最重要?我想眾口一辭會是意境,這也經常作為反駁格律的理由。的確,寫詩當以意境為追求,但這並非適合每一個人。

學詩如同建築,須重視積累,而意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個階段的突破口都不相同,因此我認為,學詩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

如何寫詩?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格律與意境並非是對立的。古人能在格律的前提下寫出意境,今人也是可以做到的。

對於初學者而言,最重要的是瞭解詩的[規則]。詩有古體與格律詩之分,初學可從古體短詩入手,有一定基礎之後,有興趣再學格律詩。寫詩不一定非要格律,但如果標為[絕句]或[律詩],還是得按照格律的規則來寫。

在熟悉寫詩規則之後,下一個突破點是[辭藻]。詩講究文采,詞彙自然是不可避免的。積累辭藻最好的方法是讀古詩,不一定要會背,只需挑選符合自己氣質的詞彙即可,這點對以後形成個人風格比較重要。

有了文筆作為基礎,[技巧]是下一道難關。這個階段需要學習的有[謀篇佈局]、[寫作手法]、[煉字煉句]等,內容比較多,大部分人寫詩都處在這個階段。很多人寫詩崇尚自然,所以不學技巧。殊不知,只有經過反覆的鍛鍊,才能真正達到[天然去雕飾]的境界。反之,多是打油詩或老幹體。

而最終目的,自然是[意境]。往往有以上的基礎,才能體會出意境的細微之處,自然也能讀懂何為好詩。古人云,[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正是意境之道。當然,如果你自認為是寫詩天才,可以直接忽略以上幾個步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歡迎詩詞愛好者關注,共同學習交流——詩詞補習班

詩詞補習班


一、回答這個問題前,還是先看一首詩: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此詩詞句幾乎是口語話,內容也很直白,至於“詞藻、平仄、韻律、對仗”也不講究。如果不清楚此詩的人,尤其是抱著格律不放的人,看到“一杯一杯復一杯”這句時,難免會嗤鼻一笑——這也叫詩?

可是迷底揭開,這首詩的題目叫《山中與幽人對酌》,作者居然是詩仙李白,不屑者該傻眼了。誰再有才,也不敢跟他論詩啊。就是公認的格律詩最精妙者——詩聖杜甫,在李白面前也是甘作小弟,對李白的才情和氣度佩服得五體投地。

那這首詩能被流傳,難道只因為它是李白寫的嗎?要是他人寫的,是不是就會被扔進紙簍裡呢?

其實,真正打動人的是這首詩本身蘊含的情感和意境:

在山花爛漫的時節,和志趣相投的友人開懷暢飲,一杯接著一杯,不知不覺中就不勝酒力、昏昏欲睡。剛囑咐友人先離去,卻又酒醉心明,不忘與友人約好下次再聚,還要帶著琴來增添雅趣。

這是多麼愜意的場景啊,忘卻了世俗的紛擾,盡情享受美酒和相聚的快樂。人生苦短,何不放下心中的愁緒,珍惜當下好時光。

老子說:“大道至簡”,寫詩亦有相通之處,就拿此詩來講,第二句“一杯一杯復一杯”看似直白粗糙,實則是不加刻意雕飾、快意直爽。讀到此句,馬上就會浮現詩人暢飲的畫面。詩人善於“化腐朽為神奇”,全靠意境取勝,這才叫技高一籌。



二、回到題目上來,意境與格律(平仄、對仗、韻律)、詞藻的關係應該是並不排斥的,但若非要有取捨,那自然是選意境。舉個通俗的例子,一個優秀的歌手錶演時可以沒有華麗的衣妝,可以沒有配合的舞蹈演出,可以不要炫耀的舞臺,他只要一開口,哪怕就坐那兒,他也能鎮得住場,觀眾聽著他的歌也是一種聽覺享受。詩也是這個道理,只要有好的意境,那些外在的包裝有也不多,無也不少。至於情感,那是必不可少的,所謂“詩言志”,沒有哪個詩人寫詩時是不灌注自己的情感進去的,情感是融入到詞句中,再營造出意境。這是詩的魂和骨肉,是支撐起詩歌的樑柱。


過客春


寫一首最重要的自然是意境,而一首好詩的意境則是靠各種手法來描寫。



我們隨便拿一首古詩來看,首先看到的是它的格式整齊,唐詩五言絕句七言律詩都是講究對仗工整,每一行字數都相同,且有的詩還講究押韻。可那畢竟是古詩,現代詩少有講究是否對仗,更不用說平仄韻律了。

而靠辭藻堆砌起來的詩句文章美則美矣,卻沒有靈魂,我們看詩不是看花看風景,只看表面。千古流傳的好詞佳句哪個不是意境深遠。

在寫詩的情感方面,看過許多詩句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間接抒情,通過借景借物等方式表達情感,而這種寫法反而更好的的寫出了意境。

先看《詩經》中的千古佳句: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這句詩意境深遠不用多說,難得的是不靠任何華麗的詞語就把求而不得的惆悵心情訴說出來,且引發眾人的共鳴。句中沒寫情,卻讓人感受到了主人公想要訴說的千言萬語。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這句出自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結合前句“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這句描寫了邊塞的雪景,而下句的立馬與冬雪形成鮮明對比,讓人們眼前出現一幅萬物復甦的春景,帶來暖暖的春意,象徵了滿滿的希望。

再看看現代詩:

3.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句耳熟能詳的佳句出自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簡潔明瞭,沒有過多的修飾,輕盈歡快,充滿願景,就這句詩而言。

4.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這句出自卞之琳的《斷章》,你正在看風景,此時你和風景正是別人眼裡的風景。講述著人與人之間奇妙的相遇,緣分。



看過一些現代詩,可以發現好的現代詩並沒有堆砌辭藻,講究平仄韻律對仗,反而是寥寥幾個字寫出了深遠的意境,表達內心的情懷。

在現代環境裡,不一定要學著古人寫律詩,也沒必要去講究對仗平仄韻律,我們生長的環境、讀的書到底是與古人天差地別,寫詩最重要的是求一個意境深遠,情感到位,格式好不好不那麼重要。

當然,要想寫好詩得多看看古詩,多揣摩,那些好詩經過大浪淘沙流傳至今,其中智慧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


派小星的海洋世界



楚人禾奴


誰都知道,詩是一種文學載體,是用文字組合以言情達意的。但情又不能直達,所以要寄於景物,飾以情景交融,而達到境界。所選景物以及組詞煉字,要靠個人的文化涵養的積累,有些似空而實,似疏卻密的物象,靠個人的循循善悟,而起到充沛情感,突出意境的作用。那怕是敘事說理,同樣會在情景之中,以優柔含蓄而唱嘆言情。

平仄對仗是作律詩的骨架,是鐵定的規律!如果不講究,就失去了作律詩的意義。咱們現代人學做律詩,就是為了傳承文化寶庫中光芒萬丈的瑰寶。唐詩為什麼擁有強大的藝術生命為,就是因為它凝聚著文化與精神的巨大財富!

詩韻的問題較為簡單一些,因為前人己經給我們留下了現成的教科書,加上網絡文化如此繁榮,欲學之應有盡有。且不是難點,照本宣科而理解罷了!

結語:學做律詩,題主的問題款款重要!我認為沒有輕重之分!初學者,不可以畏首畏尾,更不可好高騖遠。不可求對偶名句,或取以韻勝等。但求經歷的過程和淡然由衷的心態。好了,但願能幫到您。別忘了回覆啊?!


益龍民






文化圓場:人生階段與詩詞之路

作詩時哪個方面重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與人的成長相比。人的成長期大體分為幼兒期、少年期和成年期,當然成年期又能分若干時期。同理按階段,作詩一般可分學習階段、創作階段和自由階段,其中學習階段還可分為基礎階段和臨摹階段。

幼兒期什麼重要?學走路、會走路。作詩學習階段什麼重要?打基礎、多臨摹,就像開始學書法描紅一樣。這個基礎又是什麼?先學對對子,初步掌握詞句的平仄,也就是句式韻律。因為學會它,不僅是掌握了對聯這個獨立的文學體裁,而且也會在作詩填詞中會自覺的應用,可以說會作對子是作詩的第一步;其次多背誦一些詩詞,因為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少年期什麼重要?進學堂識文斷字最重要,不僅如此,還要系統地學習各科知識,為後來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對應作詩,應該到了獨立創作的階段,那麼,創作時什麼最重要?其實,這個階段,作詩不要太奢望出意境,因為意境是建立在嚴格的操作方法,而這個方法正確與否,決定著這個意境的真實價值。怎樣才能掌握作詩的正確方法呢?對照唐詩作,要講平仄、押韻,如果剛開始用不好《平水韻》,那沒關係的,可以用現在的北京話四聲先湊合一下,等練熟了,達到心手一致的時候,再回頭用中古四聲。現代四聲與中古四聲,雖然均稱為四聲,但陰陽上去與平上去入差距很大。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現代四聲沒有入聲。那麼,入聲哪兒去了呢?它們分別派到陰陽上去四聲上去了。有人或許問,現在又不是唐宋時期,為何要押那個時候的韻呢?很簡單,唐詩宋詞是人家那個時候的,如果你不用,古人會深感興慰,因為看到子孫後代創造出時代文學了!可是讓古人失望了,我們還是按他們那時的詩樣照葫蘆畫瓢呢,而且又不專心的畫,還夢想如何的改變和突破呢!
古人會說那不行的,照著作詩填詞可以,必須用我們那時的韻,因為作詩填詞不單是押韻的問題,主要牽扯到樂律呀,去掉了入聲,句式字句與樂譜樂段上的標號不符,從詩詞來講是失律,從音樂上講是跑調了呀!還是多問個為什麼、多思量,就更為穩妥一些。從理論上講,既然現在與唐宋時期相差很久了,詩句押韻完全可以押現代韻了,即剛剛頒佈的《中華通韻》,那為什麼古典詩詞還要用《平水韻》及派生出專用於填詞的《詞林正韻》呢?原因前面說過了。寫現代詩歌及戲曲唱詞等完全可以用新韻,正如元代在古典詩詞上延用中古韻,在創新的元曲上用新䪨《中原音韻》一樣,後來清代也是這樣,官話京腔,作詩填詞是唐宋之聲,《佩文詩韻》就是例證。佩文,何也?康熙大帝之齋號是也。

成年期什麼重要?創造條件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為國多出力,多做貢獻。對應作詩填詞就是創作的自由階段。由於少年時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有創作經歷和作品,經過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閱歷豐富了,觀念形成了,這個時期的創作不會無病呻吟,寫景抒懷由感而發,可以說到了創作的自由時期,抽屜裡裝滿著作品,積攢下來,如果傳世了,那麼就為我們這個時代爭光奪彩了!

結論雖然寫一首詩涉及到平仄、押韻、意境等方面,裡裡外外都要顧及到,但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押韻。中國古典詩詞怎麼用韻,這是其內核的音樂性要求所決定,非人力所能為之。新韻就在努力創造新文化上用功,不要總是在古詩詞上打注意。一代有一代的文化,這是文化歷史的規律,也是賦予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關鍵要有改革創新,要挖掘和利用好文化的自覺性,要有足夠的自信心和能力,努力打開一扇新的窗口。

如果真的想學詩詞,那就請關注《三上詞話》,儘管她出自自詡為“黃河學者”之手!舉一舉手,輕輕地點擊下面的鏈接,就會發現許多問題並非是傳說。


三上詞話作者


我想寫詩最重要的是感覺,也就是靈感.人在沒有感覺的時候是寫不出來好詩的。因為詩不是語言的羅列,也不是華美詞彙的組合。其次詩是意境的延伸 頭腦裡有了好的意境,就需要靈感來雕飾,只有把它們完美的組合起來,詩也就成功了一大半。第三,詩雖然跳躍幅度大,但是 不管語言怎麼跳躍 ,都是為中心思想服務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主題。所以,寫詩還必須有主題。


緣客有話說


我覺得寫詩,最重要的是詩從意出。我寫詩就是信手而寫,一氣呵成,詩己在意中,什麼修辭,詞藻等等信口而來,把心中意念充分表達,信馬由韁,到一定程度,覺得可以了,詩的初稿,大架搭成,再看結構,定格式,修飾,選擇適當詞彙,推敲成詩,但以原意為中心。寫的象古體詩,近體詩,詞類?有偉大文學家說過,不贊成太拘泥於文言文,格律。可以按接近的形式改寫。我覺得這樣作的詩詞,文章,意能盡情,詞彙切意,朗朗上口,讀之順溜。但有缺點,改之困難,筆拙詞窮。這是我的寫法,君有何好方法,公之共享!


多彩人生1250382763


如果是你自己愛好,那麼管他什麼什麼呢,自己高興想怎麼來怎麼來。

只要碰到懂得欣賞的人,就行。

我沒事也喜歡寫點東西,然後發到網上,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

你自己寫了,是對自己創作的一個成長過程,好與不好是次要的。

碰到懂你的人,情感,意境,他都能自己感覺出來,和聰明人交流就是省事。

碰到不懂裝懂的人,你哪哪都是毛病。

詩詞只是對自己當時心境的一個記錄,你不能為了牽強別人而破壞自己的這份心境吧,到時候寫出來的東西,驢唇不對馬嘴的還不如不寫。

古人有多少詩詞,你第一次讀你就瞭解,還不是要看翻譯才能懂古人的意境,和表達思想。難道古人寫詩也要想那麼多東西啊。

其實有感而發的都是好詩,沒有人欣賞是他們不會欣賞而已。

詩詞有一個字好幾個意思的解釋,所以別人問你有情感嗎,你說有,有意境嗎,你說有。只要解釋的通,什麼都可以有。

沒有什麼是最重要的,都要兼顧,或者一切順其自然,不要顧此失彼。


跟著感覺胡亂撞


題主羅列的這幾點,我覺得情感和意境最重要吧。

情感,不光是詩句,是一切文體的基礎。沒有情感就沒有靈魂,文字就成了堆砌,毫無靈性可言,不如不寫。

意境,是詩詞勾勒出的一種景象,通過文字營造出的一種氛圍。讀者通過意境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喜怒哀樂。與意境相近的有王國維老先生提出的“境界說”,並有名句“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可以看出境界有多重要了。

相比較平仄、押韻、對仗等,情感和意境是核心,平仄、押韻是為了朗朗上口,對仗是為了整齊工整,後三者是手段是工具,明顯服務於作者表達情感和意境營造。

從各種詩體發現的歷程看,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詞敝則有曲。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照此說,文體也像人從幼年到盛年再老去,漸漸失去生命力,逃不出始盛終衰的宿命,“各領風騷數百年”。一種文體為什麼會失去生命力,最要的一點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格式逐漸固定,規律太多,只留下了空殼和花架子,思想性藝術性被排擠在外逐步喪失,生命力也便枯萎。

由此,題主羅列的幾點,我認為最無用的就是辭藻!華服愚多形式愈精則愈掩蓋本真。愚以為,不光是詩,在寫各種文體中,辭藻都排在最後,最不宜過份渲染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